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紅
(河南省洛陽市中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IBS-D)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每天排便次數(shù)10次以上。本研究以中西藥合用治療IBS-D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62例,均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治療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1例。觀察組男43例,女38例;年齡25~55歲,平均(38.56±3.84)歲;病程8個月~3年,平均(1.61±0.96)年;病情程度輕度21例,中度35例,重度25例;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16~19kg/m2,平均(17.96±0.96)kg/m2。對照組男44例,女37例;年齡24~56歲,平均(38.48±3.81)歲;病程9個月~3年,平均(1.65±0.85)年;病情程度輕度19例,中度34例,重度28例;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16~19kg/m2,平均(18.01±0.85)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①西醫(yī)診斷符合《腸易激綜合征診治共識意見》[1]內(nèi)相關(guān)標準者。②中醫(yī)診斷符合《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療共識意見》[2],辨證為脾腎陽虛型。主癥為腹部疼痛、腹瀉、腹脹腸鳴等,次癥為腰酸膝軟、食少納差等,舌淡胖苔白,脈沉細。
納入標準:①非妊娠期或哺乳期,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對研究藥物過敏,合并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伴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精神疾病。
兩組均給予匹維溴銨片(北京萬生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33036)50mg,1日3次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青島東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40083)700mg,1日3次,口服。
觀察組加用二姜四神湯。炮姜18g,干姜20g,吳茱萸9g,補骨脂20g,五味子10g,肉豆蔻10g,黨參15g,白術(shù)15g,石榴皮15g,木香15g,大棗9g,炙甘草10g。加水煎至450mL,分早中晚飯后1h3次溫服。
兩組均治療4周。
中醫(yī)證狀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包括腹瀉、食少納差、腹痛、腹脹,依據(jù)癥狀嚴重程度分為4級,無癥狀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免疫功能: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
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皮疹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次數(shù)1日小于等于2次,大便成形。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大便次數(shù)1日3~5次,大便基本成形。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大便次數(shù)1日5次以上,大便稀溏或呈水樣。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狀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狀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腹瀉 食少納差 腹痛 腹脹治療前對照組 81 5.01±0.35 4.68±0.89 4.96±0.78 5.03±0.14觀察組 81 4.96±0.41 4.76±0.74 4.85±0.92 5.07±0.21 t 0.835 0.622 0.821 1.426 P 0.405 0.535 0.413 0.156治療后對照組 81 2.58±1.21*2.41±1.15*2.36±1.13*2.46±1.06*觀察組 81 1.03±0.52*1.12±0.21*0.96±0.22*1.04±0.34*t 10.592 9.931 10.945 11.481 P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g/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g/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IgA IgG治療前 對照組 81 0.94±0.27 8.31±0.26觀察組 81 0.95±0.31 8.29±0.25 t 0.219 0.490 P 0.827 0.625治療后 對照組 81 1.35±0.63* 11.34±0.65*觀察組 81 1.84±0.48* 13.41±0.52*t 5.568 22.381 P 0.000 0.00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匹維溴銨片及酪酸梭菌活菌片為治療IBS-D的常用藥物。匹維溴銨片具有調(diào)節(jié)胃腸蠕動功能作用,可通過阻止鈣離子進入腸道平滑肌細胞膜發(fā)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癥狀。酪酸梭菌活菌片屬于微生態(tài)制劑,能夠促進腸道內(nèi)雙歧桿菌生成,恢復腸道菌群平衡,減少腸道毒素對腸黏膜損傷,進而恢復免疫功能[5]。
IBS-D屬中醫(yī)“腸郁”、“腹痛”、“泄瀉”范疇。二姜四神湯藥方是由炮姜、干姜與四神丸加味組成。方中干姜溫中散寒,炮姜溫中固澀,二藥合用具有散寒溫澀功效;干姜偏于走脾經(jīng),而炮姜偏于入腎經(jīng),兩藥合用溫脾補腎功效顯著。四神丸方中吳茱萸散寒止痛、助陽止瀉,補骨脂補腎壯陽、溫脾止瀉,肉豆蔻澀腸止瀉,五味子補腎寧心、收斂固澀,黨參、白術(shù)健脾燥濕,大棗補脾氣,甘草調(diào)和諸藥[6]。諸藥合用,共奏溫脾補腎、澀腸止瀉功效。藥理研究表明,干姜、炮姜含有多糖類、姜酚類等物質(zhì),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抗?jié)冏饔茫?];黨參含有多糖、甾醇、生物堿、氨基酸、維生素等,可提高機體抵抗力[8];白術(shù)具有抗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黏膜修作用[9];甘草具有止痛,抗炎作用[10]。
中西藥合用治療IBS-D可提高療效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