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會林
德是什么?就是內(nèi)心的良知、操守。而內(nèi)心的道德通過外在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內(nèi)心是什么樣的道德水準,外在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國家和中華民族價值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也是全體社會公民所應遵循的道德標準。對每個人來說,大眾心里有著不同側重的道德評判標準。普通人,應做到為人友善,處事謙和,遵守社會的公序良俗,不坑蒙拐騙,不做損人利己之事,這是做人的起碼要求;經(jīng)商者,要誠實守信,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買賣公平,不摻雜使假,不巧取豪奪;對企業(yè)來說,要生產(chǎn)讓老百姓放心的產(chǎn)品;對于公職人員來說,就要愛崗敬業(yè),踏踏實實,服務百姓。在三百六十行之外,有一種特殊的職業(yè),那就是為官者,黨和國家對其有明確的行為規(guī)范和要求,社會對其有著更高的看待標準和期望。
為什么為官者的道德標準會更高更嚴呢?因為不管他們身居何種職位,大大小小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職位越高,手中的權力越大。他們掌握的這些公權,雖然有職責要求和規(guī)定,有制度規(guī)則所約束,但能不能公正公平地使用權力,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心系群眾,恪盡職守,執(zhí)政為民,忠誠為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為官者的道德品格和思想操守。為官者能夠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徇私情,不謀私利,有了這樣的官德,就可以厚德載物,造福一方,惠澤百姓,自己也可以平平安安,受人尊重。反之,如果品德低下,心存貪念,唯利是圖,喪失一個為官者應有的道德品格,必然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置群眾利益于不顧,造成的后果不僅給國家和百姓帶來損失,也必將給自己帶來災禍,就如那句流傳了兩千多年的話:“德不配位,必有災殃?!?/p>
為官者,應該始終保持一顆敬畏心,對權力敬畏,對人民敬畏。因為為官者擁有的任何權力都屬于人民的公權。掌握公權,只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和使命,沒有可以濫用權力牟取私利的自由。黨在選拔任用干部上一貫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原則,把道德修養(yǎng)放在干部標準的第一位。評判一個干部是不是稱職乃至是不是優(yōu)秀,首先考量其黨性修養(yǎng)和道德操守,然后才是個人能力。為官者內(nèi)心堅持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樹立公仆意識,即使才能弱一些,辦不成大事要事,也不至于辦出格的壞事,辦有損群眾利益的缺德事。如果為官者私心嚴重,唯我獨尊,心中沒有敬畏,那么,他能力越大,官職越高,給人民的事業(yè)帶來的危害會越大。這是自古以來,無數(shù)的事例都已證明了的。德和職位,定要匹配,厚德多載,薄德少載。寧可德高而位卑,也不可德小而位尊。
在社會生活中,卻有個別為官者德不配位,缺少應有的道德操守,沒有把人民信任的官位作為服務人民的舞臺,沒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造福社會的責任,而是把占據(jù)的職位作為牟取私利的工具,把掌握的權力作為撈取好處的手段。有的人利用權力插手項目承包和基建工程,撈取不義之財;有的搞官商勾結、權錢交易;有的無原則無底線,不按規(guī)章辦事,索取賄賂,故意設障置卡,推諉刁難,不給好處不辦事;有的貪一己之私,明目張膽,多吃多占。在這里,舉一個疫情期間以權謀私的例子:陜西省安康市中心醫(yī)院院領導抗疫補助高于援鄂一線人員一事,引發(fā)輿論熱議。經(jīng)有關部門核查,該醫(yī)院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工作不深入、不細致,未嚴格按照文件規(guī)定執(zhí)行,對發(fā)放范圍、補助時限和補助標準把關不嚴,對專家組中的院領導簡單按全勤計算,其他人員按出勤計算,導致政策執(zhí)行中出現(xiàn)偏差。處理結果是院長和副院長雙雙被免,其他責任人也受到應有的處理。正像網(wǎng)友的評論,表面上看是院領導把關不嚴,計算不細,實質是院領導思想意識上出現(xiàn)了問題,沒有站到公正的立場,沒有認識到作為領導應有的道德操守和胸懷,與一線援鄂人員爭利,到最后丟官丟職,可謂咎由自取。
為官者不論職位大小,都要有高尚的官德,要公正無私,率先垂范,默默付出和奉獻,不能貪圖私欲,更不能與民爭利,攫取不義之財,所謂德配位,行在軌。也唯如此,才能平安和諧,福報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