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楠
(東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吉林 長春 130024)
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中,表示名詞{敵人}①含義的字分別有“?”“啇”“適”“敵”四個字。在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四個字在使用頻率和搭配上有分別,并且從歷時的視角來看,也具有《銀雀山漢墓竹簡·貳》的獨特性;另外,“?”“啇”“適”“敵”的分布使用情況是“?”13 例、“啇”4 例、“適”36 例、“敵”5 例。
“?”的搭配有{敵國}一詞。例如:
(1)欲強多國之所寡,以應(yīng)你啇(敵)國之所多,速誳(屈)之兵也。[1]139
“適”的搭配有{敵人}{敵軍}{敵將}。例如:
(2)毋以其子孫攻其大父,適(敵)人……[1]235
(3)適(敵)將勇而難懼。[1]194
(4)左陵而戰(zhàn),適(敵)軍分走。[1]147
“敵”的搭配有{敵人}。例如:
(5)善者,敵(敵)人軍俓(勁)人聚,能使分離而不相救也。[1]151
“?”“啇”“適”“敵”四字的搭配情況如下:“?”單用5 例,“敵國”6 例;“啇”單用4 例、“適”單用18 例,組{敵人}15 例;{敵軍}1 例、{敵將}2 例、“敵”單用3 例,組{敵人}2 例。
“?”“啇”“適”“敵”四字的搭配情況是不一樣的??偟膩碚f,“啇”總量最少,而且全部都是單用。其他三字單用的情況有一半多。這說明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中,{敵}單字表詞仍然是主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適”和“敵”在{敵人}中出現(xiàn)的頻率是40%左右,“?”組成{敵國}的頻率是46%,并且“適”還出現(xiàn)了{敵軍}{敵將}的用法。
從搭配上看,“?”“適”“敵”三字出現(xiàn)了與其他字搭配成詞的情況,是從詞逐步向詞素發(fā)展的。從搭配上可以看到,“啇”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中一直都是單用,可以說沒有發(fā)生詞素化,一直都是單字表詞,在使用頻率上以及組詞能力上較弱?!皵场焙汀?”都只出現(xiàn)了一個組詞的情況,但是比例已經(jīng)非常之高,接近一半,詞素化較明顯。對比來看,“適”不僅可以組詞,而且可以組成不止一個詞語。這說明其詞素化程度在四字中最高,使用更加普遍。
“?”“啇”“適”“敵”具體出現(xiàn)情況以及圖版清晰程度如下:
第一,?。出現(xiàn)在《兵之恒失》1010 號簡、1011 號簡、1012 號簡,《務(wù)過》1072 號簡,《患之》1073 號簡,《三算》1611 號簡、1616 號簡、1619號簡和1620 號簡。其中圖版清晰的13 例,不清晰的0 例。
第二,啇。出現(xiàn)在《客主人分》1142 正號簡、1145 號簡,《十問》1577 號簡,《略甲》1579 號簡。其中圖版清晰的有4 例,不清晰的0 例。
第三,適。出現(xiàn)在《為國之過》1053 號簡,《地典》1116 號簡、117 號簡,《客主人分》1151 號簡;《善者》1161 號簡、1162 號簡,《將德》1204 號簡,《將過》1209 號簡,《五度九奪》1223 號簡、1224 號簡,《積疏》1230 號簡,《十陣》1552 號簡,《十問》1556正號簡、1559 號簡、1562 號簡、1563 號簡、1565號簡、1567 號簡、1569 號簡、1571 號簡、1573 號簡、1575 號簡、1577 號簡,《富國》1606 號簡,《三十時》1571 號簡、1827 號簡,《天地八分五行主五音之居》1986 號簡、2019 號簡。其中圖版清晰的有27例,半清晰(能看到一部分,一半偏旁不清晰)4 例,不清晰5 例。
第四,敵。出現(xiàn)在《善者》1155正號簡、1156號簡、1159 號簡、1160 號簡。其中圖版清晰的有2 例,不清晰的有3 例。
由所列篇目來看,“敵”的出現(xiàn)情況最為特殊,只在《銀貳·善者》中出現(xiàn)。從“?”“啇”“適”“敵”四字的出現(xiàn)頻率及篇目來看,“敵”只出現(xiàn)了5 次,而且只在一篇中出現(xiàn)。同時,在這5 例中,圖版清晰可見的只有2 例。而“適”在《銀雀山漢墓秦簡·貳》中出現(xiàn)了36 例,共計在13 篇內(nèi)容里面出現(xiàn),圖版清晰可見的有27 例。由此可見,“敵”表示{敵}是非常特殊的,很有可能并不能代表當時整體的使用習慣。
