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chǔ)學科,在我國所有教育學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小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雛形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當今社會要求對小學教育提倡全面發(fā)展的同時,小學生擔負的學習壓力與日俱增,這也促使教育界對開展趣味性教學的必要性的重視。然而很多學校在面臨開展趣味性教學時候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很多教師在教育學生時缺少行之有效的趣味手段,使教學質(zhì)量得不到提升。本文針對趣味性方式在教學中的運用做出問題分析和應對策略。
【關(guān)鍵詞】趣味性;教學;小學語文
引言
眾所周知,所有的教學都離不開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一個良好的課堂導入方式對和諧學習氛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只有不斷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做到深入挖掘,不斷探究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營造輕松娛樂的課堂環(huán)境。采用趣味性教學導入的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在學習的感受,烘托課堂教學的和諧氣氛,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小學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應該做一個趣味性教育的開拓者,針對小學生的性格,做一些趣味性的教育,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發(fā)展。
1.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性
趣味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挖掘教學中的樂趣,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其中快樂。有資料顯示,學校通過開展趣味性教學理念,對幫助學生提高情商,發(fā)散思維,挖掘?qū)W生潛在的能力十分有益。小學語文教育在基礎(chǔ)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小學生的智力開發(fā)起到啟蒙作用,因此合理開展趣味性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小學生處在智力發(fā)展期間,開展趣味性教學不僅迎合了學生的興趣,對培養(yǎng)學生開朗樂觀的性格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引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愛。此外,小學生因為年齡小,對各項事物都處在一個發(fā)展認識的階段,如果學校一味的只注重應試教育,在教學中缺少趣味性,那必能使學生缺少一個可以回憶的美好童年。
2.趣味性教學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任務重,課時短
學校沒有合理安排好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課時時間,教師教學任務重,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發(fā)揮,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壓力,教師為了趕進度沒辦法對課文做到細致的講解和分析,更不用談趣味性教學,有的課堂在老師上課時,甚至形成了老師在上面教,學生在下面記錄的現(xiàn)象,嚴重違背教育方針。
2.2教師沒有充分認識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性
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因為自身性格原因或者因為沒有認識到趣味性教學對學生成長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在對導入課文內(nèi)容時設(shè)計一些有趣的開場,仍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使得教學形式單一、古板,直輸硬灌,壓制了學生的性格特點,同時課堂氣氛壓抑,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趣味,也容易使學生不愛學習,導致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充分,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長此以往,有可能使學生對學習感到麻木甚至厭學的情緒。
2.3教師沒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
教師沒有意識自己身為教師這一職責的重要性,在面對小學生教育時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工作態(tài)度松散、敷衍。在教學過程中,更是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育,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情節(jié),有的教師甚至一身多職,在面臨教育工作的同時還兼職其他社會工作,使得教學時候精神不能專一。
3.將趣味性教學運用到小學語文的策略
3.1利用情景再現(xiàn)方式,提高趣味教學
小學生正處在青春好動的年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因此小學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驅(qū)動因素,以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展開對課程內(nèi)容的教學,更容易使學生接受和理解知識,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印象,同時起到增強教學趣味性的效果。例如在上《景陽岡》課文時,可以讓自告奮勇的學生扮演起武松的形象,走在同學當中,將課文的內(nèi)容通過演繹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這樣一方面將可以問內(nèi)容展現(xiàn)出來,起來加深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一方面再現(xiàn)了武松的形象,起到表演觀看的趣味效果。
3.2采用課堂互動形式,增強趣味性
小學生一般都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采取課堂互動的形式,迎合學生性格特點的同時,使學生在上課時更有參與感,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達到增強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效果。比如,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時,可以通過分角色朗讀、提問、講解、自主探討等形式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以課文主題為契機讓學生對課文展開討論。通過師生互通的形式,使課文講起來更生動有趣,從而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對課文的探究中去,增加對課文的理解。
3.3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拓展
教師在講解課文時,以課文內(nèi)容為契機,適時的對其進行擴展,使學生走出課本,認識到課本之外的世界,增加上課的趣味,擴大學生知識面。尤其是在講古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對詩歌的寫作背景及作者境遇和后續(xù)事件等進行探討和分析,引發(fā)學生對課文之外的世界的思考,增強小學生自主思維能力。
4.結(jié)語
總之,趣味性教學的方式和手段迎合了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又對課文起到了很好的詮釋和加深理解的效果,通過趣味性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小學生對課文的印象,也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的認知和感受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趙光輝,楊燕.信息技術(shù)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幾點認識[J].小學教學研究,2020(14):29-30.
[2]羅振旺.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與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J].文學教育(上),2020(05):96-97.
[3]汪振華.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J].甘肅教育,2018(23):89.
[4]田涌濤.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趣味性的實踐思考[J].甘肅教育,2018(12):86.
[5]李文芳.淺析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471.
[6]馬成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82-83.
[7]蘇呼琳.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18.
[8]張妮.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83.
作者簡介:余洪翠(1984.05--),女,漢族,貴州六盤水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