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婷
小學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提出: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培養(yǎng)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筆者通過探索和實踐,在班級展開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讓文言文根植于學生的心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極大提高。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為先
1.導入時——隨風潛入夜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文言文之前,我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想方設(shè)法為他們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調(diào)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孔子的圖片,介紹了孔子的成就以及他對世界文化所產(chǎn)生的影響。當孔子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越來越高大,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之際,我提出問題:“被稱為‘圣人的孔子竟然被兩個小孩笑話?!闭n件出示:“孰為汝多知乎?”在教師的幫助下,讓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反復練習朗讀,讀出反問的語氣。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學生就會帶著積極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去。
當然,導入的方式還有很多,故事導入、名言導入、游戲?qū)攵寄芎芎玫卣{(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2.學文時——一招一式總關(guān)情
在進入文言文文本的學習時,為了讓學生保持對課堂學習的注意力,保持積極的學習熱情,我喜歡用到的方法是“一招一式”?!耙徽小笔茄菀谎?,“一式”是畫一畫。
在《兩小兒辯日》中,我運用了“演一演”的形式。這篇文言文是以對話形式展開的,非常適合采用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扮演角色。我讓一個學生扮演孔子,兩個學生扮演兩小兒,學生扮演時可以用書本中的原文,也可以用理解過的白話文對話,再加上一些動作。學生不僅躍躍欲試,學習興趣濃厚,而且在表演的過程中,通過扮演兩小兒的學生的演繹,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部分對文言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理解了課文的意思。
我在班級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喜歡畫鉛筆人,于是我想把這種簡約、快速的畫畫方式運用到《學弈》這篇課文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把《學弈》這篇課文用簡單的圖畫表現(xiàn)出來,并配上簡單文字說明,然后上臺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講給同學們聽。在整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梳理了課文的內(nèi)容,而且經(jīng)過自我思考,能將蘊藏在其中的道理準確提煉出來。
3.學文后——千樹萬樹梨花開
在學生學習了文言文之后,我會適時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嘗試表達。在學完《楊氏之子》后,我問學生:“為什么要在‘孔雀是夫子家禽前面加上‘未聞,能不能用陳述句表達?”這個問題在學習課文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學生積極討論、思考,得出結(jié)論:這句話是反問句,用反問的形式比較委婉地進行反駁,能看出楊氏之子的聰慧,還是一個懂禮貌的孩子。所以還是原文中的好,不要改為陳述句。
二、循序漸進,引人入勝
1.練讀——積極大膽
我非常重視課前朗讀。在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時,我就告訴學生:“學習文言文要大膽,它不像現(xiàn)代白話文一看就能理解意思,但是我們不必害怕。文言文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語言形式,通過我們的探索,一定可以了解、掌握?!痹诠膭钪?,學生敢于嘗試,課前通過查工具書,翻閱資料,和同學合作,大膽地讀文言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他們練讀時積極性極高,聲音響亮。
2.自讀——理解文意
優(yōu)美的古典音樂和文言文結(jié)合,會別有一番風味。在美妙的音樂的帶動下,學生個個都想展示自己的朗讀才能。這時 ,教師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極大的贊美,學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學習《伯牙絕弦》時,配上古典音樂,讓學生朗讀文本,再借助注釋,理解文意。說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初解“絕弦”。在學生再次讀課文之后,借助注釋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再說說題目《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學生依托注釋,解釋為“伯牙斷絕了琴弦”,此時教師可以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時不要生搬硬套,而是可以根據(jù)情境靈活多變,變通理解為“伯牙不再彈琴了”。
3.背誦——積累語言
“熟讀唐詩一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蔽难晕牡膶W習也是如此。文言文經(jīng)歷千百年的沉淀,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要多背誦,多積累。
三、課外延伸,更進一步
1.你來秀
讓學生在每周五開展的拓展課《國學經(jīng)典》上當小老師,可以一個人講,也可以和同學組隊一起講。實踐發(fā)現(xiàn),當小老師不僅讓學生發(fā)揮了自己的才能,而且學生聽課比往常聽老師講課更認真,參與度極高。
2.樂分享
分享也是學習的一個好方法,在學完課內(nèi)的文言文后,我會分享學生一些趣味性、故事性較強的文言文,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我也鼓勵他們自己去搜集一些淺顯易懂、有趣的文言文以及文言文小知識,并發(fā)給他們一本本子,名為“文言小屋”,讓他們將收集到的內(nèi)容統(tǒng)一記錄在這本冊子上。我讓同學們將平時收集的文言小冊子在班級里進行漂流閱讀,同學們可以用筆在上面做批注,寫出疑問和收獲。在周五拓展課上,留出20分鐘的時間讓他們交流。在交流分享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梳理和思考,加深了印象,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3.我來賞
為鞏固學習成果,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更濃厚,我制定了獎勵機制。上臺當過小老師的學生可以得到一張小獎狀;內(nèi)容豐富,廣受同學們喜愛的“文言小屋”的作者可以獲取抽獎一次,里面有免做作業(yè)、獲得糖果等獎項。學生熱情參與,積累了大量的課外文言文片段和文言文知識。也正是這扎實的基礎(chǔ)讓他們更勇于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文言文之美。
經(jīng)過實踐,我緊抓文言文特點,激趣為先,使學生樂學;朗讀為主,使學生會學;拓展延伸,使學生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