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禾
李錄/著
說起來,價值投資是個舶來品。記得我早年剛接觸價值投資的時候,很少能看到中文的資料,只能一頁頁慢慢地翻霍華德·馬克斯先生的投資筆記(在橡樹資本的網(wǎng)站上有全部的筆記,但是只有英文版),或者是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年報和語錄。還記得有個網(wǎng)站叫“巴菲特經(jīng)常被問的問題(FAQ)”,我把整個網(wǎng)站的內(nèi)容從頭到尾看了幾遍,放在Word文檔里有將近1000頁。
即使我自己是在牛津大學學的歷史專業(yè),按說看原文的價值投資文件并不算太費力,但畢竟中文是我的母語,能用中文閱讀價值投資的經(jīng)典當然更舒服。
那么,對于價值投資的經(jīng)典文章,閱讀中文翻譯版怎么樣呢?這當然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有一個問題:價值投資的經(jīng)典著作中,往往有不少哲學的討論,而熟悉翻譯工作的人都知道,哲學的語言是最難準確翻譯、最難達到“信達雅”的。
閱讀翻譯版本的另外一個問題在于,由于價值投資的經(jīng)典著作往往都是在西方市場寫就,因此其中對中國歷史、政治、經(jīng)濟和資本市場的討論,往往要么根本沒有涉及,要么則有隔靴搔癢之感。
所幸,李錄先生的《文明、現(xiàn)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一書,彌補了以上所有的缺憾。一方面,李錄早年師從查理·芒格和沃倫·巴菲特,他管理的喜馬拉雅資本也為投資者創(chuàng)造了優(yōu)秀的長期投資業(yè)績,他的著作必然能夠闡述價值投資的正道。另一方面,李錄出生于中國,直到青年時代才遠涉重洋到美國求學,對中國社會、文化和市場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他的書讀來,自有一番“接地氣”的感覺。
《文明、現(xiàn)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花了很大的篇章,來從大歷史觀的角度,討論中國經(jīng)濟在未來幾十年的發(fā)展方向,以及為什么中國逐步步入發(fā)達社會是歷史的必然規(guī)律。篇幅非常長,足足有200頁左右。
從人類社會的起源,到農(nóng)業(yè)社會如何孕育了工業(yè)革命,到是什么因素在刺激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為什么中國一旦進行改革開放以后,就能持續(xù)獲得高達數(shù)十年的經(jīng)濟大繁榮,以至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經(jīng)濟奇跡之一,李錄用巨幅的篇章,把這個問題講了個明明白白??梢哉f,這是我看到的所有書中,把“中國為什么很可能在未來幾十年中持續(xù)發(fā)展”這個問題,講的最清楚的書之一(或者沒有之一)。
這里,我只想討論一下,為什么投資者需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為什么我們需要對未來幾十年的國家經(jīng)濟走向,有一個大致、但是堅定的判斷?
因為在資本市場最糟糕的那些瞬間,當股票市場的整體估值達到一個歷史最低水平、股票市場指數(shù)跌跌不休的時候, 當許多市場的聲音都在解釋“為什么下跌有理”時,每一個價值投資者面對滿地的便宜股票和滿耳的負面新聞,都會打心底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國家還有沒有前途?我們的民族還有沒有未來?中華民族是否能再度輝煌?我們到底是站在一個從增長走向衰退的拐點,還是站在一個持續(xù)增長的半山腰?
