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柬之
小時候,面對我的好奇提問,母親總是笑呵呵地對我說:“你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哦。”我自然就以為那是事實,手持那根足以攪亂天庭的“如意金箍棒”,揮出一瞬,石破天驚,還有那雙“火眼金睛”,這些仿佛也是我的“標配”。
長大后,不止一次地讀《西游記》,似乎也不再固執(zhí)地癡迷于他的金箍棒和火眼金睛了。越走近,就愈發(fā)喜歡他,敬佩他——我心中的“大圣”。拜師學藝時,勤學苦練,堅持不懈,最終學到了真本領(lǐng),筋斗云、七十二變,樣樣精通;雖放肆桀驁,但嫉惡如仇;哪怕豬八戒三番五次提出要散伙,他還是堅守到底……一次次瀕臨絕境,孤立無援,卻又一次次不氣餒,吸取教訓,抖擻精神,繼續(xù)作戰(zhàn)。看來,只要行意合一,志向堅定,的確沒有到不了的西天。
每每和家人談及孫悟空,我們總是很自然地聊到他——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馬云。我覺得馬云的血液里也流淌著“悟空精神”。
這份植根于骨子里的精神陪著他成長,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門外漢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從逆襲到顛覆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再到掀起互聯(lián)網(wǎng)的狂潮,一路走來,從未放棄?,F(xiàn)在,功成名就背后就是“永不放棄”的精神。如今,這四個字赫然出現(xiàn)在他當年創(chuàng)立的海博翻譯社的網(wǎng)站上。
悟空,不再是悟空,他更像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從未離開過時間的光影。思忖著,不禁想起那家常便飯似的“算了吧”“還有下次”,想起接二連三的“滑坡”,一次比賽失利,便不愿意面對老師、家人;哪怕做個小實驗,因為試一次敗一次,便覺得實驗不好玩兒,隨之丟棄的材料比比皆是?;倚膯蕷狻⒁货瓴徽裨跖鋼碛小敖鸸堪簟?、“火眼金睛”呢?
長大后,自然知曉神話小說多是虛無,曾經(jīng)的妄想連同這份虛無,在這個假期里真真切切地照進了我的思考,一路前行,一路磨難,一路堅持,因為沒有到不了的西天。這或許就是綿延千年的悟空精神,就是讀《西游記》于我們的意義,那就好好為自己做一回孫悟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