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美璠 韋美武
摘要: 目的 探究民族院校女大學生婦科炎癥發(fā)病率和就診率調查研究。方法 隨機抽取我校女大學生總計400例作為本次調查對象,予以自制調查表對女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現況、性行為以及健康知識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婦科炎癥發(fā)病率、就診率,并配合健康教育,對健康知識知曉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女大學生婦科疾病發(fā)病情況調查顯示,月經失調、痛經、婦科炎性疾病發(fā)病率總計偏高,占到34.94%、36.71%、17.47%,女大學生婦科疾病就診情況調查顯示,以乳腺增生、痛經、外陰陰道炎就診率占比偏高,分別為75.00%、42.76%、41.03%。干預前,生殖健康認知情況、性行為及避孕情況、清潔方法及衛(wèi)生習慣分別為53.42%、55.95%、55.94%,低于干預后80.00%、93.42%、89.62%,兩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女大學生婦科炎癥發(fā)病率及就診率調查結果顯示,女大學生疾病發(fā)病率顯著偏高,整體就診率偏低,對女大學生加強婦科生殖健康知識宣傳,降低婦科疾病發(fā)病率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女大學生;婦科炎癥;發(fā)病率;就診率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320-02
生殖健康為生命健康基礎,提高生命質量重要保障。女性生殖健康作為青年期時代女性生殖健康重要保障,對未來孩子及家人健康受到影響,進而關系到婦女自身發(fā)展及進步,關系到整體民族素質及社會穩(wěn)定[1]。女大學生為青少年特殊群體,婚前性行為及意外妊娠中,承受不同程度生理、心理傷害,因而,女大學生生殖健康問題及需求值得重視。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網絡、電視以及各個媒體影響,大學生群體在道德及價值觀上有了很大改變,婚前性行為現象普遍,女大學生意外懷孕、人工流產事情頻發(fā),大學生生殖健康問題受到威脅[2]。為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生殖健康及人流后關愛,加強對生殖健康知識及避孕節(jié)育尤為重要[3]。文章就女大學生婦科炎癥發(fā)病率及就診率進行調查,并配合相關健康教育知識,以提高大學生對婦科生殖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校女生總計400例作為本次調查對象,①納入對象均為在校女大學生;②所有參與對象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自愿參與調查。其中年齡18~22歲,平均(20.5±0.4)(請修改平均值)歲。
1.2 方法
1.2.1調查方法
選取廣西民族法學文科類、理工類、經管類、藝術類等,不同專業(yè)在校本科女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各專業(yè)分層(大一至大四)隨機抽樣,每類專業(yè)每年級隨機抽取50~100名女大學生,無記名問卷調查。自行設計《民族院校女大學生生殖健康知識調查表》,調查內容主要分為以下五個部分:基本信息、女大學生生殖健康狀況、生殖健康認知狀況、性行為及避孕情況、女大學生生殖健康知識需求。本次總計發(fā)放調查量表400份,回收398份,有效問卷395份,回收有效率98.75%。
1.2.2健康宣教
通過制作健康保健手冊,并確定人手一份。邀請婦科專家開展相關知識講座,通過對知識講解提高女大學生對婦科炎癥相關知識了解程度,包括節(jié)育避孕、避孕方法及藥物選擇、合理清潔方法以及良好衛(wèi)生習慣、經期衛(wèi)生等相關知識講解,并設計互動環(huán)節(jié)解答患者疑問。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女大學生學會放松身心。講解婦科相關疾病知識。并對臨床開展婦科檢查的重要性進行講解,解釋每個健康項目開展目的及相關注意事項,進一步提高女大學生對婦科疾病知識認知水平及自我保健意識。
1.3 觀察指標
對女大學生婦科疾病發(fā)生情況進行統計,包括月經失調、痛經、外陰陰道炎、盆腔炎、宮頸糜爛以及乳腺增生。并對疾病就診率進行總計。對干預前后疾病健康知識了解程度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女大學生婦科炎癥的發(fā)病情況調查
女大學生婦科炎癥發(fā)病情況調查顯示,月經失調、痛經、婦科炎性疾?。òㄍ怅庩幍姥住⑴枨谎?、宮頸糜爛)發(fā)病率總計偏高,占到34.94%、36.71%、17.47%(9.87%+6.33%+1.27%),詳見表1。
2.2大學女生婦科炎癥就診情況調查
女大學生婦科疾病就診情況調查顯示,以外陰陰道炎、盆腔炎、宮頸糜爛、月經失調就診率占比偏低,分別為41.03%、40.00%、40.00%、40.05%,詳見表2。
2.3大學女生干預前后婦科炎癥認知情況比較
干預前,生殖健康認知情況、性行為及避孕情況、清潔方法及衛(wèi)生習慣分別為53.42%、55.95%、55.94%,低于干預后80.00%、93.42%、89.62%,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3 討論