還有1 例比較特殊的情況是在《銀貳·十問》1577 號簡中?!躲y貳·十問》載:“適(敵)人刑箕,計啇(敵)所願。”這一句中同時使用了“適”和“啇”兩個字來表示{敵}。鑒于“適”是以{敵人}的身份出現(xiàn),因而認為“適”和“啇”能同時在句子中出現(xiàn)的原因是該句有組詞的需求。此時的“啇”仍然是以單字出現(xiàn)的,因此需要“適”。這也與上文所講的詞素化情況一致。
在翻閱《楚簡帛逐字索引》以及查看相關(guān)網(wǎng)站后,筆者還翻閱了《里耶秦簡》《岳麓書院藏秦簡·四》《睡虎地秦簡》《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北京大學(xué)藏西漢竹書》《居延漢簡》《居延新簡》《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長沙尚德街東漢簡牘》,了解了“?”“啇”“適”“敵”四字的歷時出現(xiàn)情況。具體統(tǒng)計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你啇”“啇”“適”敵”四字的歷時出現(xiàn)統(tǒng)計
橫向來看表1,楚簡帛中只出現(xiàn)了“啇”1 例,也就是《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的內(nèi)容。到了秦簡中,“啇”沒有出現(xiàn),而是出現(xiàn)了“適”和“敵”表示{敵}的情況。到了《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中,“適”和“敵”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增加,不過它們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都沒有《銀雀山漢簡竹簡·貳》多。當然,這也和《銀雀山漢墓竹簡·貳》是關(guān)于兵法性質(zhì)的內(nèi)容有關(guān)。
從縱向內(nèi)容來看,盡管“啇”在秦簡中沒有用例,但是整體上是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使用情況沒有太大的變化。而“適”和“敵”二字,從秦簡出現(xiàn)開始,用例便呈現(xiàn)擴大的趨勢,而且到了西漢早期使用更加廣泛。馬王堆漢墓與銀雀山的竹簡同創(chuàng)作于西漢早期,可見這一時期{敵}的記詞實際在逐漸發(fā)生轉(zhuǎn)移,即向“適”和“敵”轉(zhuǎn)移。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從楚簡到秦簡再到馬王堆漢墓,以及上面提及的東漢的簡中都沒有發(fā)現(xiàn)“?”字的用例,它僅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中出現(xiàn)。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中出現(xiàn)可以說是它的獨特之處,有可能是抄手的原因,抄寫這一批簡時由于自己的書寫習慣而將{敵}寫成“?”。
從共時來看,《銀雀山漢墓竹簡·貳》在{ 敵} 這個詞上有自己的特點。除“啇”以外,“?”“適”“敵”三個字都有不同程度的詞素化趨向,這種詞素化的趨向又與漢語的雙音化趨勢暗合。其中“?”和“敵”出現(xiàn)了一個詞的搭配,逐漸詞素化。而“適”已經(jīng)能和三個字分別組成詞,如“適(敵)人”“適(敵)軍”“適(敵)將”。相較于其他三個字,詞素化最明顯,這也和之后歷時的內(nèi)容相合。從出現(xiàn)情況來看,“敵”是最為特殊的,因為它只在一篇中出現(xiàn)。相比《馬王堆漢墓竹簡》中已經(jīng)分布在多篇內(nèi)容中,它的情況有可能是源于抄手的書寫習慣,也有可能是正處于使用范圍擴大的時期。而且,上面所講詞素化的程度也應(yīng)證了“適(敵)人刑箕,計啇(敵)所願”一句中同時用“適”和“啇”來表示{敵}的情況。
從歷時來看,“啇”的用例基本上沒有變化,趨于穩(wěn)定?!?”只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中出現(xiàn)?!皵场钡氖褂梅秶鸩綌U大,但是“適”的出現(xiàn)頻率更高,這和上面分析的“?”“啇”“適”“敵”四字的詞素化水平相合。
總的來看,《銀雀山漢墓竹簡·貳》作為西漢早期的竹簡,它的用字習慣和西漢早期其他的出土文獻用字習慣相合,同時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比如“?”表示{敵}只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中出現(xiàn)。用字習慣是一個極其復(fù)雜的內(nèi)容,本文的分析僅是{敵}的一詞用多字的情況。
注釋
① 根據(jù)裘錫圭《文字學(xué)概要》中的用法。用{}用來表示詞,用“”表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