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逸羚
摘要:Project板塊兼具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學中,教師應以“適合的教育”理念為核心,導入適合的教學資源,設計適合的課堂提問,搭建適合的實踐平臺,采用適合的評價策略,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適合的教育資源提問實踐評價
作為英語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Project板塊綜合了前幾個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和其他單元相比,更具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關注Project板塊的復習作用,借助教學光盤“走馬觀花”式地完成各個環(huán)節(jié),忽視其語言實踐功能。
Project板塊教學,應以“適合的教育”理念為指引,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和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活動。本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四年級上冊Project 2為例,探討Project板塊教學的適合路徑。
一、導入適合的教學資源
Project板塊教學導入,教師往往會帶領學生回顧前幾單元所學的知識。常規(guī)的師生問答,雖能幫助學生復習舊知,但單一、固化的形式不僅降低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導致不舉手的學生在課堂中無事可做。教師不妨借助多媒體技術,用新穎的方式呈現(xiàn)相關兒歌、游戲,讓靜態(tài)的語言動態(tài)化,增加學習內(nèi)容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一)選取輕快的英文兒歌
對于中年級學生,我們可以選取一些旋律朗朗上口、歌詞重復性強的英文兒歌。如在三年級上冊Project 2 A puppet show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播放兒歌Happy New Year(《新年快樂》)的視頻,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和生動的畫面中感受節(jié)日的歡樂。這一教學資源的選取,既與學期末新年將近的時間點相吻合,也幫助學生復習了新年祝福語及其相關慶?;顒拥谋磉_,為后面的語言輸出做鋪墊。在四年級上冊Project 2 My snack bar的課堂上,教師以兒歌Food Song(《食物歌》)導入,歌謠中重復出現(xiàn)的各種食物和“Id like...”句型,讓學生復習了前幾個單元中所學的單詞和句型。如此,學生在兒歌的哼唱中順勢進入課堂學習。
(二)組織新穎的競技游戲
教師可借助平板電腦設計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如三年級上冊Project 2 A puppet show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幸運星”的游戲:在平板電腦上隨機抽取3名學生作為“幸運星”候選人,回答同學的提問。問答既包括“Would you like...?” “What colour is my coat?”等已學句型,也涉及“How old are you?” “What colour do you like?”等拓展句型。為了挑戰(zhàn)“幸運星”,每個學生都摩拳擦掌,積極準備問題;為了成為“幸運星”的最終人選,學生又都搶著說出比上一個同學更加精彩的答案,爭取獲得更多的“幸運值”加分。競技激活了思維,枯燥的語言知識瞬間生動起來。與單調(diào)的“一問一答”式談話導入相比較,通過網(wǎng)絡進行搶答的復習方式顯然更受學生的喜愛,也更符合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適合的資源的助力下,句型復習成了一件學生“搶著做”的事情。
二、設計適合的課堂提問
提問,是課堂上師生互動的基本方式。Project板塊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大多基于文本復習或用于課堂銜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提問很少。當然,學生的主動提問更少。在設計Project板塊的課堂提問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培養(yǎng)思維品質(zhì)為目標,豐富提問的層次,轉(zhuǎn)變提問的主體,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促其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一)豐富提問的層次
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教師要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如四年級上冊Project 2 My snack bar一課教學,教師的提問由淺入深,既有“What can you see?” “Where are the cakes?” “How much is a sandwich?”等淺層次的理解性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語言表達,初步激活學生的思維;也有“How to open a snack bar?”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nack bar?”等深層次的開放性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觀點與看法,進一步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打開思路,能夠?qū)⑶皫讉€單元所學的零散語言組織成完整的句子。
教師還要善于追問,仍以四年級上冊Project 2 My snack bar一課教學為例。教師提問“Do you have a sales promotion?”后,注意到學生并沒有理解提問的內(nèi)容,便繼續(xù)追問:“One hot dog is 6 yuan. If I buy two hot dogs,can I pay 10 yuan?”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白了“sales promotion”是“促銷”之意,回答:“If you buy three, you only need to pay 14 yuan.”可見,巧妙的追問增加了語言的深度,深化了學生的思維,讓課堂生成了精彩的互動。
當然,適合的提問,其標準并不是學生回答的速度,也不是學生回答的準確度,而是要在幫助學生復習基礎、鞏固重難點后,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激活學生的思維。
(二)轉(zhuǎn)變提問的主體
課堂提問的主體不能局限于教師,還應包括學生。在Project板塊教學中,教師還應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信息溝”,讓學生產(chǎn)生提問的愿望,在自主“設疑—解疑”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品質(zhì)。如四年級上冊Project 2 My snack bar一課教學,教師設置了“Look,this is my snack bar ‘Yum Bar.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的情境,讓學生圍繞snack bar(小吃店)的信息進行提問。學生好奇地提出了許多問題:Where is the snack bar? Do you have any cakes in it? How much is a hamburger?隨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老師的小吃店,得出答案后再設計自己的小吃店。在自主提問的啟發(fā)下,學生逐漸明白應從哪些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語言輸出,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面去表達。
三、搭建適合的實踐平臺
Project板塊的教學目標不能僅停留在對前幾單元的知識梳理與語言的操練上,而應基于Project的主題,為學生搭建適合的語言實踐平臺。
(一)在真實語境中實踐
