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昭
人物小傳
馬識途,重慶忠縣人。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從事中共地下黨革命活動。1935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45年畢業(yè)于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中國文學系。196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長篇小說《清江壯歌》《夜譚十記》《巴蜀女杰》《魔窟十年》《滄桑十年》等,長篇紀實文學《在地下》,中篇小說《三戰(zhàn)華園》《丹心》,短篇小說集《找紅軍》,《馬識途諷刺小說集》等作品,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出版《馬識途文集》。
當代著名老作家馬識途創(chuàng)作的30萬字《夜譚十記》,因部分篇章被著名導演姜文改編為電影《讓子彈飛》而廣為人知。
馬老是我尊敬的作家。晚年的馬老,無論為別人題詞、寫字,或是給自己雕刻的一方印上,總喜歡署上“識圖老馬”這四個字。讓人看了總覺感到它有一種豐富的內(nèi)蘊。采訪中他思路清晰,開口前先問,你大概想談些什么?此后,圍繞話題不曾偏離半點,年月、人物、事件均記得清清楚楚。馬老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卻是老革命家,1938年入黨,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解放前,曾冒著生命危險在“國統(tǒng)區(qū)”從事地下工作。在1985年前,一直擔負著繁重的黨政領導工作。
文學夢一直伴隨著其漫長人生。他自己說,一邊“當官”,一邊不忘寫作。“很多事情都是那個時代的真事,只不過做了藝術(shù)加工……”他在紛繁的世界中,思考愛與生命。也許,革命斗爭的火熱生活,革命斗爭的高亢精神,以及革命家的崇高境界,都給了馬老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永不枯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
2020年6月,馬識途先生新作《夜譚續(xù)記》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這何嘗不是他為自己的文學人生交上的又一份答卷。聽到106歲的馬老又出新書的消息,忍不住感慨和驚嘆。與新書一同到來的,是馬老一封深情的“封筆告白”:“我年已一百零六歲,老且朽矣,弄筆生涯早該封筆了,因此,擬趁我的新著《夜譚續(xù)記》出版并書贈文友之機,特錄出概述我生平的近作傳統(tǒng)詩五首,未計工拙,隨贈書附贈求正,并鄭重告白:從此封筆?!?/p>
馬老的決定讓人惋惜卻又令人敬重!祈愿他老人家健康、長壽。
“我的生活字典里沒有‘投降二字”
《夜譚續(xù)記》的創(chuàng)作過程與其姊妹書《夜譚十記》近似,也經(jīng)歷了曲折的近40年。當初開筆不久,癌魔第二度入侵馬老,住進了醫(yī)院,“咋個,癌魔和他斗,落荒而逃了嗎?”
在《夜譚續(xù)記》后記中,馬識途先生如此感慨,一個人只要不怕死,便會勇氣百倍,一有勇氣,更有力量戰(zhàn)勝危險和痛苦?!拔以?jīng)對朋友說過,我的生活字典里沒有‘投降二字,我決不會就此向病魔投降,我要和病魔斗爭,和它搶時間,完成這本書稿的創(chuàng)作。”十分敬佩不老的馬老!其實,在他90多歲時,馬老還堅持每天寫日記和隨筆,從1988年便開始用電腦寫作,寫了幾百萬字!這在一般的離休干部和老作家中都是少見的。
2002年馬老突患腎癌,順利做了手術(shù)。當子女們事后告訴他真實的病情時,他坦然地說:“我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走過來,多少戰(zhàn)友都犧牲了,我這命是撿來的,得癌有什么大不了!”那次,在北京書展會上,記者就聆聽到了馬老如此風趣幽默的話語:“我沒有做完我要做的事呢,閻王爺卻打發(fā)幾個小鬼來找我,我說我不去,不去,就是不去!結(jié)果我戰(zhàn)勝了小鬼們,健康地活下來了?!?/p>
2016年12月,中國作協(xié)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記者在名單里看到,馬老已經(jīng)102歲,是本次大會年齡最長的作家。
這么努力而艱苦的腦力勞動,身體上吃得消嗎?馬老對自己卻是充滿信心和把握,他透露說身體之所以很棒,完全是憑借著兩樣精神支撐:一是樂觀,二是運動。另外還有兩個字,就是戰(zhàn)斗。庚子年春,全球突發(fā)新冠肺炎疫情,馬老于3月4日,為支援抗疫捐款2萬,并為抗疫作詞、揮毫,令人感動。
“追求中國作風、中國氣派”,始終不移
馬識途先生少年立志,投身革命,矢志不渝?!盁o愧無悔,我行我素”八個字是馬老的座右銘。“為革命起見,要有革命人,革命文學倒無須急急,革命人做出東西來,才是革命文學?!瘪R識途先生眾多作品以革命題材為主,既是革命家又是作家的他,用魯迅的話作了證明。
1938年初,馬老在武漢從事地下黨的工人工作。在湖北省委組織部長錢瑛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錢瑛鼓勵他說,“你是可以做‘職業(yè)革命家的?!币彩窃谶@一年,他首次使用“馬識途”這一名字,在《新華日報》上發(fā)表報告文學《武漢第一次空戰(zhàn)》。
記者曾看到他在地下工作時期一張照片,1947年拍攝,兩撇胡子是為了擺脫特務跟蹤,緊急時刮掉。無論經(jīng)歷再多的曲折,馬老仍能找到前進的路。正是在時代風起云涌之際,馬識途先生找準了人生的方向,樹立起了自己的價值觀。
讀過馬老小說的讀者,不唯被它的內(nèi)容所感動、激勵,也為它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手法和語言所吸引。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他注重將自己的革命情懷與巴蜀文化聯(lián)系起來,其藝術(shù)風格,用馬先生自己的話來說,是在“追求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正是由于長期與人民大眾接觸,因而形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具有獨特諷刺藝術(shù)風格的特色。尤其是那些描寫戰(zhàn)爭的作品,如《夜譚十記》《老三姐》《找紅軍》《清江壯歌》……里面每一個人物都鮮活、有力,愛不釋手。
歷經(jīng)風云,百年逐夢終不悔。在馬老回憶起出生入死、起起落落的往昔時,我們看到的是歷史,是信仰……馬老的精神即是終生信仰光明之精神,馬老之風骨就是上下求索、矢志不渝追求光明之風骨?!扒褰颂咸?,壯士橫眉歌且嘯。為使人民求解放,拼將熱血灑荒郊!東看雨花英魂遠,北望長城云夢遙。霧散霞開天欲曙。紅旗滿地迎風飄!”馬識途先生作品《清江壯歌》里這首激情澎湃的歌曲,久久回響在我的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