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饒生
(黑龍江省饒河農場,黑龍江 雙鴨山 155741)
大豆屬于豆科植物,種子中富含多種蛋白質??萍嫉目焖侔l(fā)展,使得黑龍江墾區(qū)大豆種植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應用合理的大豆高產種植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強化基礎管理和田間管理,不但利于節(jié)本降耗,更利于其產量和質量的提高,最終促進其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同步提升。
目前而言,國內大豆種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種,應該根據(jù)實際加以選擇。
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是一種主要應用于“矮稈型” 大豆品種的技術模式。該模式的栽培特點有三,一是“大壟”、二是“寬臺”、三是“密植”,簡單來說,就是:“壟底深松,壟側施肥和壟上點播”。該栽培方法,有兩方面好處:一方面縮小了植株行間距,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礎上,使面積明顯增加,從而達到植株個體與整體之間合理化配置的目的,對有效提高大豆產量所起到的效果非常明顯。
三壟栽培模式在我國的大豆生產當中,不但應用省份最多,應用面積也最大,它還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在我國的北方地區(qū),該模式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較為適用。主要特點較為明顯,其做法是:在一條壟上實現(xiàn)了“深松壟溝和壟體” 二者間的有機結合,施肥是以分層方式進行,以有效提高大豆的產量。
該模式主要特點是:以“壟” 為大豆這種作物的種植基礎,將合理密植作為基礎以穴播進行大豆的播種。這樣,可以有效增加穴間距,使大豆在生長過程中,獲得更加良好的通風條件及透光條件。其優(yōu)勢在于,使大豆生長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光合作用,大豆植株會進一步實現(xiàn)健康均衡生長,進而使它的產量和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兩壟一溝栽培” 這種模式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干旱年度的大豆種植當中會起到明顯的作用,有其優(yōu)勢。該技術模式,對于有效保持地塊地溫及濕度來說作用明顯,能使大豆生長過程中的光合作用明顯增強,還能幫助大豆根系提高吸收營養(yǎng)的效率和能力,使大豆植株更加適應生長環(huán)境。同時,該技術在以窄行栽培技術為基礎的情況下,給機械化作業(y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使田間綠色面積進一步有效增加。而且,“內稀外密”的種植方式,加大了植株之間的空隙,可避免植株彼此之間爭搶有限的營養(yǎng),不但改善田間通風采光條件,還可促進整個大豆群體營養(yǎng)變得更加的均衡,益處多多。
事實證明,在選擇種植模式之外,要想使大豆生產真正提質提量,還應該落實好選種、處理種子以及播種方面的基礎措施,它對于保證選用的種植模式發(fā)揮應有作用也是十分關鍵的。
這方面,同樣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對于大豆高產來說,選擇優(yōu)質的品種是其基礎。所以,要優(yōu)選那些在種植區(qū)域具有良好種植效果,具有較高產量潛力的品種,同時,還應該考慮它的穩(wěn)定性情況。在綜合考量,選擇出合適的品種之后,還要把握好種子處理技術。首先,要剔除有病蟲害的種子,把那些外觀顆粒飽滿和顏色鮮艷的大豆種子精選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有效提高它的發(fā)芽率,同時,還會使種子具有較強的病蟲害抵抗能力。隨后,要對種子進行拌種和包衣處理,為下一步播種打下基礎。
大豆長得好不好,生長環(huán)境是否滿足和符合它的生長要求是很主要的。在選擇地塊方面,主要從以下方面考慮。一是土壤深度好,二是要有良好的排灌性能,三是要有較高的含氧量,這樣的條件,對于實現(xiàn)大豆健康生長十分有利。同時地塊的肥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太肥或過低,都會對大豆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選擇地塊之后,地塊處理方面要重點做好精細整地和底肥施加工作,目的是使土壤熟化。實現(xiàn)改良土壤結構進而促進土壤中微生物良性運動,使大豆生長通氣環(huán)境更好,促進其幼苗茁壯成長。
對于播種方面,主要應該注意的是時間合適,其主要根據(jù)所處地域氣候條件以及大豆品種來確定,它與大豆產量和質量密切相關。東北地區(qū)進行大豆的播種,多在5 月左右開始,收獲時間則是9-10 月份。一般來說,土壤溫度和天氣條件(如陽光是否充足)是重要的選擇依據(jù)。播種大豆,使其生長周期變短,適當早播可促進其正常生長并提高出苗率,令出苗齊整、健壯。
這方面,主要包括苗期管理、中耕除草施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管理。
不論采取哪種種植模式,大豆種植的苗期管理工作都是重點,也十分關鍵。幼苗生長期間,要把肥水變化作為關注重點,及時進行補水和追肥。發(fā)現(xiàn)缺苗時,要及時做好補苗工作,對于病苗和弱苗,要及時間苗。當遇到干旱天氣時,要及時做好澆水,要以保證溫度、濕度為基礎,努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此外,適當施肥也是十分重要的,以使強壯的健康幼苗養(yǎng)分充足。
大豆生長過程中,及時鋤草及追肥作用同樣不可小視。除草可以起到保墑作用。在播種后出苗前,要進行一次封閉鋤草處理,可采用藥物法輔助。常用的藥物為:可乙草胺鋤草劑。如果墑情不好,可選擇在出苗后進行苗后的莖葉除草,同樣可選擇藥物輔助法除草,如使用“高效氟吡甲禾靈鋤草劑” 來輔助鋤草。為防止根須多、去除難度大的草類影響大豆生長,應增施氮肥、磷肥及鉀肥。
病蟲害對大豆產量影響力不容小視?;野卟?、花葉病和炭疽病屬于常見疾病。常見蟲害主要有大豆蚜蟲、大豆食心蟲、大豆紅蜘蛛等。要堅持早防早治,采取多種方法,如選種,藥物拌種,加強田間管理來有效預防,以防止病蟲害蔓延。
大豆的種植模式與大豆產量高低密切相關。我們既要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種植模式,也要從科學選種、強化種子處理、地塊選擇方面強化基礎管理,更要從幼苗管理、中耕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方面不斷加大力度,真正促進大豆種植及管理技術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