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表演課程對于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yè)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yè)學生的特殊性,教師要根據(jù)該類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制定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和適宜學生演唱的合唱曲目,讓學生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演唱喜愛的合唱曲目,提升學生的演唱技能,營造高職高專院校的藝術文化氛圍。
【關鍵詞】高職高專;非音樂專業(yè);合唱表演
【中圖分類號】J61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0-0157-02
【本文著錄格式】王柳.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yè)學生學習合唱表演課程的教學研究[J].北方音樂,2020,05(10):157-158.
合唱表演對于高職高專院校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提升學生藝術情操、豐富校園藝術氛圍的課程。對于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yè)學生來說,學習合唱表演課程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音樂教師在面對該類學生時必須采用適宜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針對性教學,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合唱學習的要領,才能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yè)學生學習合唱表演課程的意義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大都在校時間為兩年,尤其對于非音樂專業(yè)學生來說,除了學習專業(yè)技術課程外,合唱表演課程的設立也豐富了他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不僅可以增進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為愛好音樂的學生提供學習平臺,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另外一條職業(yè)選擇。
(一)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
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尤其是沒有設立音樂專業(yè)的高職高專院校,對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注重程度不高,開設的藝術公共選修課程基本為大班課,達不到提升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效果。合唱表演課程的設立為高職高專院校增添了藝術人文氛圍,在合唱表演課程中,學生能夠跟隨指揮、鋼琴伴奏盡情感受旋律帶給他們的情緒體驗,在演唱過程中有感情地表達自己對樂曲的審美理解,通過一首首合唱樂曲背后的故事感悟人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
(二)提供學習音樂的平臺
在未設立音樂專業(yè)的高職高專院校中,很多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酷愛音樂,喜歡唱歌,合唱表演課程將這些熱愛音樂的學生匯聚在了一起,讓他們能夠跟隨專業(yè)的聲樂教師學到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學會簡單的指揮手勢,也讓這些學生了解了基礎的音樂理論知識,幫助這些學生實現(xiàn)了學習音樂的夢想。合唱表演課程相對于其他音樂專業(yè)課普及性較高,要求較低,尤其對于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只要具備較好的音準和一定的節(jié)奏感,就能加入合唱表演課程中,因此,為更多愛好音樂的學生提供了學習音樂的平臺,滿足了學生學習歌唱的愿望。
(三)提供職業(yè)選擇
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學生在校時間基本為兩年,一些非音樂專業(yè)學生在剛入校第一學期就開始學習合唱表演課程。兩年時間的學習,使一些學生具備了較為扎實的合唱功底,尤其對于熱愛合唱、熱愛音樂、合唱表演成績突出的學生,除了選擇自身專業(yè)就業(yè)之外,也可以選擇合唱指揮、婚慶公司、幼兒音樂教育等行業(yè)。這些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也可以幫助工作單位成立工人合唱團,組織文藝晚會等,讓他們開拓另一份職業(yè)生涯。
二、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yè)學生學習合唱表演課程的訓練要素
(一)熱身運動
合唱表演課程需要讓學生時刻保持興奮的狀態(tài),非音樂專業(yè)的高職高專生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差,因此,在課程開始之前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讓學生的各個器官都能夠保持放松、積極、興奮的狀態(tài),幫助學生喚醒身體的各個器官,最終將合唱曲目完美展現(xiàn)。
1.轉身訓練
轉身訓練時,學生保持自然的站立姿勢,雙腳距離與肩同寬,將雙臂水平架起在與胸前一拳的位置,雙臂帶動上半身進行轉身訓練,向左側轉動三次,再迅速轉向右側,依次做幾次,再從反方向開始,讓學生的上半身保持放松狀態(tài)。
2.踢腿訓練
踢腿訓練時,學生應當保持自然站立的姿勢,雙腿繃直,雙手叉腰,雙腳合并開始起跳,雙腳起跳三次,同時嘴里喊著“吼吼哈 ”的字眼,準備喊“嘿”時,將左腳抬起,再次起跳三次后抬右腳,依次循環(huán)幾次,讓學生的全身都能保持放松狀態(tài)。
(二)氣息練習
非音樂專業(yè)的高職高專生對氣息了解較少,甚至有些根本不懂何為氣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氣息的講解。我們通常所說的氣息位置大致在胃以下的腰部位置,氣息訓練時,學生要保持自然站立狀態(tài),雙手掐腰,吸氣時像感受花香一樣,慢慢吸入到腰部位置,同時感覺雙手在腰部位置開始慢慢擴張,保持幾秒鐘開始吐氣,吐氣時用“si”音慢吐直至氣息用完,同時感覺雙手在腰部的位置開始慢慢收縮,循環(huán)幾次,感受氣息的位置。
(三)模唱練習
合唱表演課程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模唱能力,模唱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演唱合唱作品。對于非音樂專業(yè)的高職高專生來說,模唱的能力較低,需要教師進行專門的訓練提升模唱能力。模唱訓練大致可分為單音模唱、小節(jié)模唱及旋律模唱三個層次。對于剛踏入合唱表演課程的學生來說應當從單音模唱的訓練開始,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用心聽鋼琴上的音符,然后將音符記在心里小聲哼唱,最后采用“a”音將聽到的音符大聲模唱。當學生掌握單音模唱后,再對學生進行小節(jié)模唱、旋律模唱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模唱能力和內心聽覺力。
