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杰
摘?要:目的 探討吲哚菁綠清除實驗對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預后評估效果。方法 回顧性調查2018年5月—2019年1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35例,入院24h內進行吲哚菁綠實驗,記錄15min滯留率(ICGR15)、有效肝臟血流量(EHBF)值,同時檢測患者生化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兩組對比年齡、ICGR15、EHBF、TBil、ALB、PTA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吲哚菁綠清除實驗能夠有效判斷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預后。
關鍵詞:吲哚菁綠清除實驗;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預后評估
【中圖分類號】R37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134-02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HBV,其中2.4億人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約有65萬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CC)[1]。在疾病早期更精確評估病情、判斷短期預后,指導臨床早期采取積極治療措施阻止其向重型肝炎發(fā)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吲哚青綠清除試驗(ICG)的應用已經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公認。ICG清除試驗作為一種實時動態(tài)、無創(chuàng)肝儲備功能檢測,是目前臨床認可快速檢測肝臟功能的方法,反映肝臟儲備功能,可以作為評估患者肝臟功能、疾病嚴重程度及判斷預后的良好指標;對肝衰竭,以及肝移植前后預后評估有重要價值[2,3]。而關于ICG清除實驗能否有效判斷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短期預后的研究少見報道。故本文旨在通過回顧性分析研究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ICG清除試驗的變化, 并進一步探討ICG清除試驗對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預后的評估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回顧性研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感染科2018年5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135例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其中男85例, 女50例, 男女比例為17:10。所有患者入院24h內進行吲哚菁綠實驗,記錄15min滯留率(ICGR15)、有效肝臟血流量(EHBF)值,同時檢測ALT、AST、TBil、ALB、PTA等指標。并觀察4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病情變化,期間監(jiān)測各項生化指標。依據(jù)患者期間是否出現(xiàn)肝衰竭分為2組:未發(fā)生肝衰竭組(112例),出現(xiàn)肝衰竭組(23例)。診斷符合2000 年中華醫(yī)學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標準[4]。診斷符合肝衰竭診治指南(2018年版)[3]標準。排除自身免疫肝炎、肝吸蟲、肝膿腫、酒精性肝炎、甲亢相關性肝炎,排除妊娠、遺傳代謝性肝病,剔除自動出院未能完成4周治療觀察病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內科綜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護肝、退黃,抗乙肝病毒,補充血漿、白蛋白,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針對防治并發(fā)癥的治療。
1.2 實驗室儀器
吲哚菁綠(ICG)清除試驗 主要試劑和儀器DDG-3300K 型脈沖式色素濃度分析儀,日本光電工業(yè)株式會社生產,注射用吲哚菁綠試劑(25mg/瓶),沈陽濟世制藥有限公司生產。
1.3 方法
1.3.1吲哚菁綠清除實驗?? 患者檢查前禁食6~8h,禁飲 4 h,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測定血紅蛋白量,同時測量患者的身高及體重,將上述指標輸入DDG分析儀。按0.5mg/Kg計算ICG給藥量,用滅菌用水配制ICG溶液(5mg/dL),在安靜狀態(tài)下,患者準備就緒后,空腹平臥于床上,清潔雙側鼻腔,將DDG檢測儀的感光探頭連接在患者的鼻翼處,將配制好的ICG溶液在(5~10)S內從一側肘正中靜脈均勻快速注入,DDG 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自動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記錄ICG K值、ICG R15值、EHBF值,ICG K正常參考值(≥0.158/min),ICG R15正常參考值≤10%。
1.3.2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 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2組在體重、BMI、性別、發(fā)病時間等方面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未出現(xiàn)肝衰竭組與出現(xiàn)肝衰竭組比較? 患者年齡、ICGR15、EHBF、TBil、ALB、PT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大量肝細胞受損或壞死,導致肝臟合成、解讀、代謝和生物轉化功能嚴重障礙或失代償,極易發(fā)展成重型肝炎。臨床上常用于評估肝功能損害程度的肝功能生化指標對評估肝病的預后有一定意義。但肝功能生化指標異常與肝臟疾病嚴重程度并非完全一致,時間上有一定的滯后性,且僅能靜態(tài)反映肝臟的某些生理功能狀態(tài),并不能動態(tài)反映肝儲備功能。肝儲備功能是指所有儲備肝細胞功能的總和,能反映肝臟對于機體內外環(huán)境紊亂的耐受程度。
ICG 清除試驗是通過測定 ICG 15 min 滯留率(ICGR15) 來綜合反映肝細胞的功能狀況,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定量評估肝臟儲備
功能準確、有效的方法[2]。ICG 清除試驗具有創(chuàng)傷程度輕微、檢測費用低廉、檢測步驟簡單、檢測時間快捷等優(yōu)點,其實用性明顯增加。ICG清除率取決于有功能的肝細胞量、肝血流量及膽道的通暢程度。EHBF是一個評價肝臟區(qū)域灌流和代謝是否有效的敏感指標,可反映單位時間內進入肝細胞的 ICG 量,又是一個影響ICGRl5的因素,其在評估肝儲備功能中的作用已越來越受到關注。當肝臟發(fā)生病變, 由于肝臟生理功能及病理結構的改變導致肝臟有效肝血流量減少, 肝儲備功能降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 年齡、ICGR15、EHBF、TBiL、ALB、PTA與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預后相關, 可作為評價預后的重要指標。吲哚菁綠清除實驗能夠有效判斷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預后,吲哚菁綠清除實驗聯(lián)合患者年齡、TBiL、ALB、PTA等多因素綜合評價對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預后判斷提供更多的參考價值, 有利于及早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 可能具有臨床意義。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預后相關因素是多方面的, 單一量化指標對于疾病預后的預測尚存在不足。建立模型是否對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預后評估更有價值, 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 更新版.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5,5(1):79~100.
[2]胡守廉,胡愛榮,等.脈沖式色素濃度分析法吲哚菁綠清除試驗在肝衰竭患者預后判斷中的價值[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2,13(6):443- 446.
[3]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重型肝病與人工肝學組.肝衰竭診治指南(2018年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9,37(1):1-9.
[4]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