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輝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急性牙髓炎是臨床高發(fā)口腔疾病,以發(fā)病急、疼痛劇烈為臨床特點,因感染源在深髓,常規(guī)止痛藥物無法達到理想鎮(zhèn)痛效果,若病情未及時得到有效控制極易發(fā)展為牙髓壞疽,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根充法分為一次性根充法、多次根充法均為臨床治療急性牙髓炎常見方法,在促進患者咀嚼功能恢復、緩解疼痛程度方面效果理想,但就上述兩種方法長期療效來講當前存在較大爭議,孫瑩瑩[1]研究表明一次性根充法治療急性牙髓炎療效更理想,本研究選擇我院接收急性牙髓炎患者200例研究評價一次性根充法、分次根充法治療價值,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01月~2019年10月接收2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研究。試驗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18.64~50.21歲,平均(34.15±15.01)歲。對照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19.54~49.68歲,平均(34.24±14.25)歲,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排納標準:(1)納入:簽署知情同意書者;臨床確診者;上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獲批者;積極配合治療者。(2)排除:嚴重臟器組織疾病者;無凝血功能障礙者。
兩組治療前常規(guī)拍片,了解根管形態(tài)、長度、根尖周病變情況。
試驗組一次性根充法:局麻后摘除活髓,使用3%雙氧水、生理鹽水次氯酸鈉交替沖洗,清理干凈后擴大根管。預備合適根管,使用消毒紙尖吸干根管直至無滲出液,對牙髓壞死者也需進行預備根管,而后選擇甲醛甲酚液紙尖消毒根管2 min,消毒后使用紙尖吸干,選擇根充糊劑填充、密封根管,再次拍照若達到根充要求可進行永久性填充。
對照組分次根充法:牙髓壞死者進行開放引流處理,以緩解其臨床癥狀,對活髓者進行局麻以摘除組織,同時預備根管(如試驗組),使用消毒紙尖吸干根管內滲液,將甲醛甲酚液紙尖放置于根管內維持1周,及時處理紙尖上多余滲液,1周后取出,對符合標準者進行根管填充。
①根據(jù)X線檢查結果、咬合能力評價療效,顯效:根充嚴密程度合適,牙齒咬合能力恢復正常;有效:根充嚴密程度合適,牙齒咬合能力一般;無效:尖周透射區(qū)變化較小,牙齒咬合不適[2]。②參考VAS量表評價患者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得分高低與疼痛程度成正比。
試驗組臨床療效90.00%與對照組78.00%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n(%)]
試驗組:100例經一次性根充法治療后疼痛程度4.12±2.51分;對照組:100例經分次根充法治療后疼痛程度6.45±1.32分,兩組對比差異顯著,t=8.2160,P=0.0000。
急性牙髓炎是刺激、感染等所致的炎癥性疾病,患病后出現(xiàn)牙髓充血、水腫等現(xiàn)象,導致牙髓腔內壓升高,壓迫痛覺神經纖維組織,導致患牙出現(xiàn)強烈疼痛,但痛感位置較模糊,自身多無法明確具體疼痛位置[3]。臨床對急性牙髓炎實施根充法治療,為提高長期療效確保根管充實緊實度,本次進行對比研究。
多次根充法需多次治療,患者多次就醫(yī)不僅增加其心理壓力,還可增加經濟負擔,一次性根充法具有治療時間短、療效確切等優(yōu)勢,可避免分次根充法多次復診、治療等弊端,既可節(jié)約治療時間還可提高整體療效,本研究中試驗組臨床療效90.00%高于對照組78.00%,但一次性根充法治療后患牙會出現(xiàn)疼痛情況,考慮與牙髓組織感染有關。建議醫(yī)務人員在根管預備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科學護理選擇根管填充材料,本次選擇的根充糊劑具有極強的殺菌能力及收斂性,不會導致患牙出現(xiàn)過敏情況,且治療后牙齒不會出現(xiàn)氧化、變色情況,確保整體療效,此外治療后叮囑患者加強飲食管理,減少辛辣、生冷食物進食量,還需加強口腔清潔,定期入院復查。
綜上,將一次性根充法應用在急性牙髓炎中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