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工程學分析:鼠標,計算機的一種輸入設備,也是計算機顯示系統(tǒng)縱橫坐標定位的指示器,也可以稱作為一種手握工具如圖是原始鼠標,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會對手指手腕造成嚴重的負荷,有了現(xiàn)代鼠標的誕生。
研究內容:在合理的范圍內討論平常生活中鼠標的使用和改進
目的:為了改進平常使用的鼠標并得出合理解決方案
分析:
1、手指:對人的手來說,最自然的狀態(tài)是握拳狀,普通鼠標在使用過程中并不是適合每個人使用,在使用中左鍵點擊并不符合人機工程學的最優(yōu)條件,需要食指長期向下摁動,長時間會造成食指或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無力。
2、手腕:長期使用鼠標來回點擊,活動頻繁,可能會造成鼠標手,無數(shù)次鞘管動,手腕的反復活動使肌腱形成摩擦造成炎癥而產(chǎn)生。
3、對于手腕結構來說,多次試驗證明,當人的手腕呈“仰起”狀態(tài)時,仰角在15到30度時最舒適的,而我們使用鼠標時并不會一直保持這個角度,會使手臂的血液流通不好。
個人改造建議:
1、鼠標的左右鍵可以選用點擊較為輕盈的款式,緩解食指的疲勞時間,手指的自然形態(tài)應該是五個手指都不懸空,而且處于呈150度左右的自然伸展狀態(tài),第三節(jié)的指肚正好在鼠標按鍵前端,可以有最佳的使用手感。
2、鼠標最好選用弧度大、接觸面寬的有助于力的分散,可以滿足人們在使用時有關舒適度和使用習慣的要求,保護手部肌肉。
3、可以在鼠標的后面設置腕墊,腕墊的高度大約在3到5cm,位置在手腕處,采用海綿或其他柔軟材料,可以緩解腕部壓力。
4、如果在科技方面進行思考,可以在鼠標下面加裝磁懸浮裝置,可以將手懸浮在空中,自由移動,且不會壓迫手部神經(jīng)。
鼠標的發(fā)展歷史:
鼠標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發(fā)明的,當時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該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學贊助的一個機構,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慮如何使電腦的操作更加簡便,用什么手段來取代由鍵盤輸入的繁瑣指令。
60年代初,他在參加一個會議時隨手掏出了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可不是筆記本電腦哦),畫出了一種在底部使用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來跟蹤動作的裝置草圖,這就是鼠標的雛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對這種裝置的構思進行完善,動手制作出了第一個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稱為“鼠標之父”。
當時還沒有“鼠標”的名稱,這個新型裝置是一個小木頭盒子,里面有兩個滾輪,但只有一個按鈕。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并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chǎn)生了位移訊號,經(jīng)電腦處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標就可以移動了。
由于該裝置像老鼠一樣拖著一條長長的連線(像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實驗室里把它戲稱為“Mouse”,他當時也曾想到將來鼠標有可能會被廣泛應用,所以在申請專利時起名叫“顯示系統(tǒng)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們覺得“Mouse”這個名字更加讓人感到親切,于是就有了“鼠標”的稱呼。1979年,Apple公司創(chuàng)始人Steve Jobs被邀請觀看Alto以及執(zhí)行在該系統(tǒng)上的軟件。Steve Jobs被自己所看到的電腦技術所震撼,他意識到這些技術代表了電腦未來的發(fā)展潮流。這些技術就包括使用鼠標作為指點輸入設備和操作系統(tǒng)使用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Apple公司立即將這些功能加入自己的系統(tǒng)中,準備開發(fā)新型的家用電腦,并且高薪挖到了十幾位Xerox公司的技術人員。 1981年,Xerox公司推出了使用鼠標,并應用GUI操作系統(tǒng)的Star 8010電腦,這是大眾首次了解鼠標,可惜由于這種電腦價格過于昂貴,銷量很小。盡管如此,鼠標已經(jīng)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并開始為人們所掌握。
在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電腦的使用已經(jīng)進入了各行各業(yè)。許多長期使用鼠標的人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手指和手腕腫脹酸痛癥狀,甚至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腕骨突出,這就表明其所使用的鼠標并不符合人們手的姿勢和所使用的習慣。在使用鼠標的過程中,都是以腕關節(jié)處為支撐點,而將拇指和小指分別貼合于鼠標的左右兩側從而對鼠標進行移動的控制操作。但是這種方式進行的操作存在著極大地缺陷。長時間的使用這種姿勢進行鼠標操作,會使所有的力都加載到腕關節(jié)處,同時由于與桌面摩擦接觸還會出現(xiàn)腕部關節(jié)磨損,嚴重損害身體健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現(xiàn)今市場上也開始出現(xiàn)一些較為體現(xiàn)人體工程學設計思想的鼠標,在實際使用時也較為感覺輕松舒適,且按鍵靈活而有彈性。如鼠標中前進后退鍵設置,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喜歡瀏覽網(wǎng)頁新聞的用戶需要翻頁而重復移動點擊的操作問題。但想要擁有更好的操作體驗,達到符合人體工學的標準,還有待進一步努力研究改進。
為了符合東方人的手型,與我們這樣的東方人相比,雅利安人的手有這樣幾個主要特點——1)、雅利安人的手比較大,一方面,普遍的,雅利安人的手的絕對尺寸就要大,這是因為他們的平均身高要比蒙古利亞人高得多。歐美男士的身高在180以上的占了60%以上的比例,女士身高在170以上的占了55%以上的比例;而亞洲男士身高在175以下的占65%以上的比例,亞洲女士身高在165以下的占了70%比例。另一方面,按照四肢和身長的比例看,雅利安人的比例也要高得多,換句話說,即便身高相同的中國人和英國人,英國人的手也要比中國人的大。2)、同等的手掌尺寸下,蒙古利亞人的掌要比雅利安人更平,具體的說,雅利安人的掌弓要比蒙古利亞人的更寬、更深。正是這些差別,從人機工程學的方面改進,有了下面的改變。
現(xiàn)如今,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工業(yè)產(chǎn)品的使用。而工業(yè)設計則是為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美好的有效方法途徑。工業(yè)設計是對生活的設計,也是一種對使用方式的設計工業(yè)設計影響著生活,同時生活也影響著工業(yè)設計:工業(yè)設計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所以說設計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在當今品牌經(jīng)濟的時代,工業(yè)設計成為市場競爭和經(jīng)濟效益主要途徑,已經(jīng)可以左右著產(chǎn)品的市場和方向。所以對于工業(yè)設計的發(fā)展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有這樣才能生產(chǎn)出更多有價值的工業(yè)產(chǎn)品,企業(yè)才能進步。
作者簡介:
張炳輝(1998.02.28),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河南省濮陽市,當前職務:無,當前職稱: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智能制造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