湯鳳娟
(上?,F(xiàn)代設計集團現(xiàn)代建筑裝飾環(huán)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
繪畫作品按照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術可分為:帛畫、水墨畫、壁畫、油畫、水彩畫、版畫、臘畫、丙烯畫、鉛筆畫、鋼筆畫、鑲嵌畫、素描等。根據(jù)地域、國別或民族文化傳統(tǒng)分類,則分為中國畫、日本畫、西洋畫等。
中國畫里的水墨畫特別講究墨色的變化,墨因含水分之不同所造成的濃、淡、枯、濕、焦以及通過皴擦點染等手段,在畫面上形成造型的和色彩的語匯,予人以美感。以線條為主的勾、點、染、濃、淡、干、濕、虛、實、疏、密和留白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使水墨畫的線條的美感是油畫所不能比擬。按其技法形式又可分為:工筆、白描、寫意、勾勒、潑墨法、潑彩法、淺絳、沒骨畫法等形式。
相對于中國畫而言,我國一般將誕生于西方的油畫、素描、水粉、水彩等,統(tǒng)稱為“西洋畫”或“西畫”。
油畫的筆法、筆觸技巧非常豐富。油畫的筆法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平涂法、散涂法、厚涂法和點彩法四大筆法,以及利用其他工具代筆作畫,產(chǎn)生出許多不同的筆觸效果。平涂法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散涂法筆跡顯露,筆觸分離,運用自由,十分活潑多變;厚涂法會讓油畫的表面呈現(xiàn)高低不平的狀態(tài),如同浮雕一樣,給人以厚實感,這樣有助于使物體的質(zhì)感及體積感得以表現(xiàn)出來;點彩法,就是把色彩的空間和視覺生理混合的原理予以充分利用,把小色點以密集的形式拼湊來進行形象塑造的一種筆法,有創(chuàng)造自然的幻覺的作用;刀畫的筆觸則顯得堅硬挺拔。油畫的筆觸具有表現(xiàn)質(zhì)感的作用,是構成油畫作品的一大特色。
水彩畫,有干、濕、粗筆、細筆等不同畫法。同樣的水和色,在不同干濕度的紙面上,得到的暈染效果是不同的。水彩畫重視透明感,適宜表現(xiàn)抒情題材和輕松明快的畫面效果,這是其他畫種所難企及的,給人以獨特的美感。
版畫是在不同材料構成的版面上運用刀和筆等工具進行刻畫,并且最終可有限制的復印出多份不影響其藝術價值的原作的一種美術形式。點、線、面是版畫的基本構成形式,其凹凸的質(zhì)感帶給人以獨特的視覺沖擊力。
其他的繪畫形式就不一一贅述了。不同的繪畫技法的運用成就了繪畫作品不同的藝術魅力,使得每幅畫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欣賞形式多樣的繪畫作品,能使欣賞者獲得視覺美感和精神愉悅的雙重享受。植物設計專業(yè)肩負著為景觀工程“化妝”的重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如同在一張白紙上用植物這種特殊的材料來進行平面和立面的藝術創(chuàng)作。植物設計不光講究平面上點、線、面的構成,更需要運用不同形態(tài)、顏色、質(zhì)感、氣味的植物材料從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系統(tǒng)進行空間上的塑造,使人獲得如同欣賞一幅立體畫般的享受。
藝術是相通的。要使植物創(chuàng)作成為一幅圖案化、藝術化的作品,這種與繪畫藝術產(chǎn)生關聯(lián)性的創(chuàng)作并不是生硬照搬的,而是一種順勢而為、借力發(fā)揮的創(chuàng)作。
