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曦
家庭是一個人的起點,沒有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學校不可能單獨把孩子教育成才——這是成都市同輝(國際)學校(以下簡稱“同輝”)在教育探索中的真切體會?;谛氯宋慕逃暮诵睦砟?,同輝著力構建學校、家庭、社區(qū)一體化的教育共生體,以協(xié)同為目標,探索研究同與異的尺度,力爭形成家校合作的共同體,真正實現(xiàn)親子、家校共成長的美好愿景。
三位一體的家校共育新模式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同輝一以貫之的教育信仰。以此為目標,同輝以科學的態(tài)度、務實的力度,切實推進家校共育建設機制,完善惠及全體學生、優(yōu)質豐富的家校共育大格局。
完善機制定位,共育基礎。家委會是聯(lián)系學校與家庭的紐帶。同輝家委會作為群眾自治性組織,以“三良兩高力強”(即良好的人品、文化素養(yǎng)、家風,較高的群眾威信和工作熱情,較強的組織活動能力)為基本條件招募成員,以參與支持學校教育管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為方向開展工作。同時,學校把針對家長實施的家庭教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之中。這樣一來,從選拔到評價,形成了一套完備的工作機制,同輝家委會連續(xù)三年被評為成都市青羊區(qū)五星級家長委員會。
提升教育溫度,惠及全體。學校每學期都會以班級為單位舉行半天的家長開放日活動。在這段時間里,家長深入課堂教學、孩子生活、親子活動等各個領域,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成長管理中?!敖^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是同輝德育工作的準則。運動會開幕式,46個班必須有46張照片,確保每一個孩子的笑臉都躍然于照片上。隨班就讀的孩子和陪護家長也與班級一同展示,讓所有家長都能看到自家孩子的勃勃英姿——學校對每一個生命給予同樣的關愛和保護。
打造教育精品,聚焦優(yōu)質。 近年來,青羊區(qū)教育局統(tǒng)籌推進家庭教育。同輝積極響應,精心設計活動和課程,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學校每年五月和九月都會舉辦家庭教育主題月活動,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有針對性地對家庭教育相關問題進行指導,并組織多場實用性強的家長培訓類活動。學校每周還專門設置兩門親子課程——性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和互聯(lián)網(wǎng)+家庭教育信息技術培訓,得到家長學員的廣泛認可。另外,學校還有“青愛小屋”項目,負責項目的心理教師多年從事心理學研究,有著豐富的親子教育經(jīng)驗,針對體驗學員在性教育、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開發(fā)了“心之橋”系列互動課程,獲得學員極高的評價。
三維互動的家校共育新平臺
常規(guī)的課程設置和實踐活動構成了課程結構的主體,是學校教書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被稱為“隱性課程”的校園文化,同樣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在優(yōu)化學校整體育人環(huán)境、塑造與完善學生的人格結構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三者在互動互通中筑牢根基,合力打造同輝家校共育的大平臺。
校園文化:潤物無聲。踏進同輝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教學樓頂上醒目的幾個大字——為你,千千萬萬遍。校園中有一個明亮的、綠色的圓,失去一角,咧著大嘴,正往一個小坡上爬。與之相對應,學校大廳的繪本墻上繪有與《失落的一角》原繪本相同的故事。不過,不同于原作鮮艷大膽的用色,這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的手筆。體育館屋頂?shù)目罩谢▓@里也有一個殘缺的圓,為了尋找失落的一角,撞到了殘垣斷壁上,這仿佛在鼓勵孩子們去頑強追求夢想、永不放棄。在同輝,孩子們每天都能感受到:哪怕你不是那么完美,你也可以收獲屬于自己的快樂;哪怕追夢的旅途沒有盡頭,這一過程本身已充滿樂趣。