在面對2003年的香港國企股市場、2005年的A股市場、2008年年底的A股和港股市場、2014年夏天的A股市場、2016年的香港市場和2020年新冠疫情以后的中國資本市場時,我相信每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都會問自己以上的這些問題。那些得到肯定答案的人,會敢于在這些時候下重注,從而贏得豐厚的回報。而那些對“這個國家的未來如何”思考地不夠深入的投資者,在這些關鍵的時候會畏首畏尾,從而與真正優(yōu)秀的投資回報無緣。
那么,這種對國家的長遠信心從何而來?對于理性的投資者來說,這種信心不應該只來自于愛國主義情懷,而更應該來自于對人類文明史、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的充分理解,從而看到事情的真相,看到中國最終一定會走入發(fā)達國家行列的歷史必然性。要知道,“信心”與“真相”的區(qū)別在于,前者來自一種理想和感情,而后者來自純粹的理性。當市場處于需要投資者用真金白銀做出關鍵決策時,對真相的認知會比信心來得更加有力。
在談到價值投資時,李錄先生非常明確地指出了對于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兩個因素:誠實與受托人責任。這種對誠實與受托人責任的重視,而不是僅僅對價值投資技巧的重視,讓我感到為之一振。
我在內(nèi)地資本市場工作了15年,感觸最深的就在于,不少從業(yè)者對受托人責任沒有什么概念。我曾經(jīng)與一位研究員聊天,我說你給基金經(jīng)理的建議一定要慎重啊,一個基金經(jīng)理管理的可是幾萬個老百姓的血汗錢。這位研究員非常震撼,因為她從來沒有聽過誰說過“這可是幾萬老百姓的錢,我們得慎重”。幾乎所有人聊的都是業(yè)績、考核、市場表現(xiàn)、以及今年的獎金有多少。
而對于誠實這個品質(zhì),許多投資者可能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南懷瑾先生曾經(jīng)說過,許多人一生之中就在做三件事:“騙人,被別人騙,騙自己、被自己騙”。在投資中能做到完全的誠實,實在是非常艱難的事情。
這里所說的誠實,并非指的是法律定義上的誠實。從合法合規(guī)的角度來說,誠實是一件大部分人都努力做的事情。但是,正如一句電影臺詞所說,“這件事不犯法的,要騙人?!睂τ谕顿Y行業(yè)來說,不觸及法律底線、但是卻欺騙了客戶的事情,實在是太容易發(fā)生了。
不過,騙人并非沒有代價。對于人的思維來說,大腦其實分不太清“我在騙別人”和“我在闡述事情的真相”。當一個人把謊言重復了太多遍時,這種對謊言的邏輯描述,會慢慢變成他自己思想的一部分。當有一天,這個人想要自己做出投資決策時,那個對客戶重復了幾百幾千遍的謊言邏輯,會變成他的投資邏輯。
李錄先生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投資銀行部門的人,往往在需要做投資時,不容易找到正確的結論。這是為什么?因為投資銀行所要做的事情,往往不是找出事情的真相,而是把一家企業(yè)包裝到最好,然后以最美貌的狀態(tài)賣給投資者,從中間賺取手續(xù)費。當這種包裝工作成為投資銀行部門的靈魂時,想讓他們對投資所需要的真相做出準確的判斷,也就不太容易。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美國五大投資銀行因為金融衍生品而全軍覆沒,而沃倫·巴菲特卻在多年以前就看到金融衍生品中蘊含的巨大風險,并將其稱為金融領域的大殺器(WMD -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就是這種來自于誠實的投資力量的最好體現(xiàn)。
《文明、現(xiàn)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不僅僅是一本關于大歷史觀與投資哲學觀的書,其中還包含了許多價值投資的技巧。最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就是李錄先生指出一個優(yōu)秀的價值投資者需要同時具備的兩種特性:耐心與果斷。
“安舒沉重者,患在后世。勇毅果敢者,患在險害?!痹凇渡觇b》中,東漢末年的思想家荀悅就曾經(jīng)清楚地描述了性格之間的正反面。
但是,對于價值投資來說,耐心和果斷這兩種相反的性格,卻是缺一不可的。
一方面,投資者需要耐心地等待優(yōu)秀投資機會的出現(xiàn),這個過程可能長達許多年。以恒生國企指數(shù)為例,在2003年到2007年之間給投資者帶來十幾倍投資回報以前,這個股票市場指數(shù)曾經(jīng)有大約10年沒有上漲。對于許多持倉都很難超過1個月的投資者來說,他們無疑是缺乏這樣的耐心的。
另一方面,投資者又需要在等待了多年以后,當投資機會真正出現(xiàn)時,迅速、果斷的發(fā)動重擊,突然打出手中的王牌和重倉。記得2016年年初的香港市場,真正留給當時投資者抄底的時間窗口,只有大概兩個禮拜。如果一個投資者不能及時抓住,那么他就會看著市場大漲而追悔莫及。
耐心和果斷,這兩種品質(zhì)是如此的不可調(diào)和,以至于它們往往不會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人的天生性格里。一個優(yōu)秀的價值投資者就需要不斷訓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讓自己能夠完美地具備這兩種天然相反的性格特征:恰如一個優(yōu)秀的狙擊手所需要經(jīng)受的艱苦訓練那樣。在經(jīng)典的狙擊手訓練中,一個常見的項目是劇烈奔跑以后,突然臥倒、靜止、調(diào)勻呼吸、瞄準、射擊。這種靜和動的瞬間切換,是常人所不可能做到的,也是一個經(jīng)過訓練的優(yōu)秀狙擊手,或者是一個優(yōu)秀的價值投資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
價值投資之路道阻且長,但是,價值投資卻又是一條真正的康莊大道,值得每個投資者仔細思考。而李錄先生的《文明、現(xiàn)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則是這條道路上的一盞明燈,值得每位投資者認真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