將繪畫作品中色彩的變化與統(tǒng)一,調(diào)和與對比,均衡與韻律的規(guī)律運用到植物色彩搭配的設計中毫無違和感。植物材料的本身還具有季相的色彩變化,能使植物色彩的感染力更具有時間的延續(xù)性。若將各種繪畫技巧,如:“暈染”“潑墨”“涂抹”、“點彩”“枯筆”等運用到植物設計中去,能使空間呈現(xiàn)更具有裝飾性和趣味性的效果:大面積柔和多變的地被線條和色塊的組合極富韻律感,能形成如同暈染般的藝術效果,平面俯視效果震撼;小面積花境的營造又能產(chǎn)生類似點彩畫般的藝術效果;植物設計講究體量感、空間感的塑造。喬木疏密對比的種植效果又能在立面上形成如同透明的水彩畫和厚涂的油畫般的對比,使空間環(huán)境更有層次,更富立體感;挑選不同質(zhì)感、不同氣味的植物材料,就像運用不同的筆觸進行繪畫,能增加游覽者的體驗感官;景觀中應用較多的垂直綠化墻、植物畫框等則好似壁畫、浮雕類作品的完美再現(xiàn),藝術化的圖案、凹凸有致的肌理,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世界園藝博覽會是最高級別的專業(yè)性國際博覽會,是規(guī)模最大,且是集文化成就和科技成果為一體的A1 級世界園藝博覽會。2019 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北京的延慶區(qū)舉辦,從4 月底到10 月初,歷時162d。上海園面積約為2850m2,位于世園會中華園藝展示區(qū)華東組團C30 展位。
在園藝博覽會上,各類植物品種是當仁不讓的主角。選取合適的植物品種、運用恰當?shù)脑O計手法來突顯設計主題是展園設計的重點和難點。
上海園的設計理念以“祥云”為主題。全園分為“云階”“云影”“云裳”“云崗”“云巢”“云塢”六大主題分區(qū)。植物品種的選擇在各區(qū)塊里有不同變化,但在變化中又有統(tǒng)一。通過各種具有特殊顏色、特殊外形、特殊質(zhì)感的植物作“筆”,借用借鑒東西方繪畫藝術作品中的各種技巧,如:“潑墨”“枯筆”“暈染”“涂抹”“點彩”等多種技法,以大地為紙,繪制出一副展現(xiàn)“云”主題的美麗畫卷,具有強烈的藝術性效果。
2.2.1 “墨流”技法的運用
“云階”區(qū)域位于全園的西南一側,既是入口又是出口,是人流集散進出的唯一通道。為了加強入口區(qū)域吸睛的效果,借助地形的高差,在地形的兩個斜坡面上以繪畫技法中“墨流”的概念各做了一處花海景觀?!澳鳌惫に嚕址Q“水影畫”,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成熟于十二世紀日本神教祭司之手,是日本古代平安時期所產(chǎn)生的傳統(tǒng)工藝。具有無與倫比的美感和婉約的精致。
在入口的臺階處,從地面蜿蜒向上做了一處云朵狀的模紋花壇。柔和的線條勾勒出中國傳統(tǒng)的云紋圖案。由粉色過渡到紅色的漸變色塊真的呈現(xiàn)出“水影畫”般的效果,吸引到訪的游客爭相合影留念。
圖1 墨流效果
圖2 云紋花實景
拾級而上,在坡頂?shù)牧硪粋龋瑒t是視覺效果更為震撼的月季花海景觀。整個坡面滿種了歐月“福斯塔夫”,漸變的色彩和液體般流動的韻律感,形成如同瀑布般自坡頂傾瀉而下的壯觀效果,格外吸引眼球。
2.2.2 “潑墨”技法和“枯筆”技法的運用
云裳片區(qū)的命名取自“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詩句,更是以植物的色彩體現(xiàn)天空中云的色彩,如圖3、圖4 所示。
運用中國畫中“潑墨”的技法設計了前景的花海景觀。潑墨的畫法是非常自由的。因此,此處使用大面積的、比例不等的薰衣草、鼠尾草、荊芥、柳葉馬鞭草、大花蔥、百子蓮等品種,選擇藍白兩種色系進行混種,視覺效果開敞大氣,如同天空之鏡,令人印象深刻。藍白兩種色系的自由拼合也恰似天空中氣勢奔放的絮狀高積云。
圖3 藍色水波潑墨效果
圖4 花海實景
而在巖生花園區(qū)域,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畫里的以枯繪“蒼”的“枯筆”手法傳達著植物倔強有力的生命力。選擇大小不一的景石搭配質(zhì)感粗糙的柏科植物、觀賞草、以及藍灰色系的植物,極富表現(xiàn)力。
