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芳
(百色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廣西 百色 533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約占全部腦卒中的80%,其以高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和高復發(fā)率為主要特征,是當前人類健康的重要威脅。AIS的治療分為多的步驟,其中幫助患者第一時間開通閉塞血管,重新建立血流平衡,以及挽救缺血半暗帶組織,降低最終的梗死面積是救治的關鍵[1]。為提高AIS介入治療效果,本文對AIS介入治療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選2019年1—12月在百色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AIS介入治療患者100例。入選標準:診斷符合AIS的診斷標準[1],頭顱CT證實為大血管閉塞,排除大面積腦梗死患者、顱內出血患者、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無出血傾向;簽署知情同意書。按數字表法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齡45~70(61.47±9.81)歲;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梗死31例,皮層梗死12例,腦干梗死7例。對照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齡46~71(61.47±9.81)歲;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梗死29例,皮層梗死13例,腦干梗死8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
兩組均按AIS介入治療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全部行集束化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束化護理方案的構建.。(1)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由5人組成,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3人,護師1人;小組成員循證、討論制定AIS介入治療集束化護理方案。(2)把握現況。通過訪談的方式,調查AIS患者對介入治療的主觀感受,并由患者對護士照護行為進行評價;使用問卷調查,對AIS介入治療患者的各項臨床護理實施調查,同時了解護士對介入治療的認知和掌握情況;綜合訪談及問卷結果,評價護士的認知水平,以掌握AIS介入治療護理現況及需求。(3)循證證據。從中國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FMRS外文醫(yī)學庫中檢索近5年有關AIS介入護理干預措施的文獻,整合歸納出有參考價值的證據文獻,并結合AIS介入治療護理現況及患者需求和專家意見,制訂AIS介入護理干預方案。
1.2.2 集束化護理方案的實施。(1)心理護理:由護士對患者及家屬就腦卒中疾病和相關治療方案,開展疾病知識宣傳教育,介紹介入治療的原理、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項和常見并發(fā)癥。(2)術前準備:AIS介入治療力求在黃金時間窗內完成血管再通,遵循“時間即大腦,爭分又奪秒”的救治理念,減少救治過程中的時間延誤,縮短發(fā)病至血管再通時間[2]。快速評估、快速檢查、快速處理尤為重要。我院啟動卒中綠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術前準備。(3)術中護理:保持患者舒適臥位和情緒穩(wěn)定;建立靜脈通道,保證輸液通暢;術中仔細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4)術后護理:①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尤其神志、瞳孔、血壓的變化;②傷口護理:觀察傷口,包括是否滲血、是否滲液、是否血腫等;④每天評估意識障礙、語言障礙、肢體癱瘓、吞咽功能、自理能力、心理社會狀況及有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等,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患者護理方案。
(1)血管再通時間。從就診到閉塞血管再通的時間。(2)腦血管再通率、吞咽功能評價率、卒中相關肺炎發(fā)生率。(3)患者滿意度。滿分為100分,≥95分為滿意,90~94分為較滿意,<90分為不滿意。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從就診到閉塞血管再通時間為(158.37±28.29)分,對照組為(215.84±31.38)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618,P=0.000)。
表1 腦血管再通、吞咽功能評價、肺炎發(fā)生率比較(%)
表2 兩組滿意度比較[n(%)]
隨著介入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血管內介入”已成為治療大血管閉塞急性腦卒中的“金標準”[3],為了保證介入手術治療效果,護理工作顯得尤其重要。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集束化干預后,患者血管再通時間短于對照組,血管再通率高于對照組,護士進行吞咽功能評價率高于對照組,肺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率高于對照組。這是因為集束化護理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AIS介入治療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全面、科學的護理,提高治療效果[4]。本文通過訪談、問卷調查了解臨床實際情況和患者需求,運用循證法構建了集束化護理方案,確保干預措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集束化護理方案的實施,縮短了血管再通時間,提高了治療效果,提高吞咽功能評價率,減少肺炎的發(fā)生,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