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穎
(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血液透析是臨床醫(yī)學中常見的醫(yī)療手段,其主要作用是為腎功能下降或衰竭的患者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以此保證患者體內電解質和酸堿達到平衡。據相關臨床數據統(tǒng)計得知,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愈來愈多,其中接受治療后出現(xiàn)感染等并發(fā)癥的概率大幅度上升,以此嚴重影響了患者臨床療效[1-3]。本文通過對預防護理在血透室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意在為提高血透療效提出可行性方案。
選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行血透治療的4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22例,其中研究組患者年齡42~68歲,平均(61.58±3.21)歲,平均體重(62.5±4.3)kg,男性 11例,女性 11例。對比組患者年齡 45~70歲,平均(65.92±3.54)歲,平均體重(62.5±4.5)kg,男性11例,女性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兩組患者均符合血透治療標準。(2)兩組患者均知道此次實驗研究的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有認知障礙且不能配合治療者。
1.2.1 對比組
對比組行常規(guī)護理治療,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統(tǒng)計其一般資料。透析治療前對患者行健康知識宣傳,通過對相應疾病的誘發(fā)原因、病情程度以及疾病危害等進行闡述,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并結合成功治療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透析前后對患者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控,并實時記錄患者血糖、血脂等一般指標。護理人員需嚴格遵照醫(yī)囑對患者用藥,并在患者使用藥物后,觀察其是否出現(xiàn)藥物過敏反應。
1.2.2 研究組
研究組行預防性護理干預,具體包括心理護理、生理護理以及感染護理。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針對不同患者出現(xiàn)的心理疾病進行心理干預護理,可采用聯(lián)合患者家屬等方式,舒緩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任。生理護理:嚴格控制患者飲食,盡量平衡飲食,避免高糖、高鈉等食物的攝入,此外還需嚴格控制飲水。叮囑患者保持一定的運動量,以此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概率。感染護理:感染作為血液透析中主要并發(fā)癥之一,護理人員需嚴密監(jiān)控治療室環(huán)境,減少感染因素,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此外還需定期清理患者導管,保持導管的無菌性。
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滿意度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開展,滿分100分,以90分以上為滿意,60~89分為一般,59分以下為不滿意。
采用SPSS 19.0軟件對研究中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統(tǒng)計得知,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滿意、一般的比例高于對比組患者且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不滿意的比例低于對比組患者且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科學的血液透析治療能發(fā)揮良好的血液凈化效果,其不僅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還能增加患者治療體驗。而大量醫(yī)學數據表明,血液透析后患者出現(xiàn)感染等并發(fā)癥極為常見,其在影響臨床療效的同時,還會導致患者死亡率升高[4-6]。
預防護理是臨床護理中常見的護理方案,將其應用在血液透析的臨床護理治療中,其通過對患者行心理護理、生理護理以及感染護理,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現(xiàn)感染癥狀,以此確保臨床療效性[7-8]。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行預防護理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其對護理治療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且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預防護理干預應用在血透室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提高患者患后生活質量,同時還能降低患者感染癥狀的發(fā)生概率,促進良好醫(yī)患關系的建立,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