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正瑩
摘 要 楊梅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水果,通常采摘之后即可食用,其色澤亮麗,酸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然而在楊梅種植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病蟲害,為了提高楊梅產量和質量,農藥的使用必不可少,但如果施藥劑量把控不好,容易導致農藥殘留超出規(guī)定標準,有質量安全風險?;诖耍治鲫P于楊梅農藥殘留的檢測及風險評估,并提出了發(fā)展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楊梅;農藥殘留檢測;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S667.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4.087
楊梅是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一種水果,主要在福建省和浙江省種植。近些年來,楊梅的經濟價值得到了提升,讓楊梅產業(yè)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成為了山區(qū)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與此同時,楊梅中農藥的殘留及其帶來的健康風險和環(huán)境風險也越來越受到廣大研究學者的關注?;诖?,分析了楊梅農藥殘留檢測和風險評估。
1 楊梅農藥殘留的檢測及風險評估現狀
1.1 殘留檢測現狀
1)在楊梅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方面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相關研究仍較少,主要還停留在色譜分析方法上,這就需要對新的殘留檢測方法進行開發(fā)。同時,在單一種類以及多殘留農藥檢測方法方面的開發(fā)速度較慢,檢測技術較為滯后,現有的登記農藥種類太少,無法滿足生產需要。另外,處理方法開發(fā)不夠也是一個問題。2)在農藥登記和最終殘留研究方面,當前農藥登記的種類較少。因為楊梅屬于小品種作物,農藥殘留缺乏專門的限量標準,再加上藥物種類、方法等因素的限制,參考的作物農藥標準存在差異大和種類混亂問題[1]。這些年來,學者也開始對一些常用藥劑使用后降解到MRL標準需要花費的時間和最后殘留量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有研究者提出,楊梅掛果期間會多次使用農藥,越靠近收獲期,其農藥最終的殘留量也會越高,所以要想控制殘留量,就要做到交替用藥,對于單一種類應該使用一次,達到安全時間間隔之后方可再次使用。
1.2 風險評估現狀
當前楊梅農藥殘留風險評估的有關領域發(fā)展仍較為落后,現有的研究較少,這就需要注重加強單一種類和多殘留協(xié)同風險研究,清楚地認識到其危害,為調控預防的開展提供便利。
2 楊梅農藥殘留的檢測及風險評估發(fā)展對策
2.1 采取多種措施確保楊梅用藥規(guī)范性和安全性
楊梅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病蟲害,在防治方面難度較大且比較復雜,要想加強防治就需要有技術支撐。然而在一些生產技術性難題方面的基礎研究不到位,沒有充分的理論成果為技術提供依據,導致在楊梅種植中存在不合理用藥等問題;楊梅病蟲害防治具體登記的藥劑種類并不多,不符合生產需要,缺乏健全的技術保障,導致用藥存在不規(guī)范問題,指導和監(jiān)管工作的開展沒有標準依據[2]。所以,這就要求農業(yè)部門注重強化用藥調研,依據生產要求給農民推薦可以使用的農藥清單,滿足農民的需要,提升防治效果;要將安全放在第一位,確保使用的農藥是風險是最小的;登記時,要先借鑒同種類型農藥;建議選擇單劑,減少農藥殘留[3]??梢越Y合該產業(yè)現有團體標準,將其當作生產指導的依據,促進其推廣和運用,緩解缺乏標準指導的問題。還需要通過政府補貼形式,鼓勵有關農藥補充登記和更新工作的開展,依據相關的辦法采取群組化管理以及外推法,對特色農藥登記和有關技術標準程序進行簡化,加大課題協(xié)作研究力度,清楚藥劑參數,設置示范推廣榜樣,提升楊梅用藥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農業(yè)監(jiān)管部門要不斷學習現有的有關標準,提升監(jiān)管效果,加強處罰,提升農民的安全用藥意識,讓他們在楊梅生產中可以規(guī)范用藥,不要使用禁藥。最后,還要加強相關技術的推廣,從源頭上減少農藥的使用[4]。
2.2 促進農藥檢測技術研究
我國在農藥檢測技術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發(fā)展速度也比較緩慢。而限制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基質影響,對此需要注重新的前處理方法開發(fā),如磁性納米粒子等,從而促進凈化水平的提升。此外,還要注重更新引入一些先進的技術,如離子阱,飛行時間質譜等,有效地對農藥殘留進行檢測,提升靈敏性。對于楊梅的具體用藥變化,要注重跟蹤開發(fā)檢測方法。還要進一步加強高效檢測、多殘留的相關技術研發(fā)力度,如生物傳感、免疫分析等,豐富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要注重提高農藥檢測方法的開發(fā)進度,因為楊梅一般都是5月成熟,端午節(jié)前后能夠采摘,時間較短,通常種植產地較為偏遠,作為能夠直接食用的水果,對于現場檢測需求很高,這就要結合楊梅的各種農藥殘留種類,相應地開發(fā)速測儀以及速測卡,提升檢測的效率。比如,利用手持分析檢測器,促進現場檢測工作的開展,提升檢測的有效性和效率[5]。
2.3 加強楊梅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
現階段關于楊梅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方面的研究較為匱乏,還需要繼續(xù)加強。特別是生產中運用的沒有登記的新農藥沒有進行評估,所以,需要構建新農藥檢測方法,實施田間殘留動態(tài)研究。對于現階段生產中使用較多而沒有登記的農藥,應參考相關的標準,進行動態(tài)跟蹤,給風險評估提供一定的數據基礎[6]。
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楊梅果實中農藥殘留風險方面的研究,對各個環(huán)節(jié)單一種類農藥風險進行評估,清楚掌握全鏈條中風險因子消長代謝、果品中殘留風險度、遷移轉化規(guī)律。除此之外,還要關注多農藥殘留協(xié)同風險,提升對其的重視度,特別是同類型農藥多殘留問題,要采取多樣化的復合暴露風險表征方法,研究農藥多殘留毒性,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其規(guī)律。要堅持對聯合暴露風險評估方法進行探索,第一時間對風險隱患進行預測以及評估,確保楊梅的安全質量,保障食用楊梅的安全,促進質量安全監(jiān)管發(fā)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要確保楊梅的安全質量,就需要注重農藥殘留檢測工作和風險評估工作,堅持開發(fā)新的檢測技術,提升農藥殘留檢測的效率和有效性,為果品的質量安全監(jiān)管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 徐程楠,林媚,平新亮,等.楊梅農藥殘留檢測及風險評估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20(1):85-90.
[2] 楊桂玲,虞軼俊,王強,等.楊梅主要病蟲農藥使用風險評估及安全用藥技術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6(1):47-51.
[3] 王艷蓉.楊梅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及仙居縣楊梅產業(yè)發(fā)展分析[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4] 蔣玉枝.田縣楊梅農藥殘留檢測與防控策略分析[J].浙江柑橘,2019(11):22.
[5] 施維.仙居楊梅:一顆農殘超標整樹銷毀[J].果農之友,2014(6):44.
[6] 王麗娜.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研究[J].南方農機,2020,51(4):5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