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2017年11月,劉峰背負行囊,從省會鄭州來到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河南省淅川縣,開啟了全新的“駐村模式”。九重鎮(zhèn)武店村并不出名,但是與其緊鄰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卻聞名于世。這個村在2016年已經整村脫貧,作為第一書記的他,此次駐村的主要任務是鞏固擴大脫貧成果,為鄉(xiāng)村振興打牢基礎。
駐村之前,劉峰的愛人專門為其買了一雙品牌休閑鞋。他說:“你買這么好的鞋干啥,多么不接地氣??!”愛人回復道:“咱不是圖名牌,關鍵是結實又耐穿啊!”劉峰到村里以后,少不了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泥里來、雨里去,甚至是頂風冒雪行走在扶貧路上。也就是一年的時光,這雙鞋子左腳大拇趾處就開線了,于是,劉峰就自己拿針線補了補。沒過多長時間,右腳大拇趾處也開線了。不久之后,左腳的鞋幫和鞋底之間裂開了一寸多長的大口子,這雙鞋算是徹底報廢了。隨后,愛人又給劉峰買了一雙休閑鞋,結果不到半年時間,鞋幫又裂開了?!鞍?,駐村還真是廢鞋啊!”劉峰感慨道。
兒子跟劉峰開玩笑說:“老爸,你可真行??!這么結實的鞋你都能穿爛,我看就是買一雙鐵鞋也不行??!踏破鐵鞋無覓處,你這有沒有覓處?。俊?/p>
“這一問還真有點意思。我的回答是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最前沿,覓得了‘黨建‘產業(yè)‘真情‘初心。”劉峰說。
黨建引領,組織的力量最強大
要辦好村里的事,就得先讓支部成為群眾的“主心骨”。駐村后,劉峰先后組織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到蘭考學習焦裕祿精神,到梁家河追尋初心使命,協(xié)調機關黨支部入村開展“贈黨章、戴黨徽、重溫入黨誓詞”主題黨日活動,激發(fā)了大家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在開展“近學張河村、遠學西辛莊”主題活動中,劉峰和武店村“兩委”干部既學身邊典型——鄰村支書、全國人大代表張家祥,又學大名鼎鼎的村官李連成。大家到現(xiàn)場觀摩學習后,都豎起大拇指,紛紛表示,人家能做到的,咱武店人只要下決心,也一定能做到。村支部一班人始終堅信“十人九條心,擰斷脊梁筋;十人一條心,土地變成金”。該村發(fā)展軟籽石榴需要流轉土地1800畝,不出3天就把此項工作全部完成,充分彰顯了組織的強大力量。生動的實踐再次證明,只有讓黨建生根,才能最終拔掉“窮根”。
產業(yè)興旺,致富的路子更寬廣
武店村處在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qū),“有山不能牧、有水不能漁”。面對這種情況,劉峰和村“兩委”一班人反復商議,理出了“短中長”線產業(yè)相結合的發(fā)展思路。短期發(fā)展小龍蝦、黃粉蟲、香菇、蔬菜,周期短、見效快。目前,小龍蝦市場行情看好,黃粉蟲車間正常生產,建成香菇大棚2座(占地13畝),流轉蔬菜用地140畝。中期發(fā)展軟籽石榴和糕點加工業(yè),1800畝軟籽石榴去年已經開花結果。生產鳳凰卷糕點的扶貧車間也已經正常運轉。發(fā)展鄉(xiāng)村文化旅游產業(yè),依托渠首北京小鎮(zhèn)及文化民俗街、湯山國家濕地公園等,重點打造南水北調精神情景體驗教學基地(武店農莊)。
“我們就等著這些項目快點建好,帶動我們發(fā)展農家樂呢!”一位村民高興地說道。
真情無價,有你的日子我不怕
駐村經歷讓劉峰切身感受到了群眾與他的魚水情深。劉峰聯(lián)系分包的貧困戶吳某,患有重癥精神病。吳某和妻子都在外地打工,一雙兒女由奶奶帶著。劉峰就經常去他家里看望照料一下,還到村幼兒園幫助接孩子。2018年初,吳某發(fā)病較重,開始被強制住院治療半年,出院后病情還不穩(wěn)定。有一天,劉峰正在縣城對接扶貧項目,接到村里電話說他又犯病了,在堂屋桌子上放了兩把刀,揚言要報復仇家。當時趕回去是來不及了,劉峰就在電話中勸說要他來縣城治病,這樣才把吳某引到門口被警方控制住。劉峰再次把吳某送進醫(yī)院治療半年。出院后,吳某與同鄉(xiāng)一起到深圳打工去了。由于要辦理務工獎補、小額貸款等事宜,需要經常聯(lián)系,劉峰每次都叮囑他要記著按時吃藥,遇見啥事不要擔心害怕。誰知吳某懇切地說:“哥,有你在,我就不怕!”同樣,劉峰與其他貧困戶和干部群眾也結下了深厚感情。每當走在大街上,村民與他親切地打招呼時,就會讓劉峰平添一份感動。
初心永恒,武店的今天變了樣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始終是駐村第一書記的不懈追求。裝上了太陽能路燈,新修了村內水泥路,鋪設了下水管道,綠化了主街道,擴建了文化廣場,打造了村部游園,建設了書法教室、青少年宮、幼兒園……這些發(fā)生在身邊的變化,常常被村民津津樂道。
劉峰還邀請省曲劇團送戲下鄉(xiāng)。有位村民說,以往只能在電視上看“梨園春”,沒想到今天見到擂主“活人”了,這是劉書記的功勞啊!
站在新建的湯山濕地公園上俯瞰兩側,一邊是煙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庫,另一邊是風光旖旎的梯田花海和蒸蒸日上的新武店……劉峰為群眾辦事的那顆初心,正在老百姓心間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回顧兩年多的駐村時光,劉峰感慨頗深,往事如昨、歷歷在目。扶貧路上有詩和遠方,也有艱辛付出。父親剛做完手術,劉峰來不及照顧就趕往村里去了;兒子參加中招考試,他也無暇顧及照料;夜間拼車急著去縣里參加扶貧會,差一點就撞上了大貨車;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他都是在村里度過,小年廿三晚上還與村干部一起忙著扶貧……太多的不易終將匯成一句話:帶走的是一抔熱土,留下的是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