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毅/ 圖
每個城市都有它的由來、歷史、風格和特色。無論你喜歡抑或討厭,它始終從容地存在,靜靜地容納著世間的滄桑和歷史的變遷。
城市的出現(xiàn),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城市的起源從根本上來說,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兩種類型,城市是“城”與“市”的組合詞。在一定意義上說,這兩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態(tài)。
每個城市的建筑大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很多是根據(jù)這個城市本身所經(jīng)歷的歷史和文化發(fā)展而來。北京的皇城宏偉,上海的現(xiàn)代詩韻,大連的浪漫灑脫……無不在城市的建筑風格上刻畫著。天津在古代因漕運而興起,在經(jīng)過了600多年后的今天,成就了現(xiàn)在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被人們稱為“萬國花園”。哈爾濱最特立獨行的地方是近代的歐洲風格,不僅有羅馬式、希臘式、哥特式等不同民族的建筑風格和特點,而且因靠近俄羅斯,所以俄羅斯文化在這個城市有著非常明顯的印記。西安是一個擁有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千年古都,雄渾、厚重的建筑風格,讓人感到莊嚴、沉穩(wěn)、敦厚。濟南因境內(nèi)泉水眾多,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說起濟南城的建筑,大多規(guī)規(guī)矩矩、方方正正的,偶爾有零星的古建筑點綴其中,一看就是典型的北方城市,解放閣、泉樂坊、洪樓教堂等算得上濟南的標志性建筑。讓濟南人最莫名傷心的應(yīng)該是那一座被拆去的濟南老火車站了,曾經(jīng)令濟南人自豪的當時被冠以“亞洲最大火車站”的拆除,不知道讓多少人心痛不已,念念不忘。
從人文情懷的角度講,濟南這座城市,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包容性強,沒有排外思想。主政濟南或為濟南做出貢獻的很多也是外地人,工作生活久了,自然與老居民一樣成了濟南人。一些城外陸續(xù)進來的人和先期來濟南的人本來就是一家人,有的來自于同一個縣城、同一個鄉(xiāng)鎮(zhèn)甚至同一個村落,有的還有共同的故友共同的回憶。城市如此,一個人不也如此嗎?只有具有一顆包容寬容之心,才能真正達到內(nèi)心和諧、與人和諧,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心與心之間沒有芥蒂。有人說,文化與城市有著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人的“居所”,前者是精神上的,后者是物質(zhì)上的。同時,兩者都要求和諧存在,共榮互榮。誠哉斯言!
濟南城給人的印象就是內(nèi)斂、大氣,雖顯山露水,但不張揚不妖嬈。外地人了解濟南、游覽濟南,一些是讀了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經(jīng)不住誘惑才來的,“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多么富有詩意的畫面!有人說,濟南的美實至名歸,就像一幅筆墨蒼潤的山水畫,山巒起伏,泉水淙淙,輪廓分明,濃淡相宜;有人說,濟南也不像老舍描繪得那么美,一些景點還比較粗線條。其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論你是否喜歡,趵突泉的活力、大明湖的秀美、千佛山的氣勢、南部山區(qū)的俊秀,就在那里。
城市的交通四通八達,但有時堵起來也是與你沒商量。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很多城市的擁堵也成了一道景觀。手握方向盤,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發(fā)生大的交通事故,新手與老手對決,偶有剮蹭也屬正常,另外附加好處是,還可以鍛煉你的耐心。有幾次堵在立交橋上,往下眺望,感覺整條馬路就是一條長長的停車場,偶爾看到有幾輛霸氣的賽車也深陷其中,心里也就多了一份釋然。濟南的交警和輔警是很敬業(yè)的,印象最深的是經(jīng)十路與燕子山西路交叉口的一位瘦瘦的老輔警,邊急促地吹哨邊用力揮動手中的小旗,表情非常投入,偶遇試圖闖燈過線者,便怒目圓睜,迅速揮動旗子讓其歸位,感覺自己在做著一件天大的事。每當看到這一幕,我心里便油然而生出一絲敬意,在這個車水馬龍的城市里,正是這些平凡人的存在,才增添了一抹抹暖人的顏色,提升了一座城市的亮度和溫度。人不要小看平凡,其實它非常珍貴。碳,很平凡很平常,但它的另一個表現(xiàn)形式是鉆石。
