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善良
探究性閱讀就是學生在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下,對課文進行自主思考、探索研究、合作交流,解決課后思考題,從而總結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閱讀學習方法,以達到《語文課程標準》中“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的目標要求。教學中,筆者實踐的具體策略如下:
一、巧設懸念問題,激發(fā)探究興趣
教學實踐表明,無論是講讀課還是閱讀課,由于教學設備條件的限制(針對農(nóng)村缺少多媒體學校而言),或者是教師在備課時,忽略了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課堂就無法激起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興趣,也就無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體驗和理解課文的趣味。自然就談不上探究學習了。要及時糾正這一教學弊端,巧妙設置懸念問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興趣的一劑良藥??梢?,課前,教師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精心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合理設置了懸念,學生學習情緒很快投入到學習上。如教學《左公柳》一文,我這樣設置懸念問題:“同學們,有一種叫左公柳的柳樹大家見過嗎?你知道為什么叫左公柳嗎?在哪些地方我們才可以見到左公柳?左公柳生長的環(huán)境怎么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課文?!苯處煂C導入課題,并利用多媒體顯示左公柳的相關圖片,用簡練的語言給學生一一作出介紹,激發(fā)學生進入學習課文狀態(tài)。
二、采用逆推問題入手,倒“金字塔”式讀課文
所謂“倒金字塔”式閱讀,就是一反過去的:“先學字詞句,再劃分段落層次,再到解答課文后有關問題”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先從課后思考題入手,理清題目要求,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合作、交流、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再分析課文結構特點和解釋作者的表達方法??紙錾希瑢W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迅速解答短文后面有關問題,由于時間極短,有些問題不一定需要先讀短文再答題(比如:“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近義詞或反義詞”的題目),這時采用這種閱讀方法,既贏得了時間,答題的準確率也比較高。教學中,筆者嘗試教《鳥的天堂》一文即用此法。授課前,首先引導學生對照課后思考題:“有感情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薄敖Y合課文內(nèi)容,談談你對“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句話的理解。””等問題,并要求學生仔細讀題目,理解題目意思,帶著這些問題去初讀、品讀課文,仔細探究課文中與問題有關的句段內(nèi)容,不僅答題迅速,而且所運用的語言表達貼切課文原意,準確率較高,效果顯著。
1.兩類文本對比,探究文章體裁特點
從中年級閱讀教學來看,適當交給學生初步認識文章體裁特點的方法,不僅對今后閱讀同類課文具有一定幫助,而且對學生學習習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方法是:在教每單元課文時,可以先指導學生對前面的講讀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有個輪廓了解。然后提示學生,這類課文屬于什么類型題材課文。再讓學生對后面的閱讀課文進行對比閱讀,總結出其具有的體裁特點。
2.抓住文本特征,探究文章結構規(guī)律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睂τ谛W生而言,初步認識課文結構特征,是為今后打開閱讀方法大門的一把金鑰匙。通過探究,學生大致了解課文具有的體裁特點后,接著要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都具有哪些結構特點。
3.把握文本中心,探究文章表達方法
如果說課文的體裁與結構相當于人體的“骨架”,那么文章的語言表達應該是人體內(nèi)的“血液”與“細胞”。文章層次是否清晰,內(nèi)容是否生動感人,關鍵在于語言表達是否得當。因此,學生僅僅掌握文章的體裁特點與結構特征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引導他們探究,作者采用怎樣手法進行課文的表達方法。在講讀課文教學過程中,筆者始終力爭以閱讀學法為主進行師生互動、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來探究不同課文類型的不同表達方法。
4.加強充分想象引導,體驗文本空間用意
許多課文在表達方法上往往留下許多具有懸念性的語句或符號,這時,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對語言表達方法或標點符號用法的指導上,相當多的問題是無法得到解決的,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加以理解,體驗作者未寫完的意圖(言已盡意未了),如《少年閏土》一文后思考題第一題“看第二幅插圖,想象‘我和閏土是怎樣話別的?再說一說”?!陡F人》課后思考題:“沉默中,桑娜會想些什么呢?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寫一寫桑娜的心理活動?!薄案鶕?jù)‘他們在這兒啦桑娜拉開了帳子一句想象,西蒙的兩個孩子醒來后后發(fā)生怎樣的故事?”針對這類題目,教師要結合課文內(nèi)容,善于抓住教材關鍵處的拓展空間,在已知內(nèi)容的基礎上,對課文做合理的續(xù)想,從而開拓學生學習思維,產(chǎn)生更有新意、更具特色的、符合學生心理需要的語言。
總之,“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與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薄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堂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背珜А罢Z文課堂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性學;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合作性學;以問題為中心,探究性學;貼近社會與生活,體驗性學;發(fā)揮自身成長,個性化學?!庇纱丝梢姡瑢W生閱讀能力必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會,也只能在“學會”的基礎上形成“會學”,沒有“學會”這一基礎,想達到素質教育要求“會學”的目的只能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