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音樂素養(yǎng)參差不齊的中職學生,改變和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在新課程理念和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指引下,經過幾年的教學研究、探討和實踐,在教學方法、方式的不斷更新后,我校的學生在音樂鑒賞領域已有了質的突破,大部分學生都能正確分析音樂、欣賞和體驗音樂,拉近了中職學生與音樂知識、音樂素養(yǎng)的距離,也減少了對音樂學習的排斥,同時也提高了音樂鑒賞能力。
【關鍵詞】音樂;中職;鑒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0-0177-02
【本文著錄格式】王靜.中職音樂鑒賞教學策略探究[J].北方音樂,2020,05(10):177-178.
培養(yǎng)中職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形成高雅的審美情趣,提升中職學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養(yǎng),音樂鑒賞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一些古今中外經典的音樂作品更益于對中職學生實施審美教育,為有效提升中職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供了充分新鮮的素材。但是,由于初中、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習條件差距過大,進入中職階段的學生音樂素質與音樂技能的兩極分差也非常明顯,更重要的是使音樂教學進入了高難度教學狀態(tài)。為此,高中學生如何采取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中職學生如何選取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自我的音樂素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現(xiàn)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觀點。
一、了解相關歷史知識,作為欣賞音樂的前提
中職學生不同于小學生、初中生,他們需要從更深層面認識和理解音樂作品。如果僅僅停留在“唱歌課”和“唱游”的層次上顯然是不夠的,只有提高對音樂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的認識水平,才能對音樂作用有更全面的了解。因為中職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日趨成熟,把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尤其是文化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深化理解,是有效欣賞音樂的前提條件。
例如,在欣賞《駿馬奔馳保邊疆》這首著名的二胡曲之前,有必要布置學生先完成兩個“任務型作業(yè)”:一是了解樂曲的創(chuàng)作年代,二是了解作者的生平。也就是從兩個方面首先了解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深化對這首樂曲的思想性的認識,體會樂曲抒發(fā)的情感,從而使樂曲的內容進一步得到延伸。這是欣賞音樂的第一步,我們把這一步簡稱為“思想準備”。它將對第二步欣賞的“情感體驗”和第三步的“聯(lián)想想象”、第四步的“認識理解”起到鋪墊作用。在鑒賞約翰·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時,同學們可以結合世界歷史知識了解當時的背景,使自己知道這部作品是在奧地利與普魯士戰(zhàn)爭失敗后,維也納人情緒低落,為振奮人們的精神而作的。這樣,我們就越發(fā)感到音樂的作用和力量所在。這種方法行之有效,課前的“作業(yè)”不多,卻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二、大膽采取用聯(lián)想想象,激發(fā)欣賞音樂的情感
在音樂鑒賞中,把握“聲——情——意”的過程中,實現(xiàn)感官的賞析、情感的賞析和理性的賞析是緊密聯(lián)系的,對音樂的感受心理過程是極為重要的。感官的賞析、情感的賞析、理性的賞析是無意識、理性鑒賞的一種提升,是從兒時簡單的欣賞到全面賞析的跨越。因此,同學們有必要調動內在的情感來體驗音樂作品。如果掌握了這種方法,音樂與自己的情感自然會產生共鳴。在教學中,我通常會在音樂欣賞前播放兩分鐘的小電影,或講一個易于感人的事件,然后才播放音樂。在鑒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首曲子時,有的同學反饋到:“在聽到‘樓臺會一段時,我們幾個同學都落了淚,一段段親人離別的場景就在腦海中閃現(xiàn)。”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大膽地聯(lián)想、想象,既調動了中職生的情感,也讓音樂聽起來更能催發(fā)情感的共鳴。激發(fā)中職生對音樂的炙熱之情,一步步地走進了音樂的殿堂,體驗了音樂之美,提升音樂鑒賞素養(yǎng)。
三、在比較中掌握作品的風格
音樂是通過流動的音符二表現(xiàn)出聽覺和時間的藝術,要聽出作品的風格、流派往往是很費勁的。那么,怎樣才能逐步地把握作品的風格?抽取每個作品的重要節(jié)奏型、節(jié)奏短句先學習、后對比是有效的方法。首先,每首曲子的調式各有其特點;其次,樂曲的節(jié)奏也各不相同。如中國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和日本民歌《櫻花》,節(jié)奏上前者為XXX|X·X|XXX|X—|;后者是:XX|X—|XX|X—|。調式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有主音是“6”調式,由“6、1、3、5”構成;《櫻花》的主音是“3”調式,由“3、4、6、7、1”構成。在分清了樂曲調式和節(jié)奏的區(qū)別后再辨別鑒賞,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學到了該方法以后,對各個民族、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就能簡單地區(qū)分開來,它就象一把鑰匙,打開了音樂的大門。中職生領悟能力比較強,相當一部分同學應該能迅速地掌握這種方法,有的找到了《瑤族長鼓舞》的節(jié)奏,有的寫出了新疆等民族音樂的節(jié)奏。就是不同作者、不同流派的也可采取比較的方法,因為經過對比后,記憶更加深刻牢固。如,在欣賞巴赫的《二部創(chuàng)意曲》中高、低聲部像二重唱;莫扎特《G大調弦樂小夜曲》中的裝飾音、顫音像歡快的舞蹈;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表達著人們的歡樂。
