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偉 李紅旗 潘 婷 孫 俊 王國平
翻轉課堂是一種顛覆性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目前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一股新興力量[1]。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把授課內容制作成課件和視頻,學員在課前先自主學習、課中運用學到的知識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答疑解惑,最后進行系統(tǒng)性總結,更加突出了學員的主體地位[2]。病例導入式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是通過提供臨床病例并提出問題,然后以問題為基礎、學員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員醫(y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神經病學理論知識抽象復雜,臨床診斷思維邏輯性強,學習難度較大,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數字化、網絡化全面發(fā)展的信息時代,運用新技術探索創(chuàng)新神經病學實踐教學方法,培養(yǎng)臨床診斷思維,提高臨床實習效果,強化學員職業(yè)素質的訓練和自主學習、更新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近年來,安徽省立醫(yī)院嘗試在神經病學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聯合病例導入式PBL教學法,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省立醫(yī)院神經內科學習的100名學員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0名。兩組學員的性別、年齡、學歷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員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講與聽及操作示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講解神經病學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相關知識,并進行神經系統(tǒng)查體和腰椎穿刺術的技能培訓。其余時間學員跟隨帶教教師進行為期2周的臨床學習。
1.2.2 試驗組 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聯合病例導入式PBL教學法,包括教學準備、設計和具體時間安排。
1.2.2.1 教學準備和教學設計 ①教師準備:緊扣教學大綱,選擇神經內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的典型病例,制作主題突出、內容完整、形式生動、品質優(yōu)良的教學視頻及課件。帶教教師集體備課,制定翻轉課堂聯合病例導入式PBL教學流程規(guī)范以及教學設計表,明確各知識點之間如何銜接、貫通,提出與病種相關的臨床問題。②醫(yī)師準備:學員按3~4人組成1個討論小組,每組配備1名高年資的主治醫(yī)師,跟隨帶教教師查房。
1.2.2.2 時間分配和教學安排 ①入科第1天,介紹翻轉課堂聯合病例導入式PBL教學法,同時要求學員關注神經內科微信公共號。②入科后,每周一定時推送后期病例相關理論知識課件視頻、神經系統(tǒng)查體及CT、MRI閱片內容,供學員自主學習,周五將討論病例及相關問題通過微課分享,讓學員復習回顧相關基礎知識,查閱相關資料,并為病例中的問題準備發(fā)言。期間帶教教師主要把時間用于典型病例的示教,并在上述臨床教學中穿插進行人文關懷、醫(yī)患溝通教學。③入科后第2周,開始組織病例導入式PBL教學,共2次,1次以病例討論為主,1次以神經系統(tǒng)技能操作為主,如遇患者不愿配合或不易讓學員直面的患者,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引導學員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小組討論,提出初步的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擬定治療方案。各小組學員集思廣益,發(fā)表各自見解,得出結論,最后,由帶教老師答疑解惑,進行評估總結。
1.3 效果評價 實習結束后,對兩組學員統(tǒng)一進行出科考試,并進行問卷調查。
1.3.1 出科考試 考試包括理論知識和臨床診治能力兩部分。理論知識采用安徽省立醫(yī)院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系統(tǒng)的出科考試試題進行機考,滿分100分。臨床診療能力使用迷你臨床評估訓練進行現場測評,主要評測5項核心能力:問診技能、查體技能、專業(yè)態(tài)度、臨床判斷和溝通技巧。每項滿分10分,共計50分。
1.3.2 問卷調查 考試結束后,發(fā)放教學反饋調查表。學員從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處理臨床問題的綜合能力、與患者溝通的能力、團體協作能力以及構建科研思路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方面進行填寫。
2.1 出科考試成績比較 試驗組學員的理論知識、臨床診療能力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員考試成績比較分)
2.2 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試驗組學員自覺在提升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處理臨床問題的綜合能力、提高與患者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構建科研思路方面的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學員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比較[例(%)]
翻轉課堂源自美國,是一種以興趣為學習內驅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內一些醫(yī)學教學實踐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5]。病例導入式PBL教學,是以問題為基礎、學員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員的臨床思維能力很有幫助[6]。近來研究[7]發(fā)現,在腎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PBL為基礎的翻轉課堂學習模式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基礎理論知識無明顯差異,但病例分析能力顯著提高。本研究將翻轉課堂和病例導入式PBL教學法聯合起來,形成優(yōu)勢互補,發(fā)現無論是理論知識水平還是臨床診療能力,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均有明顯提高,考慮與實習時間相對較短有關。在為期2周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微課推送分享、典型病例示教、情景模擬、小組提問討論等多種形式,學員的臨床診療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交替循環(huán),短期內有助于加深學員對神經內科理論知識的記憶。
本研究問卷調查發(fā)現,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的學員在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處理臨床問題的綜合能力、與患者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構建科研思路等方面均得到了明顯提高,與既往研究[8]結果一致。翻轉課堂聯合病例導入式PBL教學法,學員在課前通過多媒體學習理論知識,在臨床中進行實踐,運用掌握的知識進行綜合推斷,分析疾病的原因,并制定治療方案,從“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自主性。學員在課前通過查閱教材、文獻,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進而在病例討論中能夠提出問題,表達觀點,有效地將理論與臨床緊密結合,既拓展了對疾病深度和廣度的認知,也有助于訓練和培養(yǎng)學員的科研思維。此外,小組討論的模式也加強了學員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多為急重癥,合并癥多,病情變化快,存在較大的醫(yī)療風險,學員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并形成臨床診療思維后,往往更有能力和勇氣直面患者及家屬,進而做到有效的溝通。
翻轉課堂聯合病例導入式PBL教學法也存在一定不足。首先,學員學習時間僅為2周,短時間內難以完全適應新型的教學模式,部分學員課前準備不足,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其次,這種新型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深刻理解其內涵,授課需重點突出,難易適中,目前也尚缺乏客觀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在神經內科臨床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聯合病例導入式PBL教學法效果顯著,學員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在實踐中,可進一步發(fā)揮其教學優(yōu)勢,將其推廣到更廣泛的教學領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