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銀銀, 曹玉川, 黃光耀, 楊柳毅, 王 程, 張國范
(1.中南大學 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410083; 2.江西修水香爐山鎢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江西 修水332438; 3.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南 長沙410012)
鎢金屬在工業(yè)領域具有廣泛用途,因其稀缺且不可替代性被世界各國作為戰(zhàn)略儲備資源。 白鎢礦常與方解石及螢石等含鈣脈石礦物緊密共生,且在硬度、相對比重、溶解度等方面與脈石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學性質,特別是表面的定位離子均為鈣離子,在與捕收劑相互作用中表現出相似的吸附行為;同時白鎢礦的硬度低,易于過粉碎,在白鎢礦浮選溶液體系中粗粒與細粒礦物之間、不同礦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導致白鎢礦與含鈣脈石礦物的浮選分離成為難題[1-4]。
大量的研究和生產實踐表明,白鎢礦通常需要“常溫?加溫兩段浮選”才能獲得高品位鎢精礦,即原礦經常溫浮選獲得白鎢粗精礦,然后再采用“彼德洛夫法”加溫浮選獲得高品位白鎢精礦。 該工藝生產指標穩(wěn)定,但是能耗和選礦成本相對較高[5]。
文獻研究表明,不同類型脈石的白鎢粗精礦精選分離的難度和效果存在較大差異。 脈石礦物是石英、硅酸鹽時,常溫法、加溫法均能取得較好指標;脈石礦物是螢石時,白鎢礦粗精礦采用加溫法指標較好,常溫法往往指標不理想;白鎢礦與方解石分離時,常溫法和加溫法指標均不夠理想[6]。
某鎢礦石以白鎢礦為主,脈石礦物組成較為復雜,主要礦物有透閃石、透輝石和石英,其次是方解石、螢石、長石和石榴石,少量云母和綠泥石,本文嘗試采用常溫浮選法處理該礦石。
礦樣為江西某鎢選廠浮硫尾礦,其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 由表1 可知,礦樣中可供回收的有價元素主要為鎢,選礦需要排除的組分主要有SiO2、Al2O3、Fe、MgO 等。
表1 試樣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質量分數)/%
試樣鎢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 可知,鎢主要以白鎢形式存在,其次為黑鎢礦,還有0.51%的鎢存在于鎢華中。
表2 試驗礦樣鎢物相分析結果
根據試驗礦樣性質以及白鎢礦浮選經驗,參考現有成熟流程,確定原則流程如圖1 所示。 其中捕收劑ZL 為浮選廠現場用藥。
圖1 試驗原則流程
白鎢礦浮選一般在堿性環(huán)境下進行,碳酸鈉是其浮選時常用的礦漿介質調整劑,改變礦漿黏度和分散礦泥,能夠消除礦漿中多種有害離子對白鎢礦浮選的不良影響[7-8]。
按圖1 所示工藝流程,在水玻璃用量4 500 g/t、ZL用量750 g/t 條件下,進行了碳酸鈉用量條件試驗,結果見表3。 由表3 結果可知,隨著碳酸鈉用量增加,粗精礦產率和回收率也逐步升高,品位則慢慢降低。 當碳酸鈉用量為1 500 g/t 時,鎢粗精礦品位及回收率均較理想,繼續(xù)增加碳酸鈉用量,雖回收率略微增加,但品位慢慢下降。 綜合常溫精選試驗需要的粗精礦品位要求及藥劑成本,確定適宜的碳酸鈉用量為1 500 g/t。
表3 碳酸鈉用量試驗結果
水玻璃是白鎢浮選過程中常用的抑制劑,水玻璃的抑制機理通常認為是HSiO32-和H2SiO3-這2 種親水酸根離子在礦物表面形成吸附,使得脈石礦物表面親水從而使其受到抑制[5]。 按照圖1 所示流程,在碳酸鈉用量1 500 g/t、ZL 用量750 g/t 條件下,進行了水玻璃用量條件試驗,結果見表4。 由表4 可知,隨著水玻璃用量增加,粗精礦產率下降明顯,回收率也同樣逐漸下降。 當水玻璃用量為3 000 g/t 時,粗精礦產率達到了19.03%,脈石夾雜比較嚴重,不利于后續(xù)的常溫精選;當水玻璃用量為4 500 g/t 時,粗精礦品位及回收率均較理想,繼續(xù)增加水玻璃用量,回收率下降較快,綜合回收率及粗精礦品位指標,選擇水玻璃用量4 500 g/t為宜。
表4 水玻璃用量試驗結果
按照圖1 所示流程,在碳酸鈉用量1 500 g/t、水玻璃用量4 500 g/t 條件下,進行了ZL 用量條件試驗,結果見表5。 由表5 可知,隨著ZL 用量增加,粗精礦品位慢慢降低,回收率逐漸增加,尾礦品位也逐漸下降,當ZL 用量增加到750 g/t 后,再繼續(xù)增加其用量,回收率略微上升,尾礦品位略微下降。 綜合考慮回收率、粗精礦品位及藥劑成本,選擇適宜的ZL 用量為750 g/t。
表5 ZL 用量試驗結果
常溫精選試驗研究對象為工業(yè)生產現場的浮硫尾礦,實驗室經一次粗選二次空白精選(粗選段一粗二精)所得空白精選精礦樣,針對該礦樣進行了幾種條件的浮選試驗,試驗流程為“一粗三精”(精選段),其中三次精選為空白精選,捕收劑和調整劑只在粗選段(精粗段)添加,藥劑用量為針對浮硫尾礦樣,試驗結果見表6。 由表6 可知,在常溫精選段的精粗段適當添加捕收劑ZL,再加大抑制劑水玻璃用量,有助于提高分選效率,不僅能夠獲得較高的精礦品位,也能獲得理想的精礦回收率。
表6 常溫精選條件試驗結果
在條件試驗基礎上,確定了最優(yōu)藥劑制度,設計了閉路流程為:粗選段采用“一粗三掃二精,中礦順序返回”流程,精選段采用“一粗二掃四精,精精選尾礦集中返回到精粗選”流程。 試驗流程見圖2,結果見表7。由表7 可知,閉路試驗最終可獲得鎢精礦WO3品位55.76%、回收率82.04%、尾礦WO3品位0.14%、金屬損失率17.96%的指標。
圖2 閉路試驗流程
表7 全流程閉路試驗結果
江西某白鎢礦主要組分是白鎢礦,含有較少的黑鎢礦,微量鎢以鎢華的形式存在,屬于典型的白鎢礦。針對含鎢0.77%的生產浮硫尾礦樣,進行了常溫精選閉路試驗,最終可獲得鎢精礦WO3品位55.76%、回收率82.04%、尾礦WO3品位0.14%、鎢損失率17.96%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