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平理
寫話就是把要說的話寫下來,是運用書面語言的訓練,是寫作的一種形式,也是成篇習作的基礎(chǔ)。因此,低年級教師要切實抓好寫話的訓練。下面談談低年級寫話教學的一些方法:
一、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力求認識和趨向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具有定向、動力、支持和偏傾作用,它能使學生津津有味地學習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滿腔熱情地學習,從而掌握開啟科學大門的金鑰匙。《當代教育學》大家都知道,低年級學生在練習寫話的時候,無意性很大,可能把每一次寫話練習看作一次作業(yè)任務,沒有什么習作意識和興趣。但在每次“寫話”之后,教師能特意尋求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表揚,哪怕是發(fā)自內(nèi)心開心的笑,學生也會感到很快樂。訓練上要放手學生寫,不要一開始就提出具體、完整、連貫、通順等種種要求,反之,學生就會覺得寫話難。內(nèi)容上要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到寫話的內(nèi)容隨處可得,易于動手,易于表達,從中獲得快感,促進寫話動機的形成。
二、要求適中
《標準》習作階段性目標指出,小學第一學段(一二年級)叫寫話,第二學段(三~六年級)叫習作。第一學段的要求是:“學生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對訓練的次數(shù)、速度沒有要求??梢姡稑藴省方档土藢懺挼摹捌露取?。寫話應該從什么時候開始呢?很大程度上是看學生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而定,訓練的方法也是因人而異的??傊?,寫話訓練“步子”不要太快,坡度要平緩,要求要適中。否則,事與愿違,欲速而不達。
三、形式多樣
我們認為,只探討“寫話”,而不探討“說話”是偏廢的。脫離說話訓練去談寫話訓練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罢f話”是“寫話”的“初級階段”,從說話入手,抓好寫話訓練。基于以上認識,在寫話教學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誘導說話
農(nóng)村孩子,特別是山區(qū)的孩子,從出生到適齡入學,他所接觸的人不外乎自己的父母及其弄場里的人,最多也只是認識一些親戚,所見所聞也很少,在這樣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入學時還怕生人,性格孤僻,不敢與人相處,“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是他們最可信賴的人,是他們唯一的知己。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主動跟他們交朋友,引導他們做一些游戲活動,相機同他們接觸、交談,師生交流從此開始了。這個成果是來之不易的。交流就意味要說話,教師要把好這個時機當好生生交流的橋梁,比如在教學中,讓學生同桌之間幫擺擺小木棒、翻翻書、找頁碼、互相交換鉛筆等,在互動中產(chǎn)生了交談,學生自主說話的突破口終于打開,“三邊會談”就是這樣自然形成了。這一過程對于城市的孩子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對于山區(qū)的孩子來說是通往未來的“里程碑”!
2.練習說話
我們知道,用嘴巴講叫做說話。用筆“講”叫做寫話或?qū)懳恼?。說話沒有意思是亂說,說話毫無目的是瞎說。為此,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把話說明白,有意思地說出每一句話。
3.積累語言
讀讀背背課文的優(yōu)美語句;充分利用教材中許多與寫話相關(guān)的鋪墊性、基礎(chǔ)性練習,比如讀句子、補充說句子、擴展說句子、用詞說句子、抄寫句子、仿寫等。
4.看圖寫話
看圖寫話是訓練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的有效方式。有了形象的圖畫(童話),就能激發(fā)學生寫話的靈感。讓童心、童真、童趣激活圖畫中的人和物,從而把那個無聲的、靜止的圖畫變成一個個妙趣橫生、耐人尋味的活動場景。
5.“說話墻”與寫話
二年級(上學期)一始,我就在《學習園地》一角精心設計“說話墻”專欄,并告訴學生:“今后有什么心理話或碰到什么困難卻不好意思說出口的,就可以寫在紙上,貼在我們的‘說話墻上?!边@之后,真的看到一張張可愛的小紙片飛上了“說話墻”,訴說著孩子們的心里話。如:“我病了,不敢開口。”“我爸爸死了?!薄吧险n,我舉手了,你不叫我。”……
6.寫日記
日記是寫話訓練的終極平臺,又是習作訓練的起步踏板,訓練好它是對日后的習作打下良好的伏筆。大家都知道,寫好一則日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語言素質(zhì)才能達到。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困難是可想而知的。開始時以兩周一次為宜,可稱“周末日記”,數(shù)字不作具體要求。目的是消除學生害怕心理,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興趣。日后視情況而定,逐步加快“頻率”,最終達到“軟著陸”。學生習練形式要靈活,不要定時定量;內(nèi)容要放開,哪怕是哭笑不得,哪怕是天大的荒唐,教師都要用博愛去包容學生這樣的“放膽文”。當然,我們也不要過于瞻前顧后,不失良機地促成學生“生長”,為了逐步提高學生練筆水平,要激發(fā)學生貼近生活,走進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勵學生把學習生活中的趣事記下來,把真情實感寫出來。
四、發(fā)展個性
個性是指個體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獨特性。發(fā)展個性是教育長期追求的目標之一,弘揚個性是發(fā)展人性的本質(zhì)要求。由于低年級學生的世界觀尚未形成,缺乏自主意識,加上生活閱歷幼稚,無意體驗,語匯貧乏,學生模仿性很強。因此,在寫話教學中,鼓勵學生寫自己的獨特感受是發(fā)展個性的有效途徑。下面談談發(fā)展良好個性的幾種方法:
1.關(guān)注個性需要,相機生成寫話資源
需要是個性的特征之一。學生出于某種需要,才有表達的欲望。每天的生活多姿多彩,不僅有歡樂,有笑語,還有悔恨和淚水。有不管寫的結(jié)果如何,然而一次“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的生成過程是完美的。
2.尊重興趣差異,鼓勵個性表達
興趣是力求認識和趨向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具有選擇性,對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起到先導的作用。
3.激勵性評價,達成穩(wěn)定個性
我們要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特殊視角、獨立見解和獨特感受。在寫話教學中,我采用了鼓勵性評價,達成穩(wěn)定個性:采用形象激勵,即制作“等級評價卡”,秀優(yōu)的粘貼小紅旗,良好的粘貼五角星,一般的粘貼三角形等;用紅筆劃出學生用得好的詞語,寫得好的句子;對學生寫得有意思的地方,還寫上發(fā)自內(nèi)心的稱贊的話;寫教師閱讀之后的感受;挑選一些寫得好的“作品”張貼出來。學生面對這樣充滿人文關(guān)懷,充滿愛意的賞識,心中倍感舒暢,充滿自信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