(四)發(fā)聲訓練
發(fā)聲訓練是合唱表演課程中最重要的訓練要素。在發(fā)聲訓練時,教師要用理論知識結合實踐告知學生共鳴腔體的位置,讓學生用驚訝的狀態(tài)找到共鳴位置進行哼鳴,找尋氣息和共鳴相互對抗的感覺。發(fā)聲訓練是一項漫長的訓練過程,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接受情況及演唱程度依次采用“打嘟兒”訓練、“a”母音練習,“u”母音練習,跳音練習等進行發(fā)聲訓練,最終將發(fā)聲訓練的演唱方法運用到合唱曲目中,達到較為專業(yè)的合唱演唱程度。
三、合唱表演課程教學案例分析——《尋找李慧珍》
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大都喜歡流行音樂,隨著當代合唱曲目的不斷變革、創(chuàng)新,合唱曲目的形式不再是單一的專業(yè)合唱曲,曲目形式多樣,呈現(xiàn)內容豐富,越來越多的流行歌曲被改編為合唱曲,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審美特征。根據(jù)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y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結合他們的興趣取向,本文選取由陳一新改編的合唱曲《尋找李慧珍》作為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創(chuàng)作特征,理解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加深學生對樂曲的感知力;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歌曲中的節(jié)奏、節(jié)拍,了解樂曲中的音樂術語。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歌詞的咬字、吐字,能夠字正腔圓地將歌詞演唱出來;通過學習,各聲部之間能夠準確演唱聲部中的旋律,聲部之間配合默契;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根據(jù)指揮手勢表達歌曲情感。
3.素質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悟人生,不忘初心,激發(fā)學生打拼的精神。
4.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掌握曲目的節(jié)奏、節(jié)拍,準確演唱各聲部旋律,各聲部配合默契,聲部與聲部之間完美融合;難點:學生能夠跟隨指揮手勢有感情地演唱合唱曲目。
5.課時安排
根據(jù)整學期的教學計劃、教學安排,結合曲目的難易程度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尋找李慧珍》共安排課時12課時,一周兩次課,4課時,共三周完成。
(二)教學內容
1.熱身訓練(轉身、踢腿訓練)
2.發(fā)聲練習(按照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和氣息,跟隨鋼琴進行“a”母音訓練)
3.講解《尋找李慧珍》創(chuàng)作背景
《尋找李慧珍》是由陳一新改編的合唱曲,歌曲講述了歌手李慧珍戰(zhàn)勝病魔、重新找回曾經(jīng)的自己的故事。李慧珍是我國20世紀90年代著名的青年歌手,16歲的她就在歌壇嶄露頭角,就在事業(yè)處于上升期的時候,卻被查出身患重病,迫于身體的原因,她退出了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yè),全身心接受治療。就在她身患重病期間,至親也離開了這個世界,在雙重打擊下,李慧珍沒有向命運低頭,她克服了對親人的思念,最終戰(zhàn)勝了病魔,2006年她重新回到自己熱愛的歌壇,以一首《尋找李慧珍》正式復出,用歌曲講述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知大家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都應當堅強的面對生活,不忘初心,找回自己。
4.歌曲教唱
(1)學唱《尋找李慧珍》中第一部分旋律
四個聲部分聲部學習5—9小節(jié),著重強調女低1,低2旋律音準。10—13小節(jié)為女低1、低2聲部,強調低音聲部應當采用深情地聲音進入,體現(xiàn)出旋律要表達的韻律。21—29小節(jié)為本曲高潮,教師需要著重分聲部教授本段旋律。各聲部熟練掌握第一段旋律之后,合聲部演唱第一段旋律,教師根據(jù)學生演唱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進行講解。
(2)學唱《尋找李慧珍》中第二部分旋律
第二段旋律從間奏過后17小節(jié)開始,直至35小節(jié)結束,演唱第二段旋律時,相比第一段情緒更為激動,旋律和第一段一樣,合唱隊員需要跟隨指揮的手勢進行演唱。各聲部熟練掌握第二段旋律之后,合聲部演唱第一、二段旋律,教師要根據(jù)演唱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進行講解。
(3)學唱《尋找李慧珍》第三段及結束部分指導
第三段旋律是從35小節(jié)開始再反復到第22小節(jié),教師講解這一段的反復記號,讓學生了解樂曲的結構,第三段旋律和之前旋律一樣,每一次的反復都相比之前的情緒更為激動,隊員應當根據(jù)指揮手勢進行演唱。
分聲部學唱結尾部分,注重節(jié)拍及旋律音準,演唱這一段旋律時要弱唱,整首曲目在漸慢和弱音中收尾。
(4)跟隨指揮有感情地演唱《尋找李慧珍》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跟隨指揮有感情的演唱《尋找李慧珍》,能夠熟練掌握聲部旋律,各個聲部之間配合默契。通過對學生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喜愛此類型的合唱曲目,同時在學習一段時間后都能夠掌握較為專業(yè)的發(fā)聲方法。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學習合唱表演課程對于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職業(yè)選擇、掌握科學的演唱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針對這類學生,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具有針對性,科學的訓練方法和適宜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的教學內容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熱愛合唱藝術,達到提升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芳.淺談高職院校非音樂專業(yè)的音樂教學[J].神州(下旬刊),2013(4).
[2]裴霖.如何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演唱中國流行歌曲[J].音樂大觀,2013(17).
[3]鄭霞.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yè)學生合唱教學初探——以晉中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4]王皓,王育霖.合唱指揮的基本要求與合唱團訓練方式研究[J].大眾文藝,2017(3).
作者簡介:王柳(1994—),女,山西省長治市,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