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蘭
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燃起學生求知的欲望,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倍抗?jié)課開始的幾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時候,怎樣抓好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引領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呢?
一、孕“情”,未成曲調先有情
課堂是學生的,教師很快地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尤為重要。例如,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教學《燕子》的導入。
師:如果你的名字中有“燕”字,請你站起來。請不要緊張。我想問問你們,是誰給你們起的名字?為什么起這個名字?
陳燕:是我爸爸給我起的名字。我是春天生的,正好是燕子從南方飛來的時候。
師:(面對男生)你呢?(男生的回答也與春天有關)
師:你們的名字多么富有詩意!燕子是很有靈性、很討人喜愛的鳥兒。如“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自來自去堂前燕,相親相近水中鷗”都寫了燕子。我們班名字中帶“燕”的同學不也像燕子那樣伶俐、輕盈、活潑嗎?那么,現代大作家鄭振鐸筆下的燕子又是怎樣的呢?
于老師的導入,親切、自然,拉近了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距離,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設“疑”,為有源頭疑點生
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币龑W生質疑是教學的一種手段,是引導學生發(fā)現智慧的“引線”。例如,蘇教版二年級《梅蘭芳學藝》的導入。
師:(出示梅蘭芳劇照)小朋友們,這是誰?通過預習,你們能叫出他的名字了。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寫一寫他的名字。“梅”是木字旁,表示它是一種植物,在這兒表示一個姓氏?!疤m”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學的生字,相信你能記住它。“芳”本來表示花草的香味,上面是草字頭,下面就是“方”字。誰來讀讀這個名字?
師:(出示梅蘭芳生活照)這是誰?(學生有的說梅蘭芳,有的說不是梅蘭芳)
師:為什么你覺得他不是梅蘭芳呢?
生:第一張照片看上去是女的,而第二張是男的。
師:對啊,兩張照片完全不一樣!你為什么覺得他又是一個人呢?
生:因為這是書上的插圖,我覺得是同一個人。
師:你預習的時候除了預習課文,還關注了插圖,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小朋友們,要解開心中的疑團,讓我們一起學習這篇課文。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呢?
生:梅蘭芳學的是什么藝?
生:梅蘭芳學成功了嗎?
生:梅蘭芳學藝,遇到了什么困難呢?
梅蘭芳是位男性,學生如果不了解京劇中的“生旦凈末丑”角色,就以為梅蘭芳是位女性。教師抓住學生的心理矛盾點啟發(fā)學生思考、質疑,很快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也為感知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品質做好鋪墊。
三、激“趣”,智作舟來趣為帆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活躍了,課堂就活躍了,活躍的課堂更能讓學生喜歡,也能讓更多的學生融入學習中。例如,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5《動物兒歌》的導入。
師: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師:沒有腳,沒有手,松土數它最拿手。是什么?
生:蚯蚓。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一下就猜對了。我們再來猜一個:有只小娃娃,穿著花衣裳,飛在花叢中。
…………
師:動物王國要開展示會,想不想去看看?讓我們一起坐上小火車吧!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年級學生好動、愛玩,喜歡接觸有趣的東西,不能長時間專注于某一事物。教師遵循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堂,充分調動起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好奇,成功激活了課堂氣氛,并在猜謎中為學生指明了課文的大致內容。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蔽覀円蛘n而異,恰當選擇,重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啟學生的“悅讀”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