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玲
(中國貴航集團302醫(yī)院,貴州 安順 561000)
抑郁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精神疾病,近年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加快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生活壓力的加大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抑郁癥的患病人數(shù),提高了抑郁癥的患病率[1]。作為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疾病,抑郁癥主要表現(xiàn)為持久性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愉悅感喪失等精神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治療,本文即探析了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療法結合心理社會支持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效果。
將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進行藥物治療,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行基于認知行為療法結合心理社會支持。觀察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23~56歲,平均(37.56±8.95)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24~57歲,平均(38.47±9.65)歲。所有患者經檢查確診為抑郁癥,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藥物治療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口服帕羅西汀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43),初始劑量為10mg/d,2周內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變化對劑量進行適當增加,可加至40~60 mg/d。
1.2.2 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療法結合心理社會支持
觀察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認知行為療法結合心理社會支持,藥物治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認知行為治療的具體內容為: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制定每日的活動計劃,同時布置適量的家庭作業(yè),以此來幫助患者做自我檢測表。此外,還需要檢驗和評估患者的負性想法和認知行為,告知患者采用合理的想法代替負性想法,與患者保持充足的交流,對其日常生活中的錯誤認知行為進行及時糾正。心理社會支持需要與患者進行充分的交流,給予其足夠的心理支持和鼓勵,幫助患者建立一個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了解疾病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讓家屬在日常生活中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支持。
本次研究需要在治療2周后和4周后對比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采用HAMD量表評定抑郁程度,分數(shù)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嚴重。
將數(shù)據納入SPSS 21.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結束2周后和4周后觀察組患者的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HAMD評分對比()
表1 兩組患者HAMD評分對比()
組別 n 治療2周后(分) 治療4周后(分)觀察組 40 11.24±2.25 7.54±1.21對照組 40 19.54±2.34 16.25±2.31 t-16.171 21.125 P-0.001 0.001
抑郁癥是常見的情感精神疾病,其發(fā)生與環(huán)境和生活壓力等因素緊密相關,會導致患者長時間的情緒失落、消沉,嚴重時會導致患者自殺[3]。近年來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嚴重危害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诖?,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對抑郁癥進行治療。
對抑郁癥的藥物治療中,一般選用帕羅西汀,其安全性較高同時不良反應較少,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藥物治療僅能緩解患者癥狀,因此還需要對患者實施認知行為療法結合心理社會支持,該方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患者的認知功能,對患者病情恢復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也顯示,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療法結合心理社會支持,其治療2周后和4周后的HAMD評分均低于僅進行藥物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