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館記 龔自珍 孫大勇/圖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chǎn)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惫桃?。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fù)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病梅館記》為龔自珍的散文名篇,這是一篇針砭時弊而又寓意深刻的短文,明寫梅、實寫人,借物托諷,融議論、抒情于記敘、描寫之中,既把縝密思考和深刻感受濃縮到洗練的地步,又從容透徹說理,刻畫鮮明生動形象,讀之動人心魄,深感批判之氣勢豐沛。
龔自珍生活在清王朝走向腐朽沒落的年代。整個社會烏煙瘴氣,沉悶壓抑,到處透露著病態(tài),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扭曲”?!恫∶佛^記》正是對這一社會政治末世癥候發(fā)出的檄文和吼聲。文章表面句句說梅,實則句句寫人,以梅喻人,以梅議政,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包含著廣博的社會政治內(nèi)容,透露著晚清社會的腐朽和黑暗,高揚著精神自由、個性解放的思想旗幟。全文有三個段落,重點是第一段落,絕大部分筆墨用在敘述“病梅”的產(chǎn)生過程,意在批判封建統(tǒng)治及其幫兇幫閑對人才的摧殘。第一段落開篇簡要敘述梅的產(chǎn)地,隨即筆鋒一轉(zhuǎn),引出關(guān)于評梅的美丑標準,用細膩的文筆詳寫病梅產(chǎn)生的緣由。其一寫有些人以“曲”“欹”“疏”之梅為美,這一畸形評判標準使得梅樹不能自由生長。其二指出這一畸形標準是“文人畫士”的觀點,以揭示產(chǎn)生病梅的社會根源。其三寫文人畫士及其幫兇幫閑摧殘梅樹的具體做法,使梅樹不得“直”,不得“密”,不得“正”,從而成為病梅。第二段落敘述作者療梅的行動和決心,寫出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壓制人才、束縛思想的不滿,要求思想自由和個性自由。第三段落表達作者愿意終身療梅的堅定志向,實則是表達作者希冀改造社會的愿景,其赤誠之心可感天地,朗朗胸懷讓人動容。
《病梅館記》以諷喻手法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對思想的禁錮和對人才的摧殘。文章從題目上分析,寫作對象是梅,落筆重點在病,十分醒目;從內(nèi)容分析,則是托物言志,通過病梅這一形象,隱喻清王朝束縛人們思想和壓抑人才成長。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后,為了鞏固和維護統(tǒng)治地位,千方百計加強思想統(tǒng)治,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人用人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打壓知識分子。文字獄的后果是嚴重的,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阻礙了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在龔自珍看來,文字獄最嚴重的后果是摧殘了人才和打壓了知識分子,致使文人學(xué)士“病”了,最顯著的病癥就是不敢思想、泯滅思想,“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有的文人學(xué)士死抱八股程式,背誦孔孟程朱的教誨以求科舉入仕;有的文人學(xué)士遠離現(xiàn)實,不敢議論時政,把全部精力用于訓(xùn)詁、考據(jù)的故紙堆中。更有甚者則是丟掉氣節(jié),成為文字獄的幫兇幫閑,叫人可嘆可憐可惜。
《病梅館記》形象地展示了梅花和梅樹被摧殘的過程。梅花是我國傳統(tǒng)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一直是健康明朗、高潔向上的象征。龔自珍卻另辟蹊徑,不寫梅的清雅淡好,只寫梅的病態(tài),塑造了“病梅”意象。一定意義上說,正是病梅意象的成功塑造,使得《病梅館記》成為散文名篇。在《病梅館記》中,雖為通篇說梅,卻是句句議政,寓意非常明顯。作者借文人畫士以病梅為美,摧殘梅花和梅樹,影射封建統(tǒng)治者禁錮思想、壓抑人才的丑陋行徑;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影射那些封建統(tǒng)治者的幫兇幫閑奔走效勞、摧殘人才;借斫直、刪密、鋤正這一病梅的具體做法,影射封建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的惡劣手段。針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種種惡行,龔自珍不能不憤怒地說:“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病梅館記》表達了作者治療病梅的決心和志向。龔自珍不僅是一個思想者,而且是一個有志于實踐的人。《病梅館記》明確傳達了龔自珍的實踐志向,這就是要治療病梅。治療病梅,實際用隱喻的手法表達了龔自珍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要求變法改革的迫切心情和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愿望。因此,《病梅館記》與其說是要治療病梅,不如說是要治療壓抑思想、扼殺人才的社會環(huán)境。那么,如何治療呢?這既涉及理論又涉及實踐,既涉及觀念又涉及情感,既涉及方法又涉及目的,既涉及目標又涉及過程。《病梅館記》的第二段、第三段雖然文字不長,卻展示了治療的全過程和主要環(huán)節(jié)。一是要有病梅,才能談得上治療。所以,龔自珍“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購買三百盆病梅,不僅是治療的基礎(chǔ),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龔自珍認真務(wù)實的精神。二是要有對病梅的感情和治療的決心,即“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龔自珍對著病梅哭了三天,實則是為人才被扼殺而痛哭,在無限悲憤之中顯示對被扼殺人才的深切同情。三是要有正確的治療方法,龔自珍認為應(yīng)該“縱之順之”。只有順應(yīng)規(guī)律,梅花或曲或正,才是健康的,社會也才能健康發(fā)展。因此,“縱之順之”就是順應(yīng)規(guī)律,既適用于治療病梅,也適用于變革摧殘人才的社會環(huán)境。四是要有實際行動,龔自珍對三百盆病梅是“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這就是解除對梅樹自然成長的束縛,同時寓意著解除對人才成長的束縛,讓人才獲得自由發(fā)展,個性得到解放。五是要有耐心,龔自珍將“以五年為期,必復(fù)之全之”。治療病梅是一個過程,變革社會也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耐心就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達到治療病梅和變革社會的目的。六是要有不怕輿論壓力的思想準備。治療病梅會受到非議,變法改革更會受到非議,龔自珍明確表示不怕他人尤其是文人畫士們的非議和辱罵,“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在最后部分,龔自珍慨嘆:怎樣才能讓我多得到一些空閑的時間,又多得一些空閑的土地,用來大量地貯藏江寧、杭州、蘇州那些受到損傷的梅樹,用盡我一生的光陰來治療病梅??!
龔自珍十分喜歡在詩詞中吟詠劍與簫這一對意象。劍氣寓意豪情壯志,簫心寄托憂思哀愁。劍氣與簫心是龔自珍一體人格的兩個方面,也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一體人格的兩個方面。無論劍氣還是簫心,龔自珍都是在心憂天下、心憂人才。《病梅館記》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要惜才愛才護才。古今中外,任何競爭都是人才的競爭,現(xiàn)代社會強調(diào)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有了人才,就可以在社會競爭中追求卓越;有了人才,就可以在市場競爭中贏得機會;有了人才,就可以在國家競爭中為人類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龔自珍深受被壓制和扼殺之苦,所以表現(xiàn)出更為強烈的人才意識。道光九年,龔自珍三十八歲,“及朝考,欽命題安邊綏遠疏,時張格爾甫平,方議新疆善后,先生臚舉時事,灑灑千余言,直陳無隱,閱卷諸公皆大驚,卒以楷法不中程,不列優(yōu)等”,最后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龔自珍因此困厄閑曹二十年,屢次上書皆不被采納,反被同僚譏為“痼疾”。這種令人窒息的環(huán)境掐滅了龔自珍的理想抱負,使得龔自珍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之殘酷和無情,進而寫下了更為著名的詩文:“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