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帆
擺地攤,老北京人更習慣用“練攤兒”這個詞,是過去北京人的一種謀生手段,以老年人居多。他們往往在胡同里,或是家門外擺個小攤兒,以謀求生計。發(fā)展到今天,最具特色的,要屬北京潘家園的古玩城了,那里也最具有“京味兒”。
今天再看擺攤,如果你還認為那是一群老年人的事,那就是“老眼光看人”了。
更有路人接受采訪時說,晚上出攤賣兒童泡泡機,一個晚上就能賺近1000元。這么一看,地攤這件事還挺有搞頭。實在賣不出去,還能7天無理由退貨,美哉!
還有義烏小商品城,當年就是靠擺地攤做起來的。如今,擺地攤正值風口浪尖,大伙更是一擁而上。殊不知,今天的第一代老板大多都有過擺地攤的經(jīng)歷,這都是“大佬們”當年玩剩下的。
有的人心里就想了,看當下這情形,擺地攤倒是個不錯的營生,說不定下一個商業(yè)大亨就是自己呢。如果你真就這么簡單地認為,那著實是天真了。
柳傳志,在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公司成立的初期,為了先掙出工資,帶著所有員工做起了“倒爺”“板爺”,所有可能給公司帶來業(yè)務的收入幾乎都試了一遍。但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渡過初創(chuàng)時的艱難,最終才堅持到聯(lián)想面世;
宗慶后,當年蹬著三輪車賣冰棍、文具,承包經(jīng)銷部的第一年利潤就達到了22.2萬元,還發(fā)現(xiàn)了兒童營養(yǎng)產(chǎn)品的市場機會。自此,“90后”擁有了共同的童年回憶——娃哈哈;
任正非,從擺攤養(yǎng)家糊口到成為香港鴻年公司的HAX交換機代理,再到發(fā)現(xiàn)中國電信行業(yè)對程控交換機市場的大量需求,然后決定自主研發(fā),最終得以成就今天的華為;
……
同樣的起點,大佬們的格局卻并未止于地攤。由此,“地攤人”與大佬的距離可不止一星半點,想要靠擺地攤走上人生巔峰似是有些癡人說夢了。
聞風而動是人類的天性。
2020年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jīng)濟、小店經(jīng)濟是就業(yè)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煙火,是中國的生機。
一時間,大家仿佛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有擺攤招聘業(yè)內(nèi)精英的,有開豪車賣涼皮的,還有辭職擺地攤的……到處都是一番熱鬧繁榮之象。這其中不乏受疫情影響的原因,大家都急切地想從當前的混沌中掙脫出來。
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類似辭職擺地攤的行為似是荒誕了些。這就好比小貓釣魚,突然飛來了只蝴蝶,小貓便放下魚竿嬉戲追逐,結果自然是蝴蝶飛跑了、小魚也沒釣著,只能自己餓肚子。
那擺攤這件事究竟該如何看待呢?
首先,正常的夜市擺攤形式,大家就不要湊熱鬧去擠占攤位了。畢竟有一部分人是以此為生的,你這不痛不癢地上去一通亂“攪”,自己做成沒做成不說,卻影響了以此為生的人。
其次,地攤的發(fā)展應該規(guī)范化、制度化。不妨借鑒學習一下香港和臺灣成熟的店鋪、夜市形式。數(shù)據(jù)顯示,香港的創(chuàng)新力在世界上的排名一直名列前茅。關于香港地攤經(jīng)濟的繁榮,杜建君老師曾在《銷售與市場》2018年發(fā)表的《誰在摧毀中國制造業(yè)的價值根基》中說:“我們從深圳福田口岸通關赴港,乘廣九客車穿越新界后,從九龍?zhí)赁D(zhuǎn)地鐵到旺角、尖沙咀、中環(huán)、銅鑼灣等地,一路下來,兒子的第一感覺就是香港、深圳的人多得很;第二個感覺就是店鋪繁多,密密麻麻,要比深圳熱鬧繁華;第三個感覺是商品琳瑯滿目,購物方便,隨手可及。這與我22年前初次到香港的感覺,竟是一模一樣?!?/p>
最后,借助這次地攤潮,倒挺適合一些新潮品牌玩一把的,萬一就“出圈”了呢。
所以,如果還是傳統(tǒng)的出攤模式,這熱鬧還是別湊了,畢竟以擺地攤為業(yè)的人不在少數(shù),這方面老攤主們還是更專業(yè)些。
當然你也可能認為,就是圖個熱鬧而已,何必這么認真。但是作為一名合格的營銷人,要玩就該玩點高級的,不然這和傳統(tǒng)擺攤有什么區(qū)別,又蹭的是哪門子熱點呢?會玩的企業(yè)總是不會令人失望的。
騰訊總監(jiān)擺地攤招聘,難道他真的要靠擺攤招聘IT技術精英人才?顯然不是。但是大家看到后,首先是好奇,“哎,堂堂騰訊總監(jiān)都出來擺地攤招聘了,人員緊張到這個地步嗎?”話題度一上來,波及的信息接收人群也就大大增加了,有應聘需求的人自然會去核實招聘信息。一來二去,騰訊的話題度也有了,還免費打了招聘廣告,一舉兩得。
還有五菱汽車,前面有關“地攤經(jīng)濟”的政策一出,后面五菱汽車就推出了地攤神車——移動商鋪五菱榮光售貨車,有無銷量暫且不談,就這品牌宣傳,你就說到位不到位吧!
要說到玩家選手,“孟婆湯”絕對是C位出道,堪稱一名優(yōu)秀的“弄潮兒”。一碗孟婆湯,虛無縹緲的傳說之物卻成了夜市里的爆款、文創(chuàng)的范例、直播界的翹楚?!昂攘诉@碗孟婆湯,所有煩惱都忘掉?!?孟婆湯的出現(xiàn),正好滿足了疫情期間人們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寄托。不管喝“孟婆湯”是交智商稅,還是正合時宜的一次情感宣泄,它都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至于是不是在給“佛系卜茶”再次面世預熱,這就要看背后這位“90后”小伙的下一步動作了。
以上種種新式的營銷玩法,很難想象是借助地攤這一傳統(tǒng)形式來完成的。就連自嗨鍋CEO石富鵬都說:“以前擺個地攤覺得品牌太low,現(xiàn)在不擺地攤覺得品牌太土……”這個時代,好像我們越來越跟不上趟了。
面對全民風風火火擺地攤,有人認同有人“酸”。一網(wǎng)友調(diào)侃道:“擺地攤是富人的游戲,窮人玩不起!不要想擺地攤了,洗洗睡吧!”
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實則就是如此。每一波熱潮,小企業(yè)都最先跟風而上,而大企業(yè)往往謀定而后動,一旦看清局勢,必定出手不凡。如果大家只是一時興起,在今天政府鼓勵地攤,明天就全民皆地攤的風潮下,難免會迷失方向,略顯疲態(tài)。畢竟,風口是會變的。
對此,《銷售與市場》特聘專家白剛老師說:“地攤,我認為形式大于實質(zhì)、精神大于物質(zhì),是思想務實和解放的開始,是最接地氣兒的雙創(chuàng),是脫貧攻堅的有效手段。重點在攤,至于在哪、多大、貨品都不重要,有個地方,管它線上線下犄角旮旯,重要的是激活人去拼命奮斗。物質(zhì)不足精神補上,并不唯心?!?/p>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有決心擺地攤,就要具有地攤思維,能放下面子,下沉到用戶中,干最不起眼的小事。那今天,我們面對經(jīng)濟復蘇的挑戰(zhàn),企業(yè)經(jīng)營的困難就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