大學生健康教育作為國家素質教育重要內容,成為高校醫(yī)院職能之一,我國青春期女性人數眾多,近些年來,月經失調、陰道性炎癥等發(fā)病率逐年上升[4]。同時,上述人群缺乏避孕相關知識,導致性傳播疾病及意外妊娠發(fā)生率顯著升高。對目前健康教育開展中,其組織形式、講課內容缺乏系統性、科學性,無法滿足并適應大學生身心健康及全面發(fā)展需求,影響大學生健康水平[5]。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對納入400例大學生婦科疾病發(fā)生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痛經、月經失調、婦科炎性疾病發(fā)病率顯著偏高。
月經失調及痛經成為青春期常見疾病,占據女大學生婦科疾病首位。月經失調往往與以下幾類因素相關:大一新生因生活環(huán)境、氣候以及飲食改變造成身體不適。大三及大四學習任務繁重及考研、就業(yè)等問題,使其精神緊張以及壓力過大。部分女生因感情受挫。出現悲傷、絕望等一系列不良情緒[6]。部分獨生子女嬌慣、自私導致人際關系不和諧。部分學生濫用避孕藥物及意外妊娠后流產,均會引起月經失調等,維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及穩(wěn)定情緒,避免激動及緊張,維持生活規(guī)律,保持適當運動,避免內分泌失調[7]。外陰陰道炎發(fā)生率與性行為發(fā)生率逐年增高有關,婚前性行為增加作為婦科炎癥發(fā)生率增高主要因素。同時,缺乏性健康知識、不潔性行為及無保護措施性行為均會引起性傳播疾病、意外妊娠等。陰道炎成為女大學生常見婦科炎癥,分析原因與女性外陰、陰道與尿道、局部潮濕、易受污染等因素相關。盆腔炎與性行為相關,宮頸糜爛發(fā)生率呈現年輕化趨勢,上述疾病整體發(fā)病率成為目前高校需重視的重點。對其疾病就診率分析得出,盆腔炎、宮頸糜亂、乳腺增生等疾病較高[8],分析原因得出,盆腔炎疾病患病伴有癥狀,而宮頸糜爛及乳腺增生作為后續(xù)疾病產生基礎,因此,多數女大學生對上述疾病重視程度升高。一項調查顯示[9],多數女性對痛經、月經失調以及陰道炎癥知曉率偏低,認為上述癥狀并不會造成身體損傷。上述結果提示,加強對女性生殖健康知識宣傳,提高對疾病知識認知程度,能進一步降低疾病發(fā)生率,保障女性生殖健康。文章表3得出,對女大學生婦科炎癥認知情況比較得出,通過臨床合理干預后,女大學生對疾病認知程度顯著升高,與干預前比較,P<0.05。通過發(fā)放宣傳手冊、講座等形式加強對婦科疾病知識宣傳教育,生活中注重細節(jié)及預防婦科炎癥重要性等方面宣傳,女性加強對婦科疾病、疾病發(fā)展等知識認知,能促進女性生活中對個人生殖健康及婦科炎癥日常預防,做到及時發(fā)現病情,及早治療、控制后續(xù)發(fā)展。增進女大學生生殖及性健康,促進民族健康繁衍。
綜上所述,女大學生婦科炎癥發(fā)病率及就診率調查結果顯示,女大學生疾病發(fā)病率顯著偏高,整體就診率偏低,對女大學生加強婦科生殖健康知識宣傳,降低婦科疾病發(fā)病率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段鯤,王智玉,段榮榮等.健康教育對師范大學女生婦科疾病就診情況的影響[J].武警醫(yī)學,2018,29(7):674-676.
[2]孟潔.2014-2016年天津地區(qū)婦科門診內分泌疾病變化的現況調查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2):4845-4846.D
[3]陳榮,楊志敏,劉黎敏等.綜合性健康教育對提高婦女保健知識水平和降低婦科疾病發(fā)病率的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1):5224-5226.
[4]周雯.婦科相關醫(yī)院感染發(fā)病率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2):37-39.
[5]李曉,周爭立,袁濤等.昆明市30~40歲婦女月經不調1200例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6):1260-1262.
[6]何麗芬,何志暉.健康女性性功能障礙709例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廣東醫(yī)學,2018,39(23):3529-3533.
[7]李成艷.臨沂市河東區(qū)30~40歲女性婦科疾病的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1):5394-5396.
[8]肖湘怡,張宜群.婦科門診幼兒園教師陰道炎病原體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6,25(1):68-71.
[9]朱春麗,蔡紅方,毛唯葉等.婦科門診患者HPV感染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4):3304-3306.
作者簡介:韋美璠,大學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女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470088638@qq.com
基金項目:廣西民族大學科學研究項目(2018MDYB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