課程設置:獨具匠心。普特融合是同輝的特色。學校隨班就讀的孩子有25名左右(居成都市青羊區(qū)各小學之首),主要是患有自閉癥、聽力殘障、肢體殘障的學生,這意味著學校課程需要適度的融合和必要的區(qū)隔。圍繞育人目標和理念,同輝把實施個別化教育與班級融入教育作為提高融合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建立了以課題研究為中心,以課程開發(fā)、資源教室服務、家校共育、服務保障為基礎的支持系統(tǒng),在校園環(huán)境、學生安置、課程設計、教學方式、評價體系等方面形成多元課程體系,構建全納教育運行機制,形成1+1融合課程,即特殊兒童“一人一課程”、普通班級“一班一課程”。低年級影子伙伴,中年級藝術療愈,高年級農(nóng)事勞動,深受家長喜愛。
實踐活動:繽紛多彩。豐富多彩的親子實踐活動,是同輝一道亮麗的風景。活動內容多種多樣,有拓展類的、知識類的、體育類的,也有以團隊合作和團隊建設為主體的。其中,四年級家委會就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由家長自發(fā)地組織活動并參與其中。比如:春天來了,組織低年級的小朋友到田園看看花、做做游戲;植樹節(jié)到了,帶孩子們到郊外植樹,對孩子們進行生命教育和環(huán)保教育;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組織高年級的孩子參加社區(qū)公益活動,增強孩子們的公民意識。這樣的活動,從策劃到實施,從內容到形式,從總結到宣傳,全部由家委會成員分工合作完成。
三木成森的家校共育新環(huán)境
學校資源有限,要想將更多的知識傳遞給下一代,就必須打開封閉的大門,面對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整合資源,共同服務于家校共育大環(huán)境。
打通文教圍墻,讓校園空間活起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歷史的重大支撐。為傳承天府優(yōu)秀文化,同輝打通了文教圍墻,讓文教結合的課堂變大,使孩子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學校是一個教育單位,也可以理解為是一個文化單位。學校的力量單薄,在授之以魚的時候難免有些局限性,這時必須要借助博物館、圖書館、書店、報社等文化機構,把這些文化單位的資源整合起來,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這樣就能使學校不斷積累文化厚度,拓展資源寬度,家庭教育工作自然也就有了深度。
聚合社區(qū)資源,讓鄰里關系暖起來。社區(qū)是社會的一個縮影,社區(qū)周圍的單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資源。同輝連續(xù)五年被評為青羊區(qū)“五進社區(qū)”先進單位,四川省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站為家長提供環(huán)保方面的講座,鵬瑞利商場提供舞臺給孩子們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還邀請各家庭免費去他們的空中農(nóng)場參與活動……“世界很大,社區(qū)最暖?!闭麄€同輝社區(qū)散發(fā)著濃濃的愛,彰顯著以人為本,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
聯(lián)結愛心企業(yè),讓教育公益熱起來。同輝與企業(yè)的合作始于2016年。當時,學校畢業(yè)班教師開發(fā)了STEAM課程,基于學校的文化特點、設施功能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知識,在空中花園60平方米的空地上進行環(huán)境、建筑、色彩、功能、運行等的創(chuàng)意設計。過程中,老師們察覺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不足,跨領域的知識更幾乎空白。于是,學校通過公眾號招募愛心企業(yè)和志愿者參加。就這樣,成都萬華集團公司加入進來,為學校提供專業(yè)的支持和服務,并邀請學生參觀建筑藝術中心,實地體驗生態(tài)公園,聆聽設計師課堂等。此外,中海遠創(chuàng)基金管理公司、國際科學教育品牌美麗科學項目組、花旗銀行等近20家企業(yè)也先后走進學校,參與教育公益事業(y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三三制”家校共育創(chuàng)新實踐,讓同輝人更懂得對生命的尊重,更能領會“一個兒童一個世界”的真諦,同時讓每個家庭更懂得愛自己的孩子,也愛別人的孩子,更懂得愛不一樣的孩子。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同輝(國際)學校)】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