四、以提煉、總結作品達到理性的鑒賞
理性的鑒賞,是享用音樂的最高境界。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提煉和總結樂曲的內涵,這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任何音樂作品都蘊含著音樂所要表達的思想。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們是從對樂曲的鑒賞中開始幫助同學們學會這種方法的,因為聲耳作品可以在歌詞中感受音樂體現(xiàn)的情感。如同學們在奏唱《義勇軍進行曲》時,就要體會表達億萬人民的“吼聲”在一串串濃縮的音符流淌出來,聯(lián)系正處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時刻,出于對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憤怒和對深受苦難中華民族的濃濃愛意,總結情感的源泉、提煉強烈的感情所給予的思想表達,“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一腔的愛國情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表達了極其強大的號召力,這首不朽的旋律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聯(lián)系樂曲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在對樂曲情感的體驗中理解歌詞,總結出作品樂曲所要展現(xiàn)的思想情感,對中職學生來說是不難的,關鍵是循序漸進。對于沒有歌詞的器樂作品,同學們理解起來確有一些難度,如果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方法也能夠聽懂音樂,不過不能從欣賞交響樂入手,可以從相對易于理解的名曲入手。譬如,可以從優(yōu)美動聽的《天鵝》開始,這首法國作曲家圣桑的樂曲生動形象,大提琴悠揚的音符配合著豎琴伴奏,呈現(xiàn)的是天鵝在翩翩起舞情境。一般的欣賞者都可以達到這個層次,遺憾的是就此終止了。那么,更深一層的內涵表現(xiàn)的是什么?歌頌的是什么?贊美的是什么?音樂能帶給聽眾廣泛而深刻的情緒體驗,有時甚至超出作者的思想范圍?!短禊Z》這首樂曲作品借助天鵝的體態(tài)、性格和潔白的色彩,表達了對純潔和善良的肯定和對真、善、美的贊頌。這首樂曲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都展現(xiàn)出了相當高的藝術高度,足以讓鑒賞者領略到一個偉岸的藝術境界。有了這樣一個開端,再次鑒賞名曲時學生們就可以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了,完全可以理性地分析樂曲的思想情感,盡管不是很全面,但經過教師的稍加糾正點撥、總結或學生間的相互補充,就能很好地避免教者的“一言堂”了。把握由單一到龐雜、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們還有必要繼續(xù)欣賞《第五“命運”交響曲》,這是深受大家喜愛得作曲家貝多芬的作品,對于怎樣更進一步理解樂曲的真正內涵,需要通過在講述“我了解的貝多芬”中逐步“了解”這一偉大作曲家,最終找到“命運”交響曲的底蘊。如:貝多芬曾斥責拿破侖是凡夫俗子;他還拒絕為權貴演奏;他也曾失戀;耳聾的貝多芬居然親自指揮了四個樂章的d小調第九交響曲等,最后緊緊扼住“命運”之喉戰(zhàn)而勝之,他一生追求光明,敢于同苦難作斗爭,在第五“命運”交響曲中集中也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整個樂曲充滿著“黑暗與光明”、不屈的主題與“命運”現(xiàn)實的斗爭,在音樂賞析中提煉、總結作品的主題和精神情感,達到理性的鑒賞。
在新時代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教學要求下,中職教師需要拿出有效的教學策略,采用適當?shù)慕虒W手段和方式,運用“思想準備——情感體驗——聯(lián)想想象——認識理解”策略,多角度入手,在學習、探討、賞析中提升中職學生音樂鑒賞的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馮長春.關于高中音樂欣賞課的幾點調查與思考[J].音樂天地,1995(4).
[2]陳俊時.如何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興趣[J].音樂天地, 2006(9).
[3]李艷青.淺談音樂鑒賞課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J].中國教師,2014(S1).
[4]馬娟.如何上好中學音樂鑒賞課[J].教書育人,2014(21).
[5]徐秀芬.音樂鑒賞興趣教學三法——淺談新課改下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1).
[6]項穎.淺談研究性學習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5(7).
[7]鐘愛瑾.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思路及具體建議分析[J].北方音樂,2016(4).
[8]洪春雷.談音樂鑒賞課中教師如何教向學生如何學的轉變[J].音樂時空,2015(5).
[9]繆玲娟.論如何通過興趣教學法提高中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J].北方音樂,2012(11):74.
[10]呂安萍.中職院校音樂鑒賞教學中職院校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赤子(上中旬),2016(1):230.
作者簡介:王靜(1978—),女,漢族,大學本科,中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