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璇璇
(新沂市鐵路醫(yī)院麻醉科,江蘇 徐州 221400)
對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行腹腔鏡手術(shù)的96例患者進行研究,將根據(jù)接受不同麻醉方法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8例。研究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3.50±5.19)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26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4.39±5.23)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故具可比性。
研究組采用全靜脈麻醉,術(shù)前30 min給予患者常規(guī)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納0.1 mg、阿托品0.3 mg。麻醉誘導:采用靜脈注射,藥物使用劑量標準為(芬太尼3 μg+丙泊酚2 mg)×體重(kg),同時,右美托咪定以1 μg/kg劑量緩慢靜注,輸注時間超過10分鐘。麻醉維持:藥物持續(xù)微泵泵入,標準為(瑞芬太尼10 μg+丙泊酚5 mg+右美托咪定0.5 μg)×小時(h)×體重(kg),氣管插管后連接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參數(shù)調(diào)節(jié)為吸呼比為1:2,氧濃度100%、呼氣末二氧化碳保持在30~40 mmHg之間,呼吸頻率12~15次/min,麻醉機參數(shù)設定潮氣量8~12 ml/kg,二氧化碳氣腹壓力控制在14~15 mmHg。
對照組予靜吸復合麻醉,麻醉誘導時靜脈推注咪達唑侖2 mg,待患者入睡后使用瑞芬太尼0.2 μg/(kg·min)+丙泊酚1.5 mg/kg+阿曲庫銨5 mg/kg進行麻醉,待肌松完全起效時氣管插管,連接麻醉機設置機械通氣模式。手術(shù)中保證雙頻腦電譜儀值為50~60。
比較兩組在手術(shù)前(T0)、氣管插管后(T1)、建立氣腹后(T2)、及手術(shù)后(T3)Glu和Cor的濃度水平。
應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兩組患者在T 0 的G l u 以及C o r 濃度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在T1~T3時段所表現(xiàn)出的波動幅度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Cor以及Glu濃度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Cor以及Glu濃度對比(±s)
?
腹腔鏡手術(shù)具有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但是在建立氣腹時腹腔氣壓增高會使機體受到強烈刺激,從而導致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分泌增多致機體交感神經(jīng)興奮。強烈的應激反應會對人體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使機體合成激素減少,分解激素增多,導致心跳加快,血糖增高,血壓增高,同時會影響患者疾病的預后。手術(shù)中建立的二氧化碳氣腹是導致應激反應的首要原因,對人體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均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選取適當?shù)穆樽矸椒ㄒ种茟し磻獙颊咝g(shù)后恢復進程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顯示,采用全靜脈麻醉方法的研究組患者在T1~T3的Glu以及Cor濃度比采用靜吸復合麻醉的對照組患者波動幅度更低,對機體影響較小,對患者的應激反應抑制起到更為有效的作用,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