一座城市的小吃,是這座城市的歷史名片,它不僅是抓住你味蕾的誘人味道,更是人們對歲月的懷念。它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民俗,或樸素或豪華,或百年老店或新開新址,卻無不滲透著辛苦、精細與文化。比如,濟南的甜沫。剛來濟南工作時,我第一次喝甜沫,起初聽名字以為它是甜的,細品之,感覺不就是我們魯西南的咸湯嘛,只是內(nèi)容豐富了一些而已,但聽了濟南同事的介紹,才知道并不是這么簡單。原來,甜沫的來歷有很多種版本,一種說法是,甜沫是一個名叫田東城的廚子“發(fā)明”的,所以,起始的時候名為“田沫”。而“甜沫”的來歷另一種說法最能“自圓其說”:最早并不叫“甜沫”,而是叫“添末兒”——粥做好了,再添上點粉條、蔬菜、花生、調(diào)料之類的“末兒”,味道咸、鮮、香,后來人們才依其諧音雅化成了“甜沫”。聽完它的來歷,再細品之,竟然感覺到與之前不同的味道,淡淡的咸味中透著淡淡的甜,渾身也陡增了些許溫暖,也許這就是一個濟南老城的味道。到濟南,想品嘗小吃,自然免不了要去網(wǎng)紅打卡地芙蓉街、寬厚里,走在古香古色的老街上,自在地閑逛著一個又一個店鋪,一家家各具特色的美食保你吃個夠。到西安,自然是不能不去回民街的,各種肉夾饃、炒涼粉、岐山面,很多耳熟能詳?shù)年兾髅詰?yīng)有盡有。而到了南京,作為我國的四大古都之一,這里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說起秦淮小吃來,更是讓人垂涎三尺。南京小吃以秦淮河邊上的夫子廟一帶最為出名,小吃當中,又以鴨血粉絲湯最具特色。據(jù)說,南京是我國最喜歡鴨肴的城市,古代的南京就有“無鴨不成席”的說法。
獨特的個性、品位和文化內(nèi)涵,體現(xiàn)著一個城市卓爾不群的風格與魅力,也吸引著四面八方向往城市氣息的人們。人與城市相比是渺小的,它面對的世俗百態(tài)、榮辱繁華可以讓人一生受用。記得在基層工作時,一位比較要好的同事有時調(diào)侃我,說我喜歡大城市生活,對此我不否認。你在一個大城市,不僅在此工作和生活,而且你還可以擁有這個城市的資源,享受這個城市的文明,可以逛更大的書店,看你想看的書,可以聽你喜歡的音樂會,可以為你的下一代構(gòu)筑一個飛向更高的平臺,即使飛不高,也可以由這個城市為他兜底,給他提供生活的給養(yǎng)。選擇一個城市,也就選擇了一種生活。其實,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大城市的繁華,小城市的安逸,只不過所有的選擇都帶有取舍,都加入了你想要的元素。
人們每天行色匆匆地穿梭在鋼筋水泥的森林,城市規(guī)模越來越大,高樓越建越多,馬路越修越寬,而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好像越來越遠。住在一個樓棟,就那么十幾戶人家,有的一年也打不上一個招呼,更別說深交了。小時候在農(nóng)村,你騎鄰居家的自行車或去借什么東西,也就一句話的事,一借一還,倒也加深了交往和感情?,F(xiàn)在只要掃一下碼就可以,真簡單了,可也少了一些人情味??催^費孝通先生的《鄉(xiāng)土中國》,他認為,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第一與泥土分不開,第二不流動性,第三熟人社會。過去幾千年我們都是農(nóng)耕文化,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彼此住得很近,相互串個門,互相幫個忙,都是稀松平常的事。但近幾十年,隨著人口流動性加大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好像上了弦的陀螺,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復始地旋轉(zhuǎn),交往的圈子也就那么幾個,而鄰居圈好像并沒有建立起來,由于缺乏一種街坊生活和聯(lián)通,人與人之間好像就少了那么一份熟絡(luò)和親近。
不論怎樣,我們都應(yīng)該感恩我們生活著的城市,是她在為你提供著生活的平臺,包容著你的喜怒哀樂,無論你喜歡如何,是否滿意,你都與她已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成為你不可分割的家園,你的生命,已深深地融入了這座城市, 記錄著這座城市的呼吸和心跳,記錄著它的歷史的風云和現(xiàn)實的波瀾。當我們生活的城市在靜謐的晨曦中醒來,每個人都開啟了快節(jié)奏的生活模式,如機器般不停地運轉(zhuǎn),很多人只顧匆匆趕路,早就忘了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每一個城市都有她的酸甜苦辣,關(guān)鍵是看我們置身其中,能否怡然自得,以一顆包容的心,正視城市發(fā)展中面臨的暫時的不完美,在浮華過后,主動地融入城市,去散發(fā)你的每一份光熱,去感知城市給予你的每一份美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豐富城市的內(nèi)涵,讓人們在這個城市詩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