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摘 要:班級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不斷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效果是值得每個班主任深思的重大課題。德育導師制是以“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建立的,它將學校的德育目標、任務從班主任工作中分解到擔任“德育導師”的任課老師身上,使擔任“德育導師”的任課教師與班主任緊密配合,形成整體合力。它對學生德育管理進行優(yōu)化,旨在形成全員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關鍵詞:德育導師; 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8-017-001
每位教師都應承擔教育和教學的雙重責任。筆者為每一位學生配備德育導師,幫助學生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等方面健康成長。
一、邀請任課教師擔任學生的德育導師
每當新學年開始一個月后,班主任、任課老師和新組建的班級學生之間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根據學校的要求,確立任課教師的“受導學生”。班主任根據班級人數和任課教師的個數,遵循學生和任課老師的雙向自愿的原則,根據學科成績、性格特點等進行協調分配,確定每位學生的“德育導師”,并制定匯總表印發(fā)給任課老師和學生。
二、帶領德育導師履行班級管理的職責
1.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教育
每位師范專業(yè)畢業(yè)的德育導師都具備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輔導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還要斷提高“導師”的素養(yǎng)。在思想方面,要教育學生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護黨的領導、方針和政策,做一個遵紀守法、遵守校紀校規(guī)的學生。在道德方面,要培養(yǎng)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三有”“三講”(“三有”即有感恩心、有責任心、有上進心;“三講”即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的文明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培養(yǎng)學生具有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覺自律、開拓進取、堅毅勇敢的心理品質,鼓勵學生刻苦學習,錘煉不怕困難的毅力。
2.關心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動態(tài)
由于我校學生住宿生占絕大多數,德育導師要堅持每周至少一次與“受導學生”進行個別談心,認真聽取學生每周一次的匯報,及時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情況,還要給予學生生活上的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終達到學生在生活上自理、行動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tài)上自控、情感上自悅的目標。
3.進行家校聯絡
德育導師只有對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有全面明確的了解,才能真正做好德育導師。特別是一些單親、離異、重組的特殊家庭。德育導師可以通過每月“家長接待日”、家訪、電話聯絡等方式,至少與“受導學生”的家長聯系一次,與學生家長溝通學生的表現,幫助和指導家長改進家庭教育。
4.做好學生的檔案記錄
根據學校的要求,每位德育導師都要認真填寫《德育導師工作手冊》,記載學生情況、工作情況和工作成效。對學生本人及其家庭狀況,包括家庭的結構,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的教育方法、父母雙方的工作狀況以及學生的表現和每次活動全過程都要記錄在案。德育導師還要負責“受導學生”《學生成長檔案袋》的有關材料,如學業(yè)成績、成長目標與檢查表、家校聯系手冊等上面留下激勵性的評語。指導學生記錄進步、獲獎等情況和成長過程中的閃光點,指導學生改進不足之處、制定發(fā)展目標并完成。
三、加強班級師生的交流
和諧的同事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對班級整體的進步和發(fā)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經常的交流和溝通能有助于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因此,班主任要起到橋梁的作用,有責任組織師生之間的交流。
1.組織師生交流會
德育導師還要及時與班主任和其他教師交流“受導學生”的情況,以便有利于班級管理和學科教學?!皫熒涣鲿笔恰暗掠龑煛焙汀笆軐W生”交流的主要形式。根據德育導師的聘任情況,把全班分成5個小組,學生與導師以茶話會的形式進行交流。尤其是在大型考試后,此類見面會為德育導師和“受導學生”提供了全面交流的機會,使德育導師對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生活狀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定期邀請德育導師出席班會課也是促進師生交流和了解的重要方式。
2.組織德育導師交流會
班級活動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就會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在得到學校支持的前提下,定期召開有主題的班主任與德育導師交流會,如期中考試分析會等。此類交流會需要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如印發(fā)關于班級成績的數據分析、提前通知任課老師交流的主題、做好發(fā)言準備等。還要提前邀請分管校長、年級主任、德育主任等領導參加,以便為班級管理提出建議。此類會議的議程一般包括任課老師分別就各自學科分析成績、提出班級中出現的問題和看法、班主任總結和各位領導提出建議等。此類會議也是小型的德育研討會,有時還會發(fā)現整個學校德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共同研討。
四、實行問題學生“會診”制
每位老師和家長看待同一個學生,由于角度不同,會產生差異。問題學生“會診”制,也就是特殊案例會議制度,是指通過德育主任、班主任、德育導師以及家長交流會,共同診斷學生的缺陷,提出問題,找準方法,落實措施。通過“任課老師就某個學生一起聊一聊”等活動,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更全面,班主任會有意外的收獲。通過“會診”交流,每位老師和家長對學生學科上的不平衡、思想上的不穩(wěn)定、交往上的不恰當等問題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德育導師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
總之,在近幾年的班級管理中,采用德育導師制式的班級管理策略,充分發(fā)揮任課老師的德育導師功能,為班級管理增加了一份新的力量,使班級管理的得心應手。任課老師通過擔任“德育導師”參與班級管理,增近對學生的了解,也促進了自身學科成績的提高。師生關系都很加融洽,班級的學生也能積極健康全面地發(fā)展,高考的升學率因而不斷上升。班級管理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不斷思考運用教學規(guī)律,運用教育智慧是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效果的關鍵。筆者將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
參考文獻:
[1]易連云.德育教師的專業(yè)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2]王軍.普通高中德育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遼寧師范大學》,2011
[3]張向前,欽國強.中學德育導師制:實踐與思考,《中小學管理》,2005,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