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江
(中煤中原(天津)建設監(jiān)理咨詢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選煤廠的煤泥系統(tǒng)是選煤工藝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如果煤泥系統(tǒng)出現問題,會導致全廠不能正常生產,不僅降低了選煤廠的生產效率,更會給選煤廠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隨著采煤技術的不斷提高和采煤設備的不斷改良,煤泥含量過多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使選煤廠煤泥處理系統(tǒng)的負擔越來越大。經過對雁北地區(qū)的塔山、同忻、麻家梁、北辛窯、安太堡及安家?guī)X6座千萬噸選煤廠的煤泥含量進行調研了解到:其中5座選煤廠的1.5~0.5 mm粒級粗煤泥約占原煤產率的5%~7%、粒度小于0.5 mm的細煤泥占原煤產率的4%~6%;另1座選煤廠1.5~0.5 mm粒級的粗煤泥約占原煤產率的7%~9%、粒度小于0.5 mm的細煤泥占原煤產率的8%~12%,該選煤廠的煤泥量遠高于其他5座選煤廠,特別是細煤泥含量,幾乎是其他選煤廠的1倍,導致該選煤廠的煤泥處理設備數量、設備維修量及藥劑使用量等遠超其他選煤廠。為此,中煤中原(天津)建設監(jiān)理咨詢有限公司對該選煤廠的煤泥處理現狀進行了調查與研究。
該選煤廠為動力煤選煤廠,2012年年底投產使用,小時帶煤量為2 850 t,每年入洗原煤12.00 Mt以上。選煤工藝為:塊煤重介淺槽分選,末煤重介旋流器分選,粗煤泥螺旋分選機分選,細煤泥由加壓過濾機和板框式壓濾機聯合回收。
煤泥系統(tǒng)具體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150 mm粒度以下的原煤入廠后,經篩孔為13 mm原煤分級篩分為塊煤和末煤兩部分,塊煤進入重介淺槽進行分選,末煤進入篩孔為1.5 mm的末煤脫泥篩進行分級,篩上物進入重介旋流器進行分選,篩下物即煤泥水進煤泥水桶經轉排泵打入煤泥系統(tǒng)處理;煤泥進入水力分級旋流器進行分級,分級出底流和溢流,底流即粗煤泥,溢流即細煤泥;粗煤泥進入螺旋分選機,分選出矸石和精煤,矸石經高頻篩脫水后進入矸石膠帶,精煤進入弧形篩預脫水后進入煤泥離心機,再次脫水后進入精煤膠帶;弧形篩篩下水、離心機離心液、高頻篩篩下水和分級旋流器溢流全部經保護箱進入濃縮池,濃縮池底流經泵送到煤泥緩沖桶后,再由煤泥泵將物料送入加壓過濾機和板框壓濾機進行處理,處理后的精煤經刮板機進入精煤膠帶。
圖1 煤泥系統(tǒng)具體工藝流程
通過6座千萬噸選煤廠的煤泥含量對比可知:6座選煤廠的粗煤泥含量相差不大,因此粗煤泥的處理幾乎不存在問題;有1座選煤廠細煤泥含量過高,給細煤泥處理系統(tǒng)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旦細煤泥處理系統(tǒng)出現問題,會影響到該選煤廠的正常生產,通過幾年的生產實踐發(fā)現,具體問題如下:
(1)煤泥水沉淀問題:當系統(tǒng)帶煤量超過2 400 t/h時,隨著入洗量的增加,煤泥含量增加,進入濃縮池的煤泥水濃度增加,煤泥沉淀困難,濃縮池清水層高度隨之降低,甚至出現沒有清水層的現象,造成循環(huán)水濃度增大,脫水脫介篩上噴水嘴堵塞,影響脫介效果,同時,清水層降低或沒有,需要減少系統(tǒng)帶煤量或系統(tǒng)停煤,影響選煤廠的正常生產。
(2)絮凝劑使用量大的問題:煤泥含量高,進入濃縮池的煤泥水濃度高,絮凝劑用量大。
(3)壓濾設備維修費用高:因煤泥含量高,導致濃縮池底流濃度高,即壓濾系統(tǒng)設備入料濃度高,設備處理壓力大,同時,煤泥中含有大量金屬離子,對設備有一定的腐蝕性,壓濾設備配件周期短,維修維護費用高。
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該礦煤質發(fā)生變化,灰分增加明顯,煤泥沉淀效果不佳,經常出現濃縮池清水層降低或沒有的情況,系統(tǒng)帶煤量最大僅達到2 400 t/h,無法達到設計的2 850 t/h,嚴重影響該選煤廠的正常生產。
2.1.1 脫粉改造前
