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孫國勛
一、活動背景
爭做五福魚,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打造“傳承中國魚文化教育”新時代教育特色,以“五福魚”教育為抓手,進一步的將文化性與教育性統(tǒng)一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宣講“五福魚”教育內涵;觀看魚陶、魚品知識展板,了解、學習魚、陶文化,掌握“五福魚”陶藝制作的技能與技法。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體驗陶藝工藝流程,提高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發(fā)現美、認識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創(chuàng)意設計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生感受中國傳統(tǒng)“魚”文化之美的神韻,心存美好,大膽創(chuàng)意設計和表現,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追求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熱愛新時代的祖國。
三、活動對象
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年齡在9—12歲,有一定的陶藝、美術基礎,但對非遺項目陶藝等傳統(tǒng)文化的系統(tǒng)了解學習不夠。本次活動在學生創(chuàng)意設計的基礎上開展“五福魚”陶藝制作。通過團隊合作,增強學生責任意識;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學生迫切需要在融合育人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過程中實現“全人教育”。
四、活動過程
“五?!濒~的初步創(chuàng)意內容
(一)聚福魚-傳傳:“聚?!?就是好運、吉祥、多福、平安和諧、平淡的意思。
(二)勵志魚-成成 :“勵志”-就是積極向上、全力以赴,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不達目標不罷休。
(三)優(yōu)雅魚-育育:“優(yōu)雅”-就是風度翩翩,高雅的意思;
(四)幸福魚-溫溫:“幸?!?就是一種心態(tài),幸福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種追求,幸福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五)和諧魚-華華 :“和諧”-就是自然,和諧是是生態(tài),和諧是美滿。
活動開始:
第一環(huán)節(jié):活動啟動--主題形式和內容簡要介紹,明晰制作流程與任務。
教師活動:介紹本次“五福魚”創(chuàng)意的主要內容形式和目的(見上圖),激發(fā)學生興趣、學會自主交流、分享。
學生活動:了解活動相關的流程、人員安排、安全注意事項等。
設計意圖:學生明晰本次活動的目的、意義和內容,加深對“五福魚”教育的感受與認同。
活動效果:了解活動制作的形式與內容,參閱流程圖進行草畫設計。
第二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觀賞學習。
學習“五福魚”創(chuàng)意內容,宣講“五福魚”教育內涵(見上圖);觀看魚陶、魚品知識展板,進行魚、陶文化知識學習。
教師活動:學習“五福魚”創(chuàng)意內容,宣講“五福魚”教育內涵(見上圖);組隊觀看學習流程圖;組織學生交流、分享觀感。
學生活動:學習“五福魚”創(chuàng)意內容,宣講“五福魚”教育內涵(見上圖);結伴進行知識學習,點評中心“五福魚”標識、logo等。
設計意圖:參觀“魚”陶知識展板,掌握陶藝制作的基本要求,“培養(yǎng)學生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
活動效果:選擇不同直徑的圓盤,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
第三環(huán)節(jié):分配任務到組探究,主張全流程體驗。
“五福魚”—不同直徑,圓盤內不同位置及釉上挑畫。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創(chuàng)意設計,關注活動安全。突出主體參與:分四個組,活動前安全注意事項說明,引導學生學習制作流程圖,采用不同陶藝制作技法,進行交互式自主實踐,突出“感受美”、“表現美”。
學生活動:學生嘗試在現場施釉。聆聽教師講解,學生按照對“五福魚”的理解和設計合理選用材料,安全使用工具,按時完成作品。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學生學以致用和對傳統(tǒng)文化認同的教育性過程。
活動效果:聽取指導建議,創(chuàng)新設計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作品更加完善。
第四環(huán)節(jié):作品評展與總結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小結,留存書面資料。填寫活動反饋單,師生合影留念,活動結束。
學生活動:觀賞作品,作出評價,填寫反饋單。師生合影留念,活動結束。
點評要點:學生作品的創(chuàng)新性;教育性。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和自覺。學生從魚文化教育傳承、傳播中廣泛受益。
活動效果:學生自主交流,自我改進能力增強,養(yǎng)成心、手、思考習慣腦,用掌握的陶藝制作的成型方式與創(chuàng)新手法完成作品。
五、案例剖析
本次活動,現場秩序良好,團隊合作意識高,學生間親善友好,知行合一,講究公德,自我約束力強。能夠積極主動思考,制作出個性突出、色彩斑斕的“五福魚”作品;爭做五福魚,其實根本是爭做新時代的真、善、美的文化使者;因此說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主題實踐教育活動。
活動的亮點是學生為主體,活動與文化的融合育人,其亮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亮點一:實踐活動實現校外育人與校內育人的的融合
圍繞學生“爭做五福魚? ‘ 魚美我人生”為實踐主題,開展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已歷時多年,每年參與的學生人數都在積聚上升,由中心教輔、社團、興趣小組學生普惠到海淀、東城、西城等區(qū)的學校學生。每年的活動形式與內容都在適應學情的不同變化,做到年年有創(chuàng)新,學生時時有收獲,品行日日有提升;基本形成校內外融合育人的新格局。
亮點二:實踐育人與傳統(tǒng)文化育人的融合
本次活動不只關注學生的作品,還極大關注活動本身的育人點上,如“五福魚”-聚福魚、勵志魚、和諧魚、幸福魚、優(yōu)雅魚教育內涵宣講,知識展板觀賞與學習,logo選評等,從而上升到“傳統(tǒng)文化育人”的高度。
亮點三:活動育人與社會文化、歷史資源育人的融合
主題活動中,金魚燈、金魚杯、金魚盤、金魚相框等數十件學生陶藝作品被選送2019北京故宮(延禧宮)金魚展--(文物)金魚作品展。這種事實說明:在弘揚傳統(tǒng)魚文化、故宮金魚文化的同時,從歷史、文化兩個維度,實現全方位的融合育人,在融合育人過程中,將中國特色的金魚文化提升到傳承和發(fā)展的高度。意味著全球都能從中國故宮金魚文化和中國學生主體實踐活動育人中,獲得這種全人教育價值的認同—學生浸潤在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中茁壯成長。
知不足,才能奮力前行:今后要通過不斷精心創(chuàng)設形式豐富多樣、教育性、文化性兼具的活動,真正實現學生對幸福“美好人生”不斷需求、不斷增長的“全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