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魯
瞿秋白先生在《<魯迅雜感集>序言》中說:“雜文是文藝性的社會評論。”依我看來,既然是文藝性的,那么雜文就不一定歸于評論的范疇,只是創(chuàng)作上借鑒了評論的表現手法。我感悟,雜文是一種文藝性的社會批判性文體?!拔乃囆浴笔请s文的創(chuàng)作手法,“社會批判性”是雜文的性質。雜文不同于時評,也不是小評論,它是一種獨立性的文體,跟小說、散文、詩歌是并列的。
其實,一些優(yōu)秀的雜文名篇,連評論的影子也沒有,比如豐子愷先生的雜文《口中剿匪記》,比如江蘇省徐州市雜文學會會長袁成蘭女士創(chuàng)作的一篇簡短的、精煉的雜文,《我兒無兒》。該文寫了與一個流浪的年邁老人的對話。全文標題連標點符號,一共168個字?,F摘錄幾句:
問:“那您為什么不進養(yǎng)老院?”
答:“我不夠條件。”
問:“什么條件?”
答:“無兒無女?!?/p>
問:“您有兒嗎?”
答:“我有兒?!?/p>
問:“您兒為咋不養(yǎng)活您?”
答:“兒子進了養(yǎng)老院了。”
問:“那您咋不進養(yǎng)老院?”
答:“因為我有兒,我兒沒兒?!?/p>
這篇雜文就是一篇非常優(yōu)秀的雜文,它沒有評論的影子,但它把個別行政部門囿于條條框框,不切實際的不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給予了揭露、批判和辛辣的諷刺。
既然雜文要講文藝性,就必須有文學性。民國教材里面有一篇課文,說是春天到了,窗臺上放著一盆水仙。父親有兩個兒子,他要兩個兒子把這一盆水仙寫出來。大兒子是這樣寫的:“水仙花為多年生之草。葉細長,有并行脈。莖生于葉叢之間?;閭阈?,其色白,別有杯形之副冠,色黃。其地下莖為塊狀。”此文連標點才55個字。小兒子是這么寫的:“今有仙子,姿態(tài)楚楚,帶裊,裙長,凌波無語,名曰水仙,真無愧也。”此文更短,連同標點才31個字。父親這樣評價他的兩個兒子。他說,大兒子寫的是科學家之文,小兒子寫的是文學家之文。雜文創(chuàng)作就要突破了雜文是評論這個傳統(tǒng)的概念,把雜文寫成文學家之文,如此,雜文創(chuàng)作將更加多元,語言會形象生動而不蒼白,內容有血有肉有筋骨,既可讀又可品,產生深刻的感染力,“社會批判性”功能能更好地發(fā)揮。
要把雜文寫成文學家之文,就要注重雜文的文學性??梢赃@樣比喻,沒有文學性的雜文就是稻草人,有文學性的雜文就是鮮活的生命。稻草人在秋天的田野里可以嚇唬麻雀,但是秋風一起,霜一打、雨一淋,稻草人的使命就終結了。但是,和有生命的人一樣的鮮活的雜文,它的生命力是長久的的。
還可以這樣比喻,沒有文學性的雜文就如柴禾,有文學性的雜文就如小草。柴禾一經燃燒,雖然也能生一點熱量,發(fā)一點光,但是頃刻間灰飛煙滅。小草就不一樣了,它的生命力十分旺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像夏衍先生在散文《野草》中寫的,它能從石頭縫里鉆出來,能顯示一種“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注重了雜文的文學性,雜文就有了生命力;注重了雜文的文學性,雜文創(chuàng)作就會展開一片新天地。
童玲/圖