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海,趙晶
(新疆伊犁州友誼醫(yī)院,新疆 伊寧)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在生活節(jié)奏逐漸加快的同時生活壓力也逐漸增大,而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所導致的飲食結構變化,使得我國居民便秘癥狀發(fā)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1]。便秘屬于醫(yī)院消化內科臨床上常見的癥狀類型,其主要臨床癥狀可表現為糞便干結及排便困難等[2]。而功能性便秘則屬于便秘中的一個類型,其主要就是指無明顯器質性病因,并導致結構出現異?;虼x出現障礙的便秘情況[3]。同時該疾病還可根據結腸動力學進行分型,可分為慢傳輸型便秘、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4]。由于該疾病會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因此需盡早接受治療。本研究對功能性便秘不同治療方法進行分析,旨在探討不同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其具體內容如下。
采集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功能性便秘患者88例,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作為采集時間段,通過隨機表方法分為44例常規(guī)組與44例針灸組。其中常規(guī)組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齡為36~87歲,平均為(54.26±6.76)歲;針灸組男性15例,女性29例,年齡為36~87歲,平均為(55.15±6.37)歲。納入標準:①經過相關檢查后,符合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②自愿參與研究,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類型嚴重疾?。虎谔幱诓溉槠诨蛉焉锲谂?;③對治療藥物過敏。經過對比后,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小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常規(guī)組:本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以曲美布汀進行治療,馬來酸曲美布汀片(山西新寶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696)規(guī)格為0.1 g,以口服方式,0.1~0.2 g/次,3次/d,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加減。
針灸組:本組患者接受中醫(yī)針灸治療,其操作方法具體如下:先對患者皮膚消毒,使患者呈仰臥位,以天樞穴位置處進針3 cm左右,以進針部位出現酸脹感為標準,并以平補平瀉法進行治療;再次選取大橫穴位置進針,保持進針深度3 cm左右,仍以進針部位出現酸脹感為標準,再次以平補平瀉法進行治療;選取上巨虛穴與足三里穴進針,保持進針深度為2 cm左右,仍以平補平瀉法進行治療;最后選取大腸腧穴與中髎穴進針,保持進針深度為2 cm左右,以曲池與支溝作為瀉法進行治療。本次針灸治療需以30 min/次,1次/d,以連續(xù)8次治療作為1個完整療程,1個療程完成后休息1 d再進行治療,總共需接受2個療程的治療。
(1)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評價參考標準為:顯效:排便次數正常,大便性狀正常,相關臨床癥狀均消失;有效:便秘相關癥狀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并且排便次數得到一定改善,相關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緩解;無效:便秘癥狀及相關臨床癥狀均無變化,或有加重情況出現??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以便秘評分量表(CCS)對患者治療后便秘改善情況進行評價,量表采取分值計算方式,其中包括排便時間、便秘病程、排便不成功次數、排便所需方法、排便間隔時間、腹部疼痛情況、排便未盡感及排便困難等8個考察項目,每個項目均為0~3分,總分越高則代表相關癥狀越嚴重。
經過統(tǒng)計后,發(fā)現針灸組治療有效率為95.45%,常規(guī)組治療有效率為81.82%,通過對比后,針灸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兩組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常規(guī)組與針灸組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情況(n, %)
通過對比后,針灸組與常規(guī)組治療前CCS評分差異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針灸組CCS評分優(yōu)于常規(guī)組,兩組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常規(guī)組與針灸組治療前后CCS評分對比情況(±s, 分)
表2 常規(guī)組與針灸組治療前后CCS評分對比情況(±s, 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針灸組 44 16.31±4.28 8.66±3.24常規(guī)組 44 16.59±4.18 12.56±3.10 t 0.310 5.769 P 0.757 0.001
功能性便秘屬于一種慢性便秘疾病,該疾病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但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其可能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這些因素可涉及不良飲食結構、腸道反射敏感性衰減、心理障礙及不良生活習慣等相關內容[5]。由于功能性便秘容易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盡早接受治療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針對功能性便秘的治療以藥物治療與綜合治療為主,但上述兩種治療方法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并且臨床治療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因此中醫(yī)針灸治療開始得到廣泛關注。
針灸治療為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方法,其歷史悠久。針灸治療功能性便秘主要是通過對相關穴位的刺激以達到改善腸道神經細胞功能性的目的[6]。同時在針灸中,通過對患者大腸腧穴與中髎穴的刺激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神經方面的興奮程度,可有效增強患者盆底肌力情況,對盆底肌力所引發(fā)的便秘癥狀具有顯著治療效果[7]。
本研究中使用的曲美布汀為西醫(yī)臨床治療中常用藥物,其本質上屬于一種胃腸解痙藥,可對患者胃腸道平滑肌產生較為強烈松弛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調節(jié)胃腸道平滑肌的作用[8]。但通過研究發(fā)現該藥物雖然也具備一定治療效果,但是其治療效果未能達到預期,因此選擇更為有效的針灸治療對改善患者功能性便秘具有積極意義。
通過研究發(fā)現,經過統(tǒng)計后,發(fā)現針灸組治療有效率為95.45%,常規(guī)組治療有效率為81.82%,通過對比后,針灸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兩組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對比后,針灸組與常規(guī)組治療前CCS評分差異小且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治療后針灸組CCS評分優(yōu)于常規(guī)組,兩組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功能性便秘的臨床治療中,應用中醫(yī)針灸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同時在患者便秘情況的改善中具有積極作用,在患者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程度的提高中具有重要意義,其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可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