(1)絮凝劑和凝聚劑聯合使用:該選煤廠不僅細煤泥含量高,而且煤泥中含有金屬離子,煤泥水沉降難度大,因此采用絮凝劑和凝聚劑聯合使用的方法,保證煤泥水的沉降效果和循環(huán)水的澄清度。
(2)多點加藥:因進入濃縮池的煤泥水濃度高,單點加藥不能保證煤泥沉降效果,因此在保護箱、保護箱到濃縮池管路的中部和尾部,進行3點加藥,保證煤泥的沉降效果。
(3)增加配水管:因濃縮池底流濃度過高,即加壓過濾機和板框壓濾機入料濃度過高,影響壓濾設備脫水效果,因此在濃縮池底流泵上料管、加壓過濾機和板框壓濾機入料泵上料管處分別增加配水管,降低壓濾設備的入料濃度,保證壓濾設備的脫水效果。
2.1.2 脫粉技術改造
具體措施:將原有單層原煤分級篩更換為雙層馳張篩。原有單層原煤分級篩為香蕉篩,篩板篩縫為13 mm,篩上物料進入重介淺槽分選系統(tǒng),篩下物料進入篩板篩縫為1.5 mm的末煤分級篩;末煤分級篩篩上物料進入重介質旋流器分選系統(tǒng),篩下物料進入煤泥系統(tǒng)。同時單層原煤分級篩分級方法為濕法分級,分級效率較高,但當采用干法分級時,分級效率低,部分煤泥隨原煤進入淺槽塊煤系統(tǒng),導致塊煤系統(tǒng)分選密度降低速度極快,嚴重影響塊煤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同時,介質消耗量增大,增加洗煤成本。改造后的雙層馳張篩,上層篩板篩縫為13 mm,下層篩板篩縫為6 mm和3 mm混搭,2種篩縫篩板的數量根據煤質情況而定,下層篩板篩下的部分物料不入洗,經轉載刮板直接進入轉載帶式輸送機,再進入精煤帶式輸送機,減少進入洗選系統(tǒng)的煤泥量;同時,雙層弛張篩采用干法分級,分級效率高,不影響塊煤系統(tǒng)穩(wěn)定性,隨時能夠根據煤質變化情況,通過調節(jié)不同篩縫粒度的篩板來控制系統(tǒng)入洗量和不入洗量,從而達到控制精煤質量的目的。
具體改造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具體改造工藝流程
具體工藝流程為:150 mm粒度以下的原煤入廠后,經上層篩孔為13 mm、下層篩孔為6 mm/3 mm的雙層弛張篩分級后,150~13 mm塊煤進入重介淺槽分選,13~6 mm/3 mm末煤進入末煤脫泥篩進行分級,6 mm/3 mm~0 mm部分末煤進入末煤脫泥篩進行分級,另一部分6 mm/3 mm~0 mm末煤進入刮板機,經轉載膠帶進入精煤膠帶,直接作為產品進入精煤倉。而進入篩孔為1.5 mm的末煤脫泥篩進行脫泥的物料,篩上物進入重介旋流器系統(tǒng)進行分選,篩下物即煤泥進煤泥分選系統(tǒng)。
(1)脫粉改造前:當細煤泥灰分小于32%或系統(tǒng)帶煤量小于2 400 t/h時,采取的3條應對措施完全能夠解決煤泥水沉淀效果不佳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當細煤泥灰分大于32%或系統(tǒng)帶煤量超過2 400 t/h時,濃縮池清水層會出現降低或沒有的情況,因此脫粉改造前采取的應對措施是有條件限制的,要根據煤質情況和系統(tǒng)帶煤量來決定,治標不治本,具有一定局限性。
(2)脫粉改造后:部分末煤不入洗,進入壓濾系統(tǒng)的細煤泥含量由原來的8%~12%降低到5%~7%,煤泥系統(tǒng)壓力驟降,藥劑使用由絮凝劑和凝聚劑聯合使用變?yōu)橹挥眯跄齽?,且藥劑使用量大幅降低,選煤成本降低;因煤泥量減少,壓濾系統(tǒng)設備開機率降低,設備維修維護工作量減小、配件更換周期延長,降低了選煤成本;系統(tǒng)帶煤量最大可以達到2 850 t/h,解決了入洗量不足的問題,保證了每天的外運量。
通過對該選煤廠煤泥系統(tǒng)處理情況的研究和調查發(fā)現,煤泥含量過高嚴重影響到選煤廠的正常生產,對系統(tǒng)進行小改小革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從全廠工藝系統(tǒng)考慮,根據每個選煤廠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工藝改造,才能取得最好的改造效果。該選煤廠脫粉改造的成功,不僅解決了煤泥含量高對系統(tǒng)造成的影響,而且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對其它煤泥含量高的動力煤選煤廠有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