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雅麗 李美位 楊 靜 甘 兵 許 斌
葉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葉下珠的干燥全草,又名珍珠草、夜合草、陰陽草,是一種民間常用的中草藥,具有平肝清熱、利水解毒等功效[1-2]。葉下珠在我國資源豐富,臨床使用廣泛,現代藥理實驗證明葉下珠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近年來葉下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保肝護肝等方面,是一種公認的抗乙肝病毒的中藥,具有廣闊的研究開發(fā)前景。本文從葉下珠有效成分、抗菌、抗病毒方面闡述葉下珠近年來的研究進展,為葉下珠的開發(fā)研究提供依據和建議。
葉下珠具有多種藥理作用,主要是葉下珠的活性成分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葉下珠的活性成分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目前已發(fā)現的化學成分主要有黃酮類、鞣質類、有機酸類、木質素類、香豆素類、多糖、生物堿、酚類物質等[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還將會有更多的活性成分發(fā)現。
中藥在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方面,不易產生耐藥性,在抗菌治療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葉下珠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沙門氏菌、痢疾志賀氏菌、蠟狀芽孢桿菌、表皮葡萄球菌、腸球菌具有抑制作用[3]。葉下珠醇提取物對肺炎克雷伯恩菌有良好的抑菌和殺菌作用,可以用于肺炎克雷伯恩菌性肺炎的治療[4]。由此可見,葉下珠對多種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目前對葉下珠研究最多的就是葉下珠用于抗乙肝病毒,葉下珠具有安全無毒、天然的特點,因此開發(fā)潛力巨大。
王李安安[5]等人通過臨床觀察60 例乙型肝炎相關肝癌TA CE 術后患者,臨床癥狀、肝功能及術后生活質量等方面,復方葉下珠顆粒劑治療效果均優(yōu)于西醫(yī)治療組。臨床案例表明,復方葉下珠顆粒劑在抗乙肝病毒方面有顯著療效。王衛(wèi)京[6]等人通過分子對接技術,研究葉下珠活性成分與不同乙肝病毒靶點的結合情況,發(fā)現葉下珠主要通過抑制乙肝核衣殼蛋白起到抗乙肝病毒的作用。通過臨床案例和分子對接技術實驗均證實葉下珠具有良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通過臨床觀察66 例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復方葉下珠治療組和單純的西醫(yī)對照組相比,復方葉下珠治療組能更好地快速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肝纖維化程度,延緩肝硬化病情,證實復方葉下珠具有保肝抗炎、抗纖維化的作用[7]。
上述案例和實驗證明葉下珠不僅具有良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也具有保肝護肝的作用。
劉國坤[8]通過測定TMV(煙草花葉病毒)的體外抑制試驗,證實葉下珠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對TMV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TMV病毒的感染。
王向陽[9]采用細胞病變(CPE)抑制法研究葉下珠體外抗人巨細胞病毒(HCMVAD169)的作用,研究得出葉下珠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HCMV作用,表明葉下珠也是理想的抗人巨細胞病毒中藥。
葉下珠醇提取物對新城疫病毒(NDV)的增殖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0],說明葉下珠可用于禽類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
綜上所述,葉下珠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的藥理作用,對多種病原菌和多種病毒性疾病有藥理作用。近年來對葉下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乙肝病毒方面,可能還有其它抗菌、抗病毒的作用還未發(fā)現,葉下珠的標準也在慢慢完善中,但仍有需要繼續(xù)研究探索完善的地方。針對葉下珠藥理作用的研究,一般集中在水提、醇提等粗提活性成分,葉下珠中哪種活性成分具有藥理作用或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關鍵的調控作用還不清楚,活性成分與藥理作用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以期形成系統(tǒng)的、完整的藥理機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