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燕
一、練習目標
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整理、形成脈絡,查漏補缺、鞏固運用,以達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目標。
二、練習模式
練習課模式圖例七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課題(點撥激趣→ 2分鐘)
在練習課伊始,根據練習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將練習的數學知識點融入問題的情境中去,并抓住時機提出要求,引出課題。例如用生活中常見數學設疑來引出練習的課題等等。
2.激趣索知,回顧展望(師生互動→ 3分鐘)
通過引導回顧與交流,搜集與課題有關的所有知識。由于練習課題的本身所容納知識點的不同,因而要讓學生結合課本,通過回憶再現(xiàn),搜集與課題有關的知識,弄清每一知識點的意義,這是梳理知識的重要基礎。
3.合作交流,梳理知識(生生互動→ 10分鐘)
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羅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簡潔、清晰地把知識整理出來,初步形成自己的脈絡。教師在該項環(huán)節(jié)中積極參與,與學生共同探索數學和認識數學。
4.認識點面,完善脈絡(師生互動→ 4分鐘)
通過師生互動,教師及時對本練習內容進行適當的歸納總結,提煉出學習方法,完善的認知結構。這就要求教師在備練習課時一定要“備知識系統(tǒng)”,做到心中有數”。
5.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生生互動→ 10分鐘)
練習題的設計可分三個層次:
(1)針對知識弱點,如易錯易混內容的練習,可采取填表、選擇、判斷等形式;
(2)綜合知識的再運用,創(chuàng)設生活實際數學問題,如數學應用等;
(3) 創(chuàng)新運用,思維訓練,即拓展提高性題目。
這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提高練習的高效性。
6.擴展知識,發(fā)展能力(師生互動→ 4分鐘)
創(chuàng)新分層作業(yè),使不同學生的數學能力均獲得進一步發(fā)揮,興趣體驗得以進一步延續(xù),良好學習習慣得以進一步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7.完善總結,形成體系(師生互動→ 2分鐘)
為了給學生一個單元完整的知識體系,強化知識重現(xiàn),結合板書,師生一起進行回顧總結,使學生再次明確本單元的重難點,達到練習課的高效。
三、課后反思
回顧練習課過程,做好課后反思,積累經驗教訓,力爭再次讓學生在高效的氛圍中收獲知識能力,獲得情感體驗,真正促進學生的數學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