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紅
(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人民醫(yī)院,吉林 松原 131500)
腦梗塞疾病為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臨床治療多采取阿司匹林,有一定的療效。而相較于單用阿司匹林,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聯(lián)合用藥對提升臨床療效有積極意義[1]。本次研究即分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聯(lián)用對腦梗塞的治療效果。
擇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間收治的腦梗塞病患60例進行分析,納入標準:(1)臨床確診為腦梗塞;(2)發(fā)病至就診時間低于10h;(3)知曉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對本次實驗涉及藥物過敏;(2)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3)有顱內出血傾向。
60例腦梗塞病患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參照組、研究組。參照組30例病患中男性、女性例數(shù)分別為19、11,其年齡在58歲~76歲間,年齡均值為(68.25±3.12)歲;研究組30例病患中男性、女性例數(shù)分別為18、12,其年齡在57歲~78歲間,年齡均值為(68.53±3.11)歲。統(tǒng)計、分析兩組腦梗塞患者的基線資料可知,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參照組:給予本組腦梗塞病患阿司匹林藥物治療,即采用阿司匹林(四川太平洋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51021475)100 mg/次口服治療,1次/d。持續(xù)治療14 d。
研究組:對本組腦梗塞病患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聯(lián)合用藥,阿司匹林用藥劑量、時間、方式與參照組相同。同時采用氯吡格雷(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83)75 mg/次口服治療,1次/d。持續(xù)治療14 d。
以NIHSS量表評估兩組病患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得分越低則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越輕。結合患者NIHSS評分及疾病癥狀評估、比較兩組腦梗塞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評估標準為:(1)顯效:治療后患者疾病癥狀消失,生活能夠自理,NIHS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81%~100%;(2)有效:治療后患者疾病癥狀有所緩解,生活基本可自理,且NIHS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18%~80%;(3)無效:患者經(jīng)治療后疾病癥狀無明顯改善,且NIHS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不足18%。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有效率之和。
采用軟件SPSS 22.0分析結果數(shù)據(jù),結果指標以率(%)表示,以x2檢驗行組間比較。P<0.05即組間結果數(shù)據(jù)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研究組腦梗塞病患臨床疾病治療總有效率96.67%顯著高于參照組7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下表1。
表1 兩組腦梗塞疾病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作為臨床常見神經(jīng)內科疾病,腦梗塞的臨床致殘率、致死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治療腦梗塞多采取阿司匹林治療,有一定的療效。但相較于單用阿司匹林,對腦梗塞病患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聯(lián)合用藥能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2]。
阿司匹林屬環(huán)氧化酶抑制劑,能有效抑制機體乙?;h(huán)氧化酶活性,進而有效抑制機體血小板聚集,應用于腦梗塞疾病患者中能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3]。但單用阿司匹林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或肝腎損傷,影響療效[4]。而在阿司匹林治療基礎上聯(lián)用氯吡格雷,能有效提升臨床療效。氯吡格雷作為臨床常用抗血小板藥物,能有效抑制機體血小板聚集,并阻斷二磷酸腺苷、血小板受體結合,進而有效避免糖蛋白與纖維蛋白原發(fā)生作用,進而起到治療效果[5]。本文結果數(shù)據(jù)亦顯示,研究組腦梗塞病患臨床疾病治療總有效率96.67%顯著高于參照組76.67%,P<0.05。
綜上,對腦梗塞患者施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聯(lián)合治療能有效提升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