教師可以圍繞主題,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一些“感同身受”的語言情境,通過視覺上的畫面感、形式上的新鮮感,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輕松感,進而激發(fā)多樣化的語言實踐。如三年級上冊Project 2 A puppet show的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一般會要求學生提前在家制作好木偶,第二天帶到學校來介紹。這樣的設計,雖然給了學生表達的機會,但缺乏新鮮感的形式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在一節(jié)基于移動學習的Project課堂中,教師圍繞課題—— 一場木偶秀,設計了緊跟潮流的“換裝”情境,讓學生在平板電腦上自由拖動各式各樣的服裝進行搭配,并根據(jù)自己的認知特點和語言水平選擇服裝進行表達。水平中等的學生會用簡單句介紹課本中的服裝,如“Hello, Im puppet Jack.Look at my Tshirt. Its blue. Look at my cap. Its cool”;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會用復雜句介紹課外的服裝,如“Hi, everyone. Im puppet Alice. Im a girl. Look at my pink dress. Its beautiful. Look at my black shoes. Theyre cute. Do I look nice?”。全新的形式,既與顏色搭配的美術學科知識產(chǎn)生交叉,又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空間,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設計和交流,在樂趣中體驗,在體驗中實踐。
(二)在合作探究中實踐
鑒于Project板塊內(nèi)容的探究性和實踐性,教師應營造合作探究的氛圍,組織學生開展同桌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鼓勵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如在四年級上冊Project 2 My snack bar的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開一家小吃店”的情境,讓學生以4人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體驗“開店”的過程:從選擇合適的食物和飲料,到設定菜單價格,再到小吃店的開張。一系列真實的交流任務,使學生逐漸對“開店”有了清晰的認知。在教師搭好的“支架”中,學生自主合作體驗,其間,優(yōu)勢互補,互相分享,反復磨合,為表演展示鋪墊。
(三)在表演展示中實踐
Project板塊的教學中,教師還可組織學生表演展示,創(chuàng)設靈活運用所學語言的情境。如四年級上冊Project 2 My snack bar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4人一組,分別扮演店員和顧客,模擬小吃店情境中的對話。其中一組學生的表演展示會話如下:
生Good morning. Welcome to our snack bar!
生We have lots of food and drinks. What would you like?
生Id like a chicken leg and some cola.
生If you buy three chicken legs, you can get one for free.
生How much is a chicken leg?
生Its 5 yuan.
生OK. Give us four chicken legs.
生Here you are. Thank you for coming.
教材中關于小吃店營業(yè)的場景只有一幅圖和兩句話,教師利用“留白”讓學生表演展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運用前幾單元所學的關于買東西、問價格的句型,同時還添加了一些生活化的表達。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都在表演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角色,思維的靈活性也得到了有效鍛煉。
四、采用適合的評價策略
教學評價應起到監(jiān)控教學過程、反饋教學效果、激勵學生學習、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的重要作用。在Project板塊教學中,教師應采用適合學生的評價策略,充分發(fā)揮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
(一)開展即時評價
學生的發(fā)言是教師評價的重要依據(jù)。但由于班級人數(shù)眾多,教師很難及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掌握情況,不能因人而異地做出針對性的評價。將多媒體技術合理運用于課堂教學,能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同等的參與機會,為教師的評價提供更便捷的方式。如三年級上冊Project 2 A puppet show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Whats missing?的游戲,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適機搶答。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會第一時間給予加星鼓勵。學生的好勝心被激發(fā),參與的熱情高漲。同時,教師也能結(jié)合學生的完成速度和正確率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對教學過程進行及時調(diào)整,如邀請答錯或答題速度較慢的同學起立發(fā)言,幫助他們再次鞏固語言知識,讓評價更有針對性,觀照每一個學生。
(二)豐富評價主體
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在Project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把單一的教學評價變成主體參與、共同發(fā)展、相互激勵的過程。
其一,自我評價。教師可在課前告訴學生本課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進程中引導學生自評。如三年級上冊Project 2 A puppet show一課教學,教師設定了“I can introduce my puppet. I can make a puppet. I can give a puppet show”的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嘗試評價自己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其二,互相評價。教師還可讓學生進行更加公平公正的互相評價,在互評中取長補短。比如,四年級上冊Project 2 My snack bar一課教學的Lets vote(投票評分)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邀請學生用平板電腦對表演展示的小組從語言的流暢性和豐富度兩個方面打分,并根據(jù)分數(shù)高低評選出最佳表演小組。生生互評的方式,讓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互動,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教師發(fā)展研究專項重點資助課題“適合的教育理念下小學教師教學智慧發(fā)展研究”(編號:Ja/2018/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成尚榮.適合的教育:要義與要點——一種框架性的思考[J].江蘇教育,2017(50).
[2] 沈國鋒.譯林版《英語》Project單元教學案例分析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7(10).
[3] 沈國鋒.譯林新版《英語》Project有效途徑初探——以三年級下冊Project 2 A magic clock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13(12).
[4] 陳劍.譯林版《英語》Project單元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8(11).學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