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凡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包括面向全體學生,關(guān)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隨著年級增高,班內(nèi)英語學習情況的差異也越來越大,學生對于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教學中,老師就需要根據(jù)英語基礎水平和學習能力,將學生進行分層。讓水平高的學生跳一跳,再有提高;讓一般的學生燃起進步的欲望,提高英語學習的熱情和課堂參與度;而所謂的后進生,只是在某些方面暫時地處于低谷,有些長處還不能在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上顯現(xiàn)出來。筆者在多年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實施分層教學法,以激發(fā)每位學生的最大潛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F(xiàn)將基本做法和體會分享給大家。
一、分層教學理論依據(jù)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中國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過“因材施教”的理論,要求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在國外也有很多教育學家提出了相關(guān)理論,如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理論”,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等等,都帶給我們諸多啟示。
二、分層教學實踐
1.建立分層學習小組
首先,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不同,我將所教五年級學生分成四層,組成8個學習小組。
每組4名學生,每位學生都有固定的編號。每組1號為組長,是班內(nèi)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較高、具有學習主動性的學生。他們在幫助其他學生的同時,可以鞏固自己所學。每組的2號為副組長,這部分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但是接受能力相對弱一些,導致學生在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上有些不足。這部分學生可以在組長的幫助下有所提高,同時又能幫助3號學生。每組的3號學生掌握了部分基礎知識,但是某一方面掌握的不太牢固,學起來有些困難,在水平上比副組長低一些,但是又高于4號學生。每組的4號學生在英語學習各方面都不太理想,需要組長的幫助,才能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
這樣分層之后,確定4個人一個學習小組,2個人為一個學習小對子。其中每組的組長和學習方法欠缺的學生是一個小對子,副組長和學習方法不太明確的學生是一個小對子。這樣,確保每組的整體水平相當,組內(nèi)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分層分小組之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根據(jù)學生思維和學習能力的變化,要適時合理地調(diào)整分層。
2.課堂分層教學案例
在教學策略中實施分層,比如在故事表演中,由組長分配角色和任務,副組長協(xié)助其幫助學困生提高,組長一對一指導后進生。要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讓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起點五上Unit5 TV Shows中的故事表演中(如圖一),由組長分配角色,這個故事中,“奶奶”這個角色臺詞最少,但是需要表演出和藹可親的特點,組長在分配時可以將這個角色分配給表演能力強,但是語言表達能力相對弱一點的同學?!鞍职帧边@個角色要表演出父親的威嚴,“Bill”這個角色需要表演出“兒童對于卡通片的熱愛”,同時也有很多臺詞。這個角色就需要組長分配語言表達和動作模仿都較好的學生,甚至還能夠有一些創(chuàng)新。
此外,在詞匯教學、聽力教學、閱讀教學、語音教學等都采用類似的分層教學方式,避免“一枝獨秀”,所有的事情都是組長做。
3.分層指導
在教育領域內(nèi),所有學生都應該處于同等的地位,享受同等的權(quán)利,任何層次階段的學生都不應該收到歧視和排斥。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拋棄不放棄任何學生,是教師起碼的職業(yè)道德。
在課下指導時,組長基礎水平高一些,我著重安排課外繪本的學習,采用英國原版教材,讓學生感受純正英語表達之外,增加詞匯量,提高閱讀能力。副組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自覺性,但是知識的遷移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稍弱一些,這部分學生補充同一年級的其他版本教材內(nèi)容,掌握多種學習方法。每組基礎掌握的不太牢固的學生則需要讓他們鞏固學習本學期課本所學,確保每單元每課時所有基礎知識掌握牢固。而各方面都相對弱一些的學生,多為插班生,很多學生之前學習的三年級起點教材,他們需要鞏固學習本套教材1-4年級內(nèi)容。
每周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所有的分層指導是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的,是對教學目標的補充,盡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4.分層反饋
分層指導之后,在一周的時間內(nèi),學生掌握了自己所需掌握的內(nèi)容。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反饋。補充課外繪本的學生由老師檢查重點詞匯和基本語言。反饋之后,由副組長向組長反饋補充的其他版本教材重點內(nèi)容。依次類推,需要牢固課本內(nèi)容的學生向副組長反饋,這樣,除了各方面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其他學生在完成了自己所需學習內(nèi)容之外,還要掌握好需要向他反饋的內(nèi)容。
同時,老師也會在每層中隨機抽取兩名學生,看兩名學生的反饋情況,以增加分層反饋的時效性。這樣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弗爾比姆說過,“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因此,我著重增加了英語學習的過程性評價。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在英語課上展現(xiàn)最真實的自己,充分展現(xiàn)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課堂教學中,我將評價進行了具體的細分。主要包括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口語練習、單元練習每個部分都進行及時的評價。
實施分層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真正“動起來”,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要將分層教學具體落實在課堂中,并且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最重要的能夠堅持下去,才能使所有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高英語水平,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