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霞,金關(guān)榮,駱霞虹,李文略,陳常理,朱關(guān)林
(浙江省蕭山棉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251)
苧麻被西方研究者譽為“中國草”,是我國特有的韌皮纖維作物,種植面積和產(chǎn)量均占世界90%以上[1-5]。苧麻在我國約有32種11變種,分布在自西南、華南到河北的21個省(區(qū))。苧麻植株的全株均可利用。目前,韌皮纖維主要用于紡織、造紙、纖維板材、環(huán)保型麻地膜等;嫩莖和葉片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組成和含量合理,賴氨酸含量高達1%,還富含多種維生素,是優(yōu)質(zhì)植物性蛋白飼料;麻骨粉可以作食用菌培養(yǎng)基質(zhì)。苧麻具有發(fā)達的根系,耐干旱、貧瘠、鹽堿、重金屬,適應(yīng)性強,對土壤重金屬污染有修復(fù)作用[6-10]。苧麻韌皮纖維中間有溝狀空腔,管壁多孔隙,并且細長、堅韌、質(zhì)地輕,具有除菌、抑菌、涼爽、透氣、吸濕散濕快等特點[11]。
前人的研究表明,種植密度對苧麻的纖維產(chǎn)量有較大的影響[12]。以往的報道多數(shù)是扦插苗,鮮有實生苗密度栽培的試驗報道,本研究是在2018年苧麻種子實生苗的不同移栽密度試驗基礎(chǔ)上考察不同移栽密度對次年產(chǎn)量的影響。
供試材料為纖維用苧麻品種中苧1號,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麻類研究所唐守偉研究員團隊惠贈。
去雜后的中苧1號種子播于50 cm×50 cm、基質(zhì)∶壤土∶砂子2∶2∶1的育苗盤中。待苧麻植株長至18 cm左右,選擇長勢一致、生長健壯的苧麻苗,于2018年7月5日移栽至蕭山區(qū)浦陽鎮(zhèn)曹家灣村苧麻試驗基地,2018年11月9日收割。
試驗設(shè)置6個移栽密度處理:3.75萬、7.5萬、15萬、45萬、75萬、120萬株·hm-2。小區(qū)面積8.4 m2(1.4 m×6 m),溝寬0.4 m。
2019年進行三麻考查,每小區(qū)考察整個小區(qū)的地上部鮮重,隨機選擇20株植株,考察農(nóng)藝性狀,然后將樣品帶回實驗室考察干重。頭麻考查期6月26日,二麻考查期8月27日,三麻考查期10月21日。
由表1可知,次年頭麻小區(qū)有效株數(shù),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305株;3.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134株。小區(qū)鮮重4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31.06 kg;3.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19.46 kg。株高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195 cm;4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154 cm。莖粗15萬株·hm-2處理最粗,為10.92 mm;120萬株·hm-2處理最細,為9.16 mm;20 根皮厚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14.19 mm;120萬株·hm-2最低,為12.08 mm。20 根鮮莖重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1.915 kg;4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1.06 kg。20 根鮮皮重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0.850 kg;120萬株·hm-2處理最低,為0.538 kg。20根干皮重1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0.213 kg;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0.125 kg。20 根干骨重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0.555 kg;120萬株·hm-2處理最低,為0.275 kg。
表1 苧麻不同移栽第2年的頭麻農(nóng)藝與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
由表2可知,次年二麻小區(qū)有效株數(shù),4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255 株;3.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170 株。小區(qū)鮮重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18.82 kg;3.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12.87 kg。株高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141 cm;3.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111 cm。莖粗7.5萬株·hm-2處理最粗,為10.96 mm;45萬株·hm-2處理最細,為8.72 mm。20 根皮厚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8.43 mm;1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6.40 mm。20 根鮮莖重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0.890 kg;3.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0.543 kg。20 根鮮皮重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0.565 kg;3.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0.270 kg。20 根干皮重7.50萬株·hm-2處理最高,為0.123 kg;3.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0.085 kg。20 根干骨重7.50萬株·hm-2處理最高,為0.235 kg;3.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0.160 kg。
表2 苧麻不同移栽密度第2年的二麻農(nóng)藝與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
由表3可知,次年三麻小區(qū)有效株數(shù)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376 株;3.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285 株。小區(qū)鮮重4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18.50 kg;120萬株·hm-2處理最低,為14.60 kg。株高3.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110 cm;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87 cm。莖粗15萬株·hm-2處理最粗,為7.19 mm;75萬株·hm-2處理最細,為5.44 mm。20 根皮厚3.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4.38 mm;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4.07 mm。20 根鮮莖重1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0.313 kg;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0.180 kg。20 根鮮皮重3.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0.183 kg;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0.103 kg。20 根干皮重3.75萬和120萬株·hm-2處理最高,均為0.048 kg;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0.038 kg。20 根干骨重3.75萬株·hm-2處理最高,為0.110 kg;7.5萬株·hm-2處理最低,為0.080 kg。
表3 苧麻不同移栽密度第2年的三麻農(nóng)藝與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
試驗結(jié)果表明,苧麻品種中苧1號實生苗移栽次年,頭麻有效株數(shù)75萬株·hm-2處理最高,小區(qū)鮮重45萬株·hm-2處理最高,莖粗、干皮重15萬株·hm-2處理最高,株高、皮厚、鮮莖重、鮮皮重、干骨重均是7.5萬株·hm-2處理最高。二麻和三麻生長期內(nèi),天氣比較干旱,干皮重二麻7.5萬株·hm-2處理、三麻3.75萬或120萬株·hm-2處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