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學業(yè)的事情自己做主 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常常要面臨一些選擇。想讓孩子有主見,家長不妨就讓孩子多做一點主,不要怕孩子選錯,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今天孩子能為自己的學習做主,明天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比如選課這樣的事情,你能否做到傾聽孩子的聲音呢?
某一天放學后,我家已經(jīng)是初中生的俊哥帶回來一張研拓課的選課單,我一看有二十多門課程,我以為他會眼花繚亂,不知道怎么選,正想拿出我這個專家的姿態(tài)來好好指導他怎么選課,沒想到俊哥在十分鐘內已經(jīng)用筆圈好了八門課,每門課前面還標好了序號,然后很有主見地對我說:“媽媽,我已經(jīng)選好了想報的課,考慮到有些課比較搶手,我還選好了‘候補隊員。選課順序就按序號1、2、3這樣來,前面沒選上就依次順延?!睕]想到十一歲小男生慮事如此周全,還有“候補隊員”,而且連候補的順序也排好了。選課這件事其實很小,只要家長做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小事也能鍛煉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
生活小事自己做主 家長不要小看生活小事,有時候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戲也是能鍛煉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的。天長日久,在小事上能做主的孩子,慢慢就養(yǎng)成了自我選擇的習慣,積攢了自我負責的勇氣,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記得在我上初中時買過年的新衣服,我喜歡紫色的,媽媽卻說紫色太老氣,粉紅色的好看,我雖然不情愿,最后還是聽了媽媽的話。過完寒假開學了,看到有個女同學穿著我喜歡的那件紫色衣服,我回家又向媽媽抱怨。結果媽媽拋過來一句:“是你自己要聽我的!”看看,沒主見的人多窩囊!后來考大學填志愿時,我明明想報北大,后來事實證明我的分數(shù)也上了北大線,但是媽媽卻說廈門離家近,我最后還是去了廈門大學。廈大畢業(yè)后我去北京工作了十七年——可見心底里的那個聲音還是在一直召喚我。
主見從父母的放手中來 無論是學業(yè)方面的事情,還是生活中的小事,甚至是以后填志愿這樣的人生大事,想要讓孩子有主見,父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_放手。放手的背后是信任,是不焦慮,是發(fā)自內心地支持孩子去做自己。我小時候父母都很忙,也缺乏這方面意識,但我的孩子出生后,我反思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和原生家庭,決意要給孩子最大限度的民主,讓他可以自己做主。
記得兒子七歲時我們去美國,在逛一家運動服裝店的時候,俊哥在五分鐘內就挑出了自己喜歡的一件沖鋒衣和一雙鞋子,很干脆地扔給我:“媽媽,我就要這兩件,你幫我買單吧,我去逛別的了!”而這時人到中年的我,還在為買哪一種款式、哪一個顏色的衣服不停地拍照發(fā)微信問媽媽。三十年過去了,我并沒有長大,還好我的兒子很有主見、很干脆!你想讓孩子長大后有主見嗎?那就從現(xiàn)在放手讓孩子做主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