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紅
摘 要:在小學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在拼音上多花些時間,訓練學生用拼音寫句子、讀句子,達到直接朗讀拼音的程度。低年級學生還要增加識字量。一、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大量識字,大量背誦,能夠積累許多素材。而在背誦、朗誦中使用普通話,則可以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關(guān)鍵詞:強化拼音 識字量 背誦量 普通話
根據(jù)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小學生要識字2500個,進行聽說讀寫訓練,掌握聽說讀寫技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達到掌握語文這個交際工具目的。
筆者從事語文教學三十多年,對語文教學深有感受。特別是對小學階段的低段語文教學有很多想法。因為小學語文低段學習關(guān)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
一、打牢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拼音基礎(chǔ)
三十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歷,筆者深感拼音的重要性。一年級是學習拼音的集中時期,也是進入拼音積累的階段。在小學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在拼音上多花些時間,訓練學生用拼音寫句子、讀句子,達到直接朗讀拼音的程度,我想學生的拼音水平會終身受益。
整個小學或中學階段,生字數(shù)才三千多個,而學生在閱讀時會遇到很多生僻字,這就需要我們借助字典的力量,而字典是根據(jù)拼音的音節(jié)來編的,學會了拼音,查字典就容易多了。
有些書中生僻字會帶有拼音,只要會拼就能認識。高年級學生大多已經(jīng)淡化了拼音的學習和記憶,有些同學已經(jīng)不知道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為何物。在三拼連讀和帶隔音符號的音節(jié)拼讀時,容易發(fā)生錯誤。只要低年級拼音基礎(chǔ)打得牢,高年級時再重視一點,我想學生學習語文就會輕松許多。
二、低年級學生要多讀多認字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一年級學生一年認識生字七百五十個左右,二年級學生一年認識五百個左右。當前,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不高,在測驗、考試,甚至參加全鄉(xiāng)全縣的比賽時,往往不會讀題,不明白題目的要求。其實,孩子們很聰明,只要老師對題目進行解讀,他們就會做了。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學生只要會讀題就會答題呢?先讓他們學會讀題是不是更重要?
筆者認為,低年級的學生還要增加識字量。會讀,就能增加閱讀量,學生的見識也會增加,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對以后的學習非常有益,無形中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按照教育部要求,小學一、二年不留家庭書面作業(yè)。這是很重要的。有很多孩子到高年級就開始厭惡做作業(yè),就是因為低年級時有做不完的作業(yè)。有些低年級的學生甚至到十一二點還寫不完作業(yè)。其實,學生還小,題目中的字都認不全,面對那么多題目,自然完不成。老師應(yīng)該讓學生多讀多認字,增加有趣味性的閱讀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習慣
低年級學段的學生要弱化考試,強化積累式記憶。腦子里有知識,以后學習語文就能事半功倍。按照部編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從一年級到高年級都有從寫話到作文的要求。我們都知道,學生沒有生活體驗,沒有知識積累是寫不好作文的,胡編亂造、憑空想象的東西根本無法讓人信服,更打動不了人。博聞強記本來就是學習的法寶,只有大腦里有了充足的素材,進而把這些素材進行加工,才會形成自己的文章。
學生缺少生活經(jīng)驗,但可以通過大量背誦經(jīng)典詩詞、經(jīng)典課文來彌補?!兜茏右?guī)》《百家姓》《三字經(jīng)》《千字文》包涵了大量的古人智慧。現(xiàn)代的一些歌謠,也包含著很多生活的知識,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學問。特別是在文明禮儀方面,現(xiàn)在的一些孩子缺乏正確的引導,而背誦經(jīng)典會對其有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對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有指導意義。
低年級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我們要在這張白紙上描繪美好的藍圖,不讓污濁的東西去污染他們純真的思想。山東孔子學院堅持讓學生背誦國學經(jīng)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都是謙謙君子,彬彬有禮。我們可以借鑒其中的做法,取其精華,幫助孩子成長。
一、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大量識字,大量背誦,能夠積累許多素材。而在背誦、朗誦中使用普通話,則可以達到糾正讀音,推廣普通話的目的。經(jīng)典能夠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有更多的積累,在閱讀中品味人生百味。
四、培養(yǎng)學生用普通話朗誦的能力
前面我提出要讓學生多認字、多背誦的觀點。在這里,我還要強調(diào)的一點就是在閱讀、識記文、背誦經(jīng)典文章時,要讓學生使用普通話,大聲誦讀。這一點非常重要。在背誦、朗誦的過程中使用普通話,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為小學高年級乃至中學、高中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chǔ)。小學高年級的“口語交際”,辨字組詞,多音字組詞,朗誦比賽,演講比賽,作文大賽,考試閱讀理解等,無不因為在背誦和識記時使用普通話而受益。普通話朗讀不僅發(fā)音準確,還練習了語感,培養(yǎng)了情感,在閱讀理解的考試時可以比較輕松地拿到高分。
新的考試改革從今年開始實施。語文閱讀量增加,教師怎樣去應(yīng)對?從哪里找出路?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低年級學生增加識字量,加強朗誦、背誦的訓練,是破解語文難學的關(guān)鍵。使用普通話則能促進閱讀是對文章情感的感知,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總之,老師要堅持正確的教學方向,為了孩子的前程和成長考慮,采取適合的教育方法。人常說教育法無定法,我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些方法大家不妨嘗試。此外,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所以教師應(yīng)該為學生做好榜樣。
任何教學改革,教學經(jīng)驗的推廣,都必須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要精心組織,不斷反思。因為它關(guān)系到學生的發(fā)展,學生的前途,絲毫馬虎不得。
小學一、二年級是學生的人生起點,打好了學習基礎(chǔ),就等于打好了人生基礎(chǔ)。教師要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為學生以后的學習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