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張愛美,鹿令軍,靳春香,路向雨,杜立群,李 超,田翠翠
(山東省寧陽縣農業(yè)農村局,山東寧陽271400)
甘蔗是我國主要的糖料作物,其種植區(qū)域主要分布在南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廣西、云南、廣東、海南、四川、湖南等地[1]。近年來,隨著南涼北熱氣候變化和品種改良馴化、栽培技術完善以及設施農業(yè)出現(xiàn)和塑料大棚及地膜覆蓋技術應用,甘蔗在北方種植取得了成功,改變了我國甘蔗只能種植在長江以南的歷史。我國南方蔗區(qū)主要種植糖蔗,作為蔗糖原料。我國北方蔗區(qū)主要種植果蔗,以市場鮮銷為主[2-3]。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8年,我國甘蔗播種面積為140.6萬hm2。由于近年來極端氣候多發(fā),作物耕作制度和種植結構發(fā)生變化,加之長期以來甘蔗上病蟲草害防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常發(fā)性病蟲草害頻繁發(fā)生,且危害面積不斷擴大,突發(fā)成災頻率明顯提高。為防治甘蔗病蟲草害,農藥的使用不可或缺[4-5]。
截至2020年5月10日,我國批準甘蔗用農藥登記產品達到 383個[6]。另外,甘蔗生產中還有很多超范圍用藥(使用未登記的農藥)的情況存在,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農藥殘留問題[5]。農藥殘留是影響甘蔗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妒称钒踩珖覙藴适称分修r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代替GB 2763-2016、GB 2763.1-2018)[7]是目前我國統(tǒng)一規(guī)定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MRL)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于2019年8月15日由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農業(yè)農村部、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等三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自2020年2月15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共規(guī)定了483種農藥7107項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其中涉及甘蔗中58種農藥58項最大殘留限量標準。截至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對我國甘蔗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全面分析報道。為此,本文對其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供有關方面參考。
《GB 2763-200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8]最初規(guī)定了甘蔗中 5項農藥最大殘留限量。2012年起,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規(guī)定,GB 2763一般每2年更新1次。GB 2763-2012[9]規(guī)定了甘蔗中23項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4[10]增加到 31 項,GB 2763-2016[11]增加到 44項,GB 2763.1-2018[12]未增加,GB 2763-2019則增加到 58項。相對于 GB 2763-2016,GB 2763-2019增加的14種農藥分別是滅線磷、二嗪磷、聯(lián)苯菊酯、噻蟲胺、氟苯蟲酰胺、2,4-滴丁酯、2甲4氯二甲胺鹽、麥草畏、丁噻隆、異噁唑草酮、甲咪唑煙酸、氰草津、唑草酮、抗倒酯。這表明,近年來我國甘蔗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體系日趨完善,監(jiān)管手段不斷增加,有力保障了甘蔗產品質量安全。
從表1、2可以看出,我國目前已經制定甘蔗中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58種農藥中,殺蟲劑最多,共35種;除草劑次之,共21種;殺菌劑只有1種(丙環(huán)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只有1種(抗倒酯);在甘蔗上獲得批準登記的有28種,未獲得登記的有30種。
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已經制定的58項甘蔗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中,有10項為臨時限量,有9項尚無未統(tǒng)一指定的檢測方法。
目前,我國比較重視殺蟲劑和除草劑在甘蔗中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制定,但對于同樣在甘蔗生產中廣泛應用的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最大殘留限量制定還比較滯后。另外,與日本的190多項標準[13]相比,我國甘蔗中農藥最大限量標準數(shù)量仍明顯不足。
表1 我國GB 2763-2019規(guī)定甘蔗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涉及農藥品種情況
表2 我國GB 2763-2019規(guī)定甘蔗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情況
注:標*者為臨時限量。
我國對于目前在甘蔗生產中廣泛使用的阿維菌素、氰戊菊酯、溴氰蟲酰胺、戊唑醇、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百菌清、代森錳鋅、精甲霜靈、咯菌腈等農藥品種,包括已經在甘蔗上批準登記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呋蟲胺、苯醚甲環(huán)唑、嘧菌酯、撲草凈、乙草胺、丁草胺、溴苯腈、乙氧氟草醚、氯吡嘧磺隆、嗪草酮、乙烯利等農藥品種,均尚未制定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另外,2019年新入侵害蟲草地貪夜蛾已在我國云南、廣東等省份為害甘蔗[14-16],而在農業(yè)農村部推薦的應急防治藥劑中,四氯蟲酰胺、茚蟲威、氟鈴脲、虱螨脲、甲氧蟲酰肼等,我國也尚未制定其在甘蔗中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有關部門在判定上述農藥在甘蔗中的殘留量是否合格時缺乏法定依據(jù),無法實施有效監(jiān)管。
對于已經制定甘蔗中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一些農藥品種,我國尚未規(guī)定規(guī)范統(tǒng)一的殘留檢測標準,各相關機構在檢測工作中由于執(zhí)行的檢測標準不一致,得出的檢測結果可能也不盡相同,容易產生誤差或引起歧義。
根據(jù)我國當前甘蔗用農藥登記情況和甘蔗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制定情況,提出三點建議。
⑴農業(yè)農村部應會同有關部門,對照國際標準,結合我國實際,積極吸收現(xiàn)有研究成果[17-20],繼續(xù)組織制定甘蔗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爭取覆蓋更多農藥品種,特別要加快已在我國甘蔗上登記使用和雖然暫未登記但實際使用較多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制定速度,以確保甘蔗生產中有標可依,便于產品質量監(jiān)管,保障消費安全。
⑵農業(yè)農村部應進一步加快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克百威、水胺硫磷、氧樂果、滅線磷等高毒農藥全面淘汰進程,適時撤銷丁硫克百威、毒死蜱等高風險(限制使用農藥)在甘蔗上的登記,從源頭上杜絕其在甘蔗中的違規(guī)使用。
⑶各級各有關部門今后在安排甘蔗食品檢測任務時,盡可能將我國已經全面禁止/撤銷登記的農藥和雖未全面禁止/撤銷登記但目前未有實際登記的農藥殘留檢測項目排除在外,以最大限度提高檢測效率,節(jié)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減少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