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嫦娥四號登月之前為何先發(fā)射了鵲橋中繼星?
柯伊伯帶上的冥王星
A:鵲橋中繼星為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提供了幫助。200多年前,瑞士科學家歐拉和法國科學家拉格朗日通過計算,得出在什么位置放置中繼星既能看到月球背面,又能與地球保持聯(lián)系。遵照這個結論,2018年5月,中國科學家先把鵲橋中繼星發(fā)射到位于地月平動點拉格朗日L2點的位置(與月球平均距離6.5萬千米,與地球平均距離44.5萬千米)。通過中繼星拍攝傳回的畫面,科學家們不僅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的背面,還可以將在月球上采集到的結果傳回地球,通過中繼星向著陸月球背面的著陸器和月球車發(fā)出指令,使嫦娥四號順利完成登陸任務。
(回答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院士專家講科學”)
Q:冥王星為什么被降級了?
A:冥王星自1930年被發(fā)現(xiàn)至2006年間就一直爭議不斷,為什么冥王星會存在這么大的爭議呢?首先,與八大行星相比,冥王星確實是體積很小的一顆星球。其次,“俯瞰”太陽系,冥王星的運行軌道非常特殊,它是太陽系中唯一運行軌道與其他行星軌道有交叉的行星,并且,軌道相對于太陽系黃道面的傾斜角度非常明顯。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天體被人類發(fā)現(xiàn)。1992年,天文學家大衛(wèi)·朱維特、珍妮·盧共同發(fā)現(xiàn)了在海王星軌道外的,除冥王星之外的又一天體——1992 QB1??茖W界也證實了,在海王星軌道外有一個天體密集帶——柯伊伯帶,柯伊伯帶上有包括冥王星在內(nèi)的數(shù)個大小天體,冥王星的存在因此變得不再特殊。2006年,在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上,科學界對冥王星進行了重新定義,不再將傳統(tǒng)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
(回答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院士專家講科學”)
Q:喪失植物多樣性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怎樣的影響?
A:生物多樣性為我們提供了食物、纖維、木材、藥材和多種工業(yè)原料。如果我們破壞了植物多樣性,第一受害者便是人類自己。如今,人類食物的種類在逐漸減少,遠沒有過去時代那么豐富,同時我們的衣食住行也變得非常單調(diào)。沒有原材料的話,今天的很多產(chǎn)品都沒有辦法生產(chǎn),我們的生活用品也會存在很多問題。生物多樣性喪失會使生態(tài)系統(tǒng)更加脆弱,人類也將面臨劇烈的環(huán)境變化,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率會越來越高,很多人會因此喪生。植物多樣性還與空氣和水有關系,綠色植物是空氣凈化器。另外,生物多樣性在大氣層成分、地球表面溫度、地表沉積層氧化還原電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調(diào)控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回答者:北京植物園科普中心主任王康)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院士專家講科學”)
(責任編輯 / 黃盈盈美術編輯 / 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