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耗時費力而且還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一些教師總是將注意力停留在改錯別字或病句上,所寫評語也是泛泛而談,千篇一律。學生對老師的評語不重視,作文批改猶如隔靴搔癢。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改變了我們的教育觀念,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小學作文該如何改變傳統(tǒng)的批改方式,探索新路,讓作文批改省時、高效。下面談?wù)勎业囊恍┳龇ā?/p>
一、繞訓練點,掘“導”的深度
小學習作不外乎寫人、寫事、寫景、寫活動等,有時候同一個主題的作文三年級學生在寫,五年級的學生也在寫。要讓學生在同一個主題上寫作有所提升,我認為在指導寫作時要引導學生抓住單元訓練點來寫。
如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習作,在教寫這篇作文時,著重思考:如何對人物進行細致的刻畫來突出人物的特點。在批改這個單元的習作時,留意學生是否注意到細微處的描寫,細節(jié)的刻畫,通過這些描寫、刻畫來突出人物的哪些特點。如給一位習作水平較好的學生的評語:“觀察細致入微,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頗為傳神,把人物的性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真是一篇佳作!”給一位習作水平不佳的學生的評語:“語句通順,人物的語言描寫較具體。如果能多一些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描寫,人物的形象就更豐滿了?!?/p>
抓住單元訓練點寫評語,讓學生明白寫什么,要怎么寫,采用哪些寫作方法。在以后的習作過程中,也能緊緊圍繞訓練點來寫,讓學生在每一次習作練習都有側(cè)重點,都能學到一些寫作方法。
二、因人而異,促“情”的生成
每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水平、寫作能力都不一樣,所以我們批改作文時,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對此,我是深有體會。
去年,我擔任畢業(yè)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曾多次指導學生參加作文競賽并獲得佳績,習作水平中下的班長也是其中一位。當她對寫作失去信心時,我鼓勵她:“你的基礎(chǔ)好,字寫得好,就是寫作時放不開,要拓寬思路,大膽創(chuàng)新。這樣你寫出來的作文就會非常精彩。老師相信你能行?!痹谂乃淖魑臅r,我會注意表揚與指導兼?zhèn)?。如“最近你寫的作文越來越好了,如果能多用一些好詞佳句,一定是篇佳作?!边@樣的評語,既增強了學生寫作的信心,又對習作方法進行了具體指導。
多用欣賞的眼光去評價學生的作文,讓每個同學在表揚、肯定中增強寫好作文的信心,并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三、多元評價,提“評”的效度
1.互評共提高
教給學生批改作文的方法,讓他們先找出彼此文中的“金子”,并評評好在哪里,再找出存在的問題,想想如何修改會更好。這樣做,學生批改作文時往往很詳細,很具體,等于重寫了一篇作文。在作文互評自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尊重他人、欣賞他人、肯定他人,還學會了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和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和看待問題。
2.面批謀方法
針對班上寫作困難的學生,面批時可以告訴他們哪些地方存在問題,讓他們試著修改,如果有修改困難,可做一些指導、示范。讓他們清楚要寫什么,怎么寫。對于習作水平較好的同學,面批時不僅可以指出問題,讓他們自己修改,而且可以提醒他們某些描寫平淡的部分可以稍作修改,使描寫更生動具體;引導他們思考在文章謀篇布局方面怎樣做更合理、有新意;開拓學生的思維,指導他們在選材立意上有所創(chuàng)新,不拘一格。
總之,教師要改變思路,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語文教師唯有以多元化批改為宗旨,以指導習作方法為導向?qū)懺u語,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為目的批改作文,才能讓學生成為作文加工、修改的小能手,才能開創(chuàng)作文修改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