2.2.3 油畫技法的運用
云崗區(qū)域的地形是整個展園里最為復雜的一處,分為“云橋”和“云澗”兩條截然不同的觀景體驗的游覽線路。因此,植物設計配合復雜的地形做了重點處理。
“云橋”周圍的植材選擇紅色系的品種,象征火燒云般的效果。不同高度點綴了三棵美國紅楓。喬木底下的坡面種植紫葉狼尾草,微風拂過,氤氳一片。橋下臨水處的綠地內(nèi)片植如同火燒云般的落新婦。臨高架橋的部位種植了葉片濃密、葉色繽紛的礬根,如同云霧般翻騰。此處借鑒了油畫中“涂抹”的技法,以期使畫面的層次更加豐富。涂抹分為“平抹”和“厚涂”。選擇片植紫葉狼尾草和落新婦是看中了他們的顏色能表達火燒云般的紅艷,同時能產(chǎn)生“平抹”般的效果;選擇葉片濃密的礬根則能很好地表達“厚涂”的筆觸。
“云澗”的兩邊是曲折的崖壁,崖壁的頂上和側壁上運用了垂直綠化技術種植了各種景天科植物、蕨類植物、常綠小灌木等。在綠墻上用發(fā)光燈帶勾勒出上海地標名片——黃浦江兩岸的天際線效果,以園藝化的方式濃縮再現(xiàn)了上海城市標志性景觀。凹凸的肌理變化借鑒了“浮雕”這一藝術效果。
“云橋”面向游客的欄桿展示面上布置了懸掛花箱,種植著常春藤、超級鳳仙和超級海棠進行美化。配合著“云澗”塹道兩側的霧森系統(tǒng),飄逸的藤蔓隨風舞動,像極了天空中輕盈如紗的浮云。配合兩側的垂直綠墻形成立體感很強的多層次的畫面效果。
圖5 砂巖浮雕效果
圖6 垂直綠墻實景
2.2.4 抽象藝術的運用
“云巢”是一個長約21m,寬約16m,高約7m 的不規(guī)則的白色金屬構筑物,從不同的角度看都像是一大朵云。在“云巢”的背后種植了幾棵黑松、國槐和北方欒樹做背景林,寥寥數(shù)棵用寫意的手法象征著云層底下茂密的綠色森林?!霸瞥病钡奶祉斏嫌幸粋€大洞,洞頂?shù)恼路接幸恍K種植著濕生植物的綠島,內(nèi)有一叢早園竹穿“云巢”而出,表現(xiàn)出云層的靈動和輕盈。構筑物內(nèi)吊掛的裝飾花籃、修竹、植物裝飾畫框、裝飾云巢的花拱門……這一切的組合像是一副耐人尋味的現(xiàn)代抽象藝術畫,詮釋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如圖7、圖8 所示。
圖7 康定斯基的抽象畫
圖8 云巢實景
2.2.5 “暈染”技法的運用
“云塢”片區(qū)種植筆直、高大的墨西哥落羽杉,形成“林中有水、水中有林”的獨特水鄉(xiāng)濕地景觀。道路兩側穿插種植各種茂密的濕生植物來進行色彩的蔓延。深深淺淺柔和的綠色加上水色的流滲,此處借鑒了水彩畫里“暈染”的技法,令人深深地著迷。
2.2.6 “點彩”技法的運用
斑塊狀散布在道路轉(zhuǎn)角及人視線焦點的各處的花境,承擔著烘托花園氛圍的重任,在展會期間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效果。爭奇斗艷、各有特色的花境設計運用了“點彩”畫派的手法。繪畫的“點彩派”又稱“新印象畫派”和“分色主義”,是用不同的色點排列組合進行作畫的一種方式?;ň忱锏拿恳欢浠ǘ枷袷且粋€彩色的斑點,無數(shù)的小色點匯集成片,在觀賞者的眼中混合,從而構成色點組成的花境形象。遠看有整體協(xié)調(diào)感,近景觀賞又細節(jié)豐富。艷麗的植物用色彩為大自然披上華麗的外衣,更能激發(fā)起游客在游覽過程中的興奮點和駐足拍照的欲望。
圖9 保羅·西涅克的點彩畫
圖10 花境實景
鳶尾主題花境里運用了大量顏色各異的路易斯安娜鳶尾和德國鳶尾延長開花時間,近景觀賞,能讓人聯(lián)想到梵高的名作《鳶尾花》。
圖11 梵高《鳶尾花》
圖12 鳶尾主題花境實景
結合了睡蓮主題花境和濱水主題花境的中心湖里,運用了小巧的睡蓮品種,配合岸邊點綴的花葉美人蕉、密花千屈菜、旱傘草、日本大花花菖蒲、藍箭燈芯草、細葉莎草等濕生植物,與岸邊的垂柳枝條和“云巢”構筑物的倒影虛實交錯,使湖岸邊擁有迷人的倒影。生動的色彩和夢幻般的氛圍,好似印象畫派畫家莫奈筆下優(yōu)雅而精致的《睡蓮》再現(xiàn)。又讓人聯(lián)想到意大利畫家沃特豪斯的《許拉斯和山林水仙女》中美麗的湖岸景色,如圖13、圖14 所示。
