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方貞
摘要:教師要根據(jù)美術教學需要,把學習內容設計成游戲活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個人或集體采用合作方式,主動探究教學重難點,體會學習樂趣,啟迪思維發(fā)展?jié)撃?。學生主動參與,多種感官作用于學習內容,由此構建的有效美術課堂教學,才能激發(fā)他們強烈的認知興趣。
關鍵詞:有效教學;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有效課堂。教師和學生參與其中,一起觀察、一起體驗、一起領悟,共同學習,啟迪思維和潛能。
一、讓學生感覺立體的美術有效教學
小學生好奇心強,但因為年齡小,心理和生理發(fā)展不足,決定了他們對事物關注存在不穩(wěn)定性。而美術教學活動,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通過聲音、光影、形色等形式,吸引學生視覺、聽覺、觸覺強化注意,提升學習效率。如《大樹的故事》一課,在信息技術輔助下,我把教學內容設計成師生一起模仿春夏秋冬大樹生長狀態(tài),開展拼圖游戲、講解或表演故事游戲活動。教師和學生站立成樹的生長姿勢,隨著課件的季節(jié)變換,一起搖擺胳膊,聽口令模仿春、夏、秋、冬及風雨中的大樹姿勢。因為有信息技術輔助,學生不僅感受到更立體的美術學習活動,活躍了思維,提升了課堂學習效率,還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通過身體動作,模仿體驗各種大樹形態(tài),深入了解大樹的各種生長特點和姿態(tài)。這也為后面感悟大樹和人類關系,激發(fā)學生對本課探究創(chuàng)作熱情,做好了鋪墊。
二、讓學生在興趣中歷練成長的美術有效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使學生主動進行自主有效學習,在快樂學習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身邊的線條》一課,就是在信息技術輔助下趨于理性貼近學生,針對學生的喜好,把先講后學變成先學后講這種開放式學習方式。在課堂導入階段播放課件,師生一起模仿線條狀態(tài)隨音樂運動,親身感受線條特點。隨著課件創(chuàng)設的學習游戲活動逐漸深入,在找線條、猜線條、尋找作品線條的游戲中,摸一摸、找一找、說一說,學生通過身體感知身邊的線條,進而產生用線條語言形式進行表達的創(chuàng)作欲望。最后學生自主或集體探究,共同合作完成用線條裝飾山水畫作品。其間伴隨課件中古琴演奏的樂曲,教師朗誦優(yōu)美的詩詞語句,潛移默化發(fā)散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潛在能力,感受身邊線條的魅力。在信息技術輔助下,可以說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了一件充滿生活元素,新穎而有個性的山水畫美術作品。
三、讓學生作品評價更多樣的美術有效教學
美術課堂上很多學生藝術實踐作品,由于篇幅限制,在評價交流階段,學生們看不清。信息技術卻可以把作品圖片放大,在屏幕上展示出來,滿足學生對作品成功與不足之處的探究。如我在教《拓印樹葉真有趣》一課時,作業(yè)評價階段,我讓學生把樹葉拓印添畫后的作品通過一體機多屏互動,放大到屏幕上,讓學生到講臺上自己點評、互評作品。坐在下面的學生面對放大清晰的樹葉拓印添畫作品,和教師一起觀察,一起體驗,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通過大屏幕,充分地交流碰撞。他們或充分肯定,或提醒需要修改的地方。教師針對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學生一起評論。同時,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學生多樣化的發(fā)展方向。學生在愉快的師生、生生交流中,積極表達,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不知不覺中鍛煉大腦,達成目標。
由于信息技術的輔助,學生注意的不斷調節(jié),學生在愉快的交流互動中,共同探索生活中所蘊含的美。信息技術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借助其細致入微的直觀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
四、結語
美術課堂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把學習內容適當調整成先學后講的開放式學習方式,轉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活動,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指數(shù)。學生積極參與,沉浸其中,多角度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由感受轉化成認識,再到主動發(fā)現(xiàn)、實踐,豐富了審美經驗。有效教學能夠放松學生心情,發(fā)展了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想象的能力。
由此,教師應當緊跟時代要求,采用適應學生的教學方式,利用多種多樣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構建小學美術有效課堂教學,努力把教育和學習變成一項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快樂活動,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英]斯賓塞著,呂可丁編譯.斯賓塞的快樂教育[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