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長輩們常說“別人坐熱的椅子不能馬上坐”,原因是可能會傳染疾病。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芒種之后,氣溫逐漸向著高峰發(fā)起進攻,人們的著裝也逐漸清涼,公交、地鐵、公園等場景,難免會直接接觸“熱椅子”。如果經常接觸公共設施,又該注意什么呢?
除了由下而上冒的絲絲暖意,熱板凳上的殘留物首先取決去前一個人是如何就座的。
如果TA衣著保守,長褲長裙,那么板凳上除了一些很難被肉眼發(fā)現(xiàn)的衣料碎屑,并不會有比公共場所更多的細菌或微生物。
但如果TA的皮膚直接和板凳或者椅背接觸,那么板凳上就可能留下TA的皮屑、汗液、皮脂等。
除此之外,皮膚表面一些正常的定植菌,如葡萄球菌、類白喉棒狀桿菌、綠膿桿菌、丙酸桿菌等也可能會留下一些作為紀念。
別看這些細菌名字唬人,但大多數(shù)人的皮膚上都會有,它們甚至會參與皮膚細胞的代謝,起到了免疫和自凈的作用。
熱板凳會傳染皮膚性傳染病嗎?大部分接觸傳播的疾病病原體,在干燥炎熱的環(huán)境中,往往也無法生存太久,而要讓它們穿透皮膚屏障,往往也需要足夠的數(shù)量和活性。
因此,只要一個人的皮膚屏障是完整的,這些板凳上的殘留物很難對個人的健康造成威脅。
但是有一些病原體,如水痘、皮膚念珠菌病、疥瘡、癬類等疾病,如果患者的皮膚發(fā)病部位直接接觸了板凳,在沒有完全失活的條件下直接接觸了下一個人的皮膚,就有傳染的可能。
熱板凳會傳染有肛門或泌尿科疾病嗎?坐熱板凳并不容易傳播經肛門或者尿道的疾病。
首先就坐時有衣物阻隔,肛門或尿道不會直接接觸座椅,因此較少有接觸傳播的可能,且肛門的括約肌在大多數(shù)時候都能阻隔外界直接侵入。
男性尿道長而入口小,細菌不容易侵入,而女性尿道短而直,造成泌尿感染的可能性稍大。不過比起擔心熱板凳傳播細菌,還是不如勤換內褲來得靠譜。
熱板凳會傳染性病嗎?性病如梅毒、淋病、艾滋等,它們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性行為、血液、母嬰方式垂直傳播。
對于熱板凳來說,很難符合上述任一條件,因此與熱板凳接觸是不會傳染性病的。
雖然上一個就坐的人不一定會直接留下致病微生物,但公共場所的設施所接觸的東西其實比我們想象的更多。
比如一些通過飛沫傳播的病毒,如果黏附在板凳上,再被不小心摸過板凳的手帶到口鼻,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傳播。
綜上,別人坐熱的板凳如果不介意別人的體溫可以直接就坐,紙巾擦拭雖然沒有滅菌消毒效果,但可以讓凳子看起來更干凈,讓很多人心里舒服很多。
相比于別人坐過的熱板凳,另一種熱板凳反而更可怕!那就是坐了被太陽曬燙的凳子!比如夏天里,一直在露天環(huán)境下被暴曬的公園石凳、公共座椅、小車座椅、電動車座位等。這些物體表面溫度太高,很容易造成中暑及皮膚燙傷,最好要等表面散熱后再坐。
在外面用公共廁所是常事,許多人在使用公共馬桶時,都擔心不清潔而被傳染上一些性病和皮膚病,特別是對女性而言。皮膚性病科專家表示,理論上的確有被傳染的可能,前提是滿足傳染的基本條件,不過實際生活中被傳染的可能性很低,如果皮膚本身有破潰,建議外出還是蹲廁較為衛(wèi)生。
像淋病、梅毒、尖銳濕疣等性病主要通過性行為這種直接接觸方式進行傳播,而且淋病、尖銳濕疣等性病的病原體喜歡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生存。公共場所不易保持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一個患有性病的人用過馬桶之后,下一個再用的人在理論上就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不過這需要同時符合幾個條件,才有可能被傳染,一是在人流密集的場所,有足夠多的致病微生物數(shù)量;二是馬桶在之前被性病或皮膚病患者使用過,留下分泌物;三是使用者皮膚本身出現(xiàn)破損而接觸了這些微生物,加上免疫力低下,就有可能患病。
實際生活中,這種馬桶傳播的可能性很小,門診上也基本沒遇到過。微生物病原體離開人體后在外界存活的能力比較低,如果馬桶圈能保持干燥、經常消毒很容易殺滅。再加上皮膚有天然屏障作用,在身體健康、皮膚干燥清潔的情況下,幾乎不存在被傳染的可能,完全不必過度擔心。
相比傳染性病,一些真菌性皮膚病,共用馬桶傳染的可能性略大,如體癬、股癬、毛囊炎、癤腫等。不過這種可能性是建立在本身健康狀況不好、皮膚有破潰的基礎上。所以如果身體狀況不佳或皮膚本身破潰,盡量避免使用公共坐便馬桶,如不得不用,最好在使用前先沖一遍水,或用一次性馬桶坐墊紙。在可挑選的情況下,蹲廁比馬桶更為衛(wèi)生。沖馬桶的時候,盡量先蓋上再沖水,避免水霧飛濺而造成污染。
從衛(wèi)生學角度來說,公共場所有個特點:人口相對集中,人與人相互接觸頻繁,流動性大;設備、物品供公眾重復使用,容易受到污染;健康與非健康個體混雜,難以區(qū)分;從業(y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流動性大。不過對于定期保潔,干燥衛(wèi)生的公共場所,并沒有太多傳染疾病的風險。
要遠離潮濕、清潔條件差的場所。有些場所如公共衛(wèi)生間,清潔條件較差,也比較潮濕,容易成為病菌滋生的溫床,還是盡量離遠點。
回家后第一時間洗臉,洗手??諝庵械膲m埃容易沉淀于皮膚毛孔,而手每天可能會接觸大量的公共設施,在沒有清潔的情況下接觸口鼻往往容易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病原體。因此勤洗手,并使用帶殺菌效果的洗手液可以更好守護個人衛(wèi)生。
注意避免人多聚集的場合。在人多透氣差的環(huán)境中要配戴口罩,如果咳嗽噴嚏,注意掩好口鼻,保護自己和他人。(文章來源:科普中國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