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丹娜
摘要:在初中階段的文言文閱讀課堂中真正落實、開展審美教育有著不可或缺的緊迫性,充分發(fā)揮文言文“以文化人”的功能。本文從文言文本中所蘊含的意境美、情感美、語言美三種審美元素,從教師主導作用為主要方向探討了初中文言文閱讀開展審美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審美教學
一、前言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文言文篇目,皆為精挑細選之作,這些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夠給予讀者美的感受,特別是文言文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更是能夠體現(xiàn)古人的生活智慧、人格之美等等,不管是在教學當中還是在生活當中,進行文言文閱讀在繼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陶冶學生道德情感、培養(yǎng)其審美鑒賞能力等內(nèi)容上,都發(fā)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
二、文言文教學中審美內(nèi)容
(一)意境美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意境”解釋為:“境界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盵1] 意境一方面要擁有真實、客觀的自然景觀,另一方面要有言外之意的情感。在《蒹葭》首章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展示了一副極為美麗的河畔秋色圖。在秋天的早晨,在河岸往外遠眺,遠近一篇灰白迷蒙,水域仿佛沒有邊界,秋天的寒霜已經(jīng)覆蓋在水邊的蘆葦上,茂密的蘆葦群展現(xiàn)出一片蒼青的顏色,掛在蘆葦上的露水已經(jīng)結成了白花花的爽滑。秋風透著襲人的涼意,讓人隔著詩句就能感受到秋水中那泛起的寒氣。后續(xù)出現(xiàn)的“蒹葭萋萋,白露未晞”以及“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展現(xiàn)了太陽升起后白霜化成露水,只剩下掛在蘆葦葉子尖尖上的露珠在陽光下閃爍。從“蒼蒼”、“凄凄”到“采采”,深秋凄涼的氣氛越來月濃,可見當時作者所處環(huán)境的清冷和心境的寂寞。從開章首句便給我們描寫了一幅白露茫茫、寒霧濃重的景色,渲染了一種渺遠迷茫的意境。
(二)情感美
文言文經(jīng)典作品之所以能夠在歷史長河中得以存留,其本身所蘊含醇厚的思想沉淀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文言文能夠發(fā)揮其自身所有的魅力,離不開它所包含豐富的思想情感之美。文言文閱讀文本中刻畫的景物、描寫的人都包含著古人所賦予的情感。現(xiàn)代社會中價值多元化,“速食”產(chǎn)品比比皆是,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也更加注重文本的工具性,文言文本的人文性受到一定的忽視。《報任安書》中司馬遷即便是抒發(fā)自己的悲憤與不滿,但也表達了“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生死觀。在文言文本中,既能夠看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貧樂道,亦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生命立場。這些作品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展現(xiàn)了古人豐富多樣的思想情感,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語言美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的工具,同時也是讀者與作者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通過語言,讀者能夠跨越時間、空間、國家的界限了解作者的思想,作者所想表達的內(nèi)容也通過文字傳達到讀者心中。在文言文教學中,體會語言的美是了解文章思想內(nèi)容、情感意蘊的前提。在《詩經(jīng)》當中,其韻律的使用,為其增添了許多朗讀的美感,許多古代詩文追求語言文字整齊劃一的排列組合,同時也有許多追求語言文字排列組合層次不一的錯落之美,不管是哪一種在語言文字上的追求,都體現(xiàn)出了不同的美感。對偶、排比、雙聲疊韻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讀者朗誦起來便能獲得抑揚頓挫、節(jié)奏分明的美感?!短偻蹰w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钡纫粽{、韻律的運用,使得朗讀起來抑揚頓挫,讓學生能夠想象當時夕陽西下的美麗景色,又能夠體會到抑揚頓挫的音韻之美。
三、文言文的審美閱讀教學實踐路徑
(一)設置審美目標,創(chuàng)設情感情境
任何一篇文言文進行正式教學前,必須設定這堂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目標的設定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通過對文言文本的深入分析,找到課堂審美教學開展的切入點,以及本篇文言文審美教學的美感意蘊所在。課堂上,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從美學視角感受、領悟文言文本的意境美、情感美、語言美等,使得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體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文言文本美的興趣。對《記承天寺夜游》設置審美目標,必須圍繞作者描寫的“庭下如積水空明”這一句話為核心,體會詩人在庭院中賞月的閑情逸致以及語言描寫的魅力。展開情境設置的時候,需要恰當設計教學導語或者借助多媒體營造情境。
(二)利用留白,展開自主解讀和自我體驗
文言文中經(jīng)常傳達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情意蘊,這些文本所帶來的空白之處能夠吸引、激發(fā)讀者通過自我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補充?!拔谋镜奈炊ㄐ院涂瞻自谌魏吻闆r下都給予讀者以下可能,把作品與自身的經(jīng)驗以及自己對世界的想象聯(lián)系起來,產(chǎn)生意義反思,這種反思是歧義百出的?!盵2]正是文言文本自帶的這種空白之處,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每個人所產(chǎn)生想象的不同,對作品的理解也自然而然不同。在教學中,應當抓住意象,也就是詩文中描寫的景物,通過想象、聯(lián)想,在腦海中再現(xiàn)意象所營造的情景,猶如身臨其境,通過自己的感受,進入詩文的意境,感悟作者寄托在意象上的情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就能夠產(chǎn)生審美體驗、進入審美的境界。
(三)多讀多寫多討論
在文言文閱讀課堂里,注重學生的自主朗讀,在反復吟誦的過程當中,通過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自主理解詩文內(nèi)容。同時在不同方法的朗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體驗、欣賞文言文本的節(jié)奏、音韻之美。在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圍繞文言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問題,有序開展小組合作探究,通過分組合作、組與組之間辯論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不同的觀點在課堂中交織,能夠更加客觀、理性地認識、看待美。只有通過討論、辯論等活動,學生才能夠將朗誦階段感受到的美真正的進行理解和體會,產(chǎn)生美感的出處和原因都會得到合理的分析。為了趁熱打鐵,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針對文言文本進行擴寫、縮寫、改寫等方式的文言文本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寫作中加深對作品美的理解,同時能夠根據(jù)個性化體驗產(chǎn)生不同的解讀,在深刻體驗美的基礎上不斷地鍛煉、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4,9.
[2]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429.
[3] 錢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J].中學語文教學,1997(4),23.
[4] 徐忠憲.《文言文教學的徹骨之痛》[J].中學語文教學,2006(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