圖14 睡蓮主題花境實景
繡球主題花境運用了大量的無盡夏繡球和博登湖繡球?;ㄐ拓S滿,大而美麗的繡球自古就是中國江南園林的點睛品種,清朝畫家文定的《繡球春鳥圖》中就以細致的工筆畫對繡球進行描繪。選擇繡球這個品種也非常契合“云”的主題。
采用繪畫的理念來進行植物設計的創(chuàng)作,這在以往的設計中沒有嘗試過。因此,在后期的實際應用中遇到了不少難題。
入口選擇什么植物品種、以何種繪畫筆觸才能傳達出“云”的意境都是應該考慮到的問題。最終,現(xiàn)場的這棵造型如同云朵般的油松很好地滿足了設計之初的想法,其盤虬臥龍的枝干與中國水墨畫中筆法粗獷的松樹如出一轍。以天空作為畫面留白的背景,以臺階兩側的二球懸鈴木形成視線夾景通道。高大、筆直的喬木樹干就像是一副畫框,將姿態(tài)像“云朵”的造型松框在畫面中心的位置,具有絕佳的欣賞效果。
圖15 李唐《攜琴訪友》(部分)
圖16 盤虬臥龍的松樹實景
臺階的云紋花壇究竟是使用線描的方式進行外輪廓線條的勾勒,還是以色塊的形式展現(xiàn)云朵的塊面感,這與花境公司的設計師協(xié)商一致后采用了白石子勾勒云紋線條,漸變的紅色和櫻桃粉色的何氏鳳仙色塊展示云朵的質(zhì)感,與“祥云”的概念更為貼切,如同一朵暖色的祥云畫面靜臥于入口處。與所有其他參展展園的風格都不一致。
月季花海以何種種植形式展現(xiàn)“墨流”技法,是做成波紋,類似項鏈垂墜感的效果,還是僅僅是平面顏色上的漸變,這兩種不同的種植形式在呈現(xiàn)效果和造價上都迥異。最后,現(xiàn)場的歐月組合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在巖生花園表現(xiàn)“枯筆”意境的同時,應如何打破全部都種觀賞草的沉悶感。最后,采用了斑塊狀混種的形式種植各類觀賞草,還增加了彩色的柏科植物;離人近的區(qū)域采用細葉針茅+大花蔥的形式;游客行走的汀步附近則增加了類似筋骨草、中華景天、香雪球、半邊蓮、歐石竹等小型草花。增加色彩表現(xiàn)的活潑感,彌補開園之初觀賞草形態(tài)不佳的遺憾。
“云橋”下的落新婦主題花境在花期過后使用何種植物品種才能達到氤氳的“涂抹”的效果,在比較、甄選了之后,選擇了紫葉狼尾草作為落新婦后期的替代品種,事實證明其質(zhì)感表現(xiàn)的效果非常不錯。
花境借鑒“點彩”技法為做到形似而意不散設計師在明確了各塊花境的設計主題后,再細化到每塊花境里選擇顏色、線條上統(tǒng)一的植物品種,前景、中景、背景選擇哪些品種。以入口臺階兩側的花境為例,選擇“熱檸檬”金雞菊、宿根鼠尾草、香彩雀、大濱菊、蓍草作為前景和中景植材,以毛地黃、大花飛燕草、火炬花作為特色豎線條進行組合,強化入口路緣花境特征。這些品種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美的點彩畫。
運用創(chuàng)作繪畫藝術作品的思維做植物種植設計,從繪畫的領域吸收精彩絕倫的表現(xiàn)手段運用到植物設計之中,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一次很好的思維碰撞的學習機會,更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上海展園在2019 年北京世園會最終評比中,獲得國內(nèi)展園最高獎:國際園藝生產(chǎn)者協(xié)會AIPH 大獎以及組委會金獎。經(jīng)過這次嘗試,使筆者了解了自己知識面的不足,更深深地思考著作為一名植物設計師的責任,思考著人與植物,植物與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之間唇齒相依的關系。希望能以此文為植物設